第一百零九章 持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呼吸不见,落针可闻。  

没人见过这副场景,也没人预料过这幅场景。  

其实这份安静不是在最后才忽然而至的,在这位少年抚上小镜的那一刻,事情就有变化。  

随着镜面照进少年的眼瞳,那玉质流动起来,却没有任何改变颜色的倾向,既不清,也不黄,没有任何反应。  

在一片疑惑和茫然中,隋再华骤然立起的样子是那样突兀和醒目。  

即便在府衙论事中,也很少有人见过老人惊愕的神色,何况是这样剧烈的程度。还好下一刻这神情就稍微舒缓了下来,虽然仍是凝目赞叹,但至少已是一位少陇重臣的合适姿态。  

因为那镜子毕竟没有真的保持不变,它似乎是卡了半息,而后才进入正常的流程。  

众人刚刚茫惑地把目光从隋大人那里挪回到镜子上,就又在这面镜子前凝固住了。  

不必像刚刚一样去猜是不是法器故障,也不必去想监院大人为何而惊了。  

它的表现是那样直白、鲜明而高调,明确无误地向众人宣告着自己和刚刚那一切的不一样。  

流动的玉质仿佛浓厚如脂的云,它没有改变成任何颜色,只是有许多斑块状的白光从它们背后突破了出来,渐渐强烈,然后照亮了它、穿透了它.融化了它。  

无数的炽白就这样拼接在了一起,将整个镜面完全吞没。  

就此而成一枚炽白的日轮。  

一时间两边起身的声音不绝于耳,每个人都在凝目探看。  

这是什么境界?  

“‘剑心照’共有浊、清、明、空澄四种状态”老人的话语浮现在心——浊、清明,这是明!  

根本看不出来流动,更无所谓静止,它就这样亮着,而后,那沉重凶猛的黑质再次出现了。  

同样是众人不曾见过的陌生表现。  

它不是从底部涌现,霸道地向上推进,而是沿着镜子的边缘开始流动包覆,而且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甚至超出了镜框。  

第一次,人们知道那黑质从何而来了。  

那是流动的黑色金属,它分明就是融化的镜框!  

在之前,只是镜框芯子里的一部分金属融化为黑质来侵染镜面,这一次,却是尽数化为了汤汤的黑流,整面“剑心照”已不见之前小镜的样子,完全化为了黑与白的流动。  

镜框尽数融化,黑质规模的巨大超出所有人的想象,它甚至可以将人的头颅尽数包裹,而在它的中心,掌心大的镜面弱小得可怜。  

黑质不断地敷展流动,很快抵达了它威势的巅峰,而后立刻不可抵御地向镜面压去,沉重、粘稠、黑暗,它们夭矫起来,像是阴影凝成的黑龙。  

如同一朵绽放的黑莲缓缓合上,即便在这样骄人的炽白面前,黑质依然再次毫无水分地展现出了它的强大、碾压和不可阻挡。这也正是器师的设计——后面心境的不畏关,不会简单,只会比前两境更难。  

这已通过视觉充分地展现了出来,炽白的光芒已被重重遮覆,不再有一点漏出,庞然的黑质扑上镜面,像是沉重的铁砂压上薄脆的纸张。  

而后,在这遮天盖地的黑质与镜面接触的那一刻,一切绷紧的心神和屏住的呼吸都僵硬了。  

没有角力,也无所谓“坚持的时间”。  

耀眼的白芒乍然冲破了一切,仿佛被惊动的真龙回头,一口吞掉了恶羊,一瞬之间,浓厚的黑质宛如碰到大日的阴影,顿时消弭一空。  

观鹭台上凝固如冰,没有人想到,与黑质的对抗,竟然可以是这样的形式和结果。  

镜框重新凝固出来,炽日之光缓缓降落,镜前的少年睁开了眼睛。  

他的脸容在炽白的镜子前被照的纤毫毕现,此时神态平和、眼眸安定,一时宛如异象中的神人。  

全场鸦雀无声。  

这份安静直到少年退后一步,四方行礼完毕之后,才稍有松动。  

“持心。”隋再华仍然立着,老人的神情近乎肃穆,在众人凝神往来的目光中,他缓缓开口,声贯全场,“——明神!”  

持心·明神。  

尝试过这枚法器的武人们自不必多说,每个人都知道它有多么恐怖;旁观的文人们也彻底失语,刚刚重塑起来的认知再次被撕碎——已经把眼界提升到鼠兔赛跑了,怎么又忽然呼啸而过一条真龙?  

今日所见令许多人都震撼无言,不同人的修行天赋之间,真的是.真真正正的云泥之别,有人在枯枝腐叶间蠕行,有人在云霞里飞腾。  

“不侵不染,心明如神,面对心境妖影,能够战而胜之,是所谓明神。”隋再华缓缓道,“这是不畏关的终点,代表你贯通了这枚法器,‘剑心照’在你手里,从此是乏味的玩具了。”  

老人看着裴液:“少年,若你第一关真是不变,那便罢了,代表伱是如琉璃剑主般天生的‘明镜冰鉴’之心,明神自不必说。可你既为持心,当是后天历练而来,何以.能够明神呢?”  

——‘你直面过.什么样的东西?’  

裴液沉默无言。  

他知道老人在讲什么,“剑心照”的不畏关看似玄奇,但他经历过一次,尤其以鹑首观之过后,已完全明白它的原理。  

在心神境之中,采撷“纯我”,置入“剑”的概念,再引入一个“恐惧”“敌人”等概念的集合体。  

其中关键,就在于“敌人”。  

而这个敌人,其实是“定量”的。  

如果它是一只恶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