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两个王座(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里的妖魔吃了上百万人。  

光是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徐闲怎么说也算是见过世面的,自问心境极强,山崩于前都不惧分毫。  

可是想到这里可能有上百万人被妖魔吃掉,那种场面何等恐怖,还是情不自禁的感觉到手指颤抖。  

徐闲继续往前走,很快就到了之前他曾经催动金符的地方,旁边,就是老姚曾经站的地方。  

不过此刻,这里已经是空无一人。  

徐闲没有刻意蹑手蹑脚,所以他从进来到现在,实际上动静不小,但是这一次,没有像八年前那样,妖魔倾巢而出的场面。  

这让徐闲察觉到一丝不妙。  

金光一闪,徐闲瞬间到了那向下的妖窟前,下面漆黑一片,但没有一丁点动静。徐闲没有迟疑,终身一跃跳了下去。  

阴风拂面,除了风声之外周围极为安静。  

半空中,徐闲抬手一弹,一柄法剑被他甩出。这法剑是精火剑,乃是他手中众多上品法剑之一。  

不过此刻,这剑是用来照明的。  

下面太暗,而且徐闲也不想一点一点的找了,他要弄出一点动静,如果这里还有妖魔的话,肯定会被引出来。  

“有人吗?”  

徐闲叫了一声。  

声音立刻是回荡在下面空荡荡的洞窟之内。  

下面的空间很大,而且岔口极多,可以徐闲的本事要探查也不费什么力气。片刻之后,徐闲可以确定,这里就他一个人。  

那数以万计的妖魔大军,不见了。  

当然不是凭空消失的,徐闲花了一些时间,找到了一条通往外界的通道。看样子,这通道并非完全是从里面挖出来的,而是里应外合。  

有人破了怀龙山镇妖的山势,挖穿了山脉和地下岩层,将里面的数万妖魔放了出去。  

而且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  

这的确是一个大工程,就是徐闲也不得不佩服对方的手段。他这一次来,本来是打算大开杀戒的,他早就做好准备,将这万妖窟屠戮一空。  

既为老姚报了仇,也除了一害,算是替天行道。  

可万万没想到,此处居然早就妖去洞空,甚至没有惊动每日来巡视的宗门弟子。  

就像是一拳打了个空,感觉非常的不爽。  

徐闲打算找五目道人问个清楚,这个事情,十有八九就是之前控制五目道人的那个人搞出来的,而且不出意外,对方的爪牙不只是五目道人一个。  

不然,这洞是谁挖的?  

换做之前徐闲还真没有特别在意控制五目道人的那个存在,对方的计划徐闲也不关心,徐闲关心的,只是提升实力,重新振兴五行门。  

不过现在,对方不断的诡异操作,成功的引起了徐闲的注意。  

这个事情,徐闲还真打算好好的探究一下,看看对方究竟要做什么。就目前来看,对方十有八九是没安什么好心。  

数万妖魔偷偷弄出来,怎么看都像是要搞事情。  

除此之外,徐闲在探索这万妖窟深处时,还有另外一个发现。  

他在一个巨大的洞,找到了两个王座。  

其中一个,徐闲见过。  

八年前,众多妖魔扛着这个妖王宝座出来过,当时这宝座上还坐着一个女子。  

老姚的相好,尉迟溪。  

当时那尉迟溪看上去年轻、妖艳、诡异,徐闲猜测十有八九是被某个厉害的妖魔夺取了肉体。  

对方肯定是这万妖窟的妖王。  

但徐闲没想到的是,万妖窟的妖王并不只是有一个。  

面前的两个妖王宝座已经是非常说明问题了。  

最重要的是,他看到的另外一个妖王宝座要更加华丽,更加巨大。这是不是代表着说,另外一个妖王要更加恐怖?  

徐闲心中思谋起来。  

“这件事得通知一下燕州的道门。”徐闲想了想,还是觉得应该说一声,一来让他们提防一些,二来徐闲也想问问,这些年他们是不是就真的一点都没有察觉到妖魔离开。  

毕竟是数万妖魔,很可能会有人看到。  

燕洲道门不多,而且也不是很强,属于九州之地相对较弱的一个地方。  

徐闲不知道这些道门具体所在,不过来的时候,他注意到怀龙山外围有一些修士活动的迹象,从他们口中,肯定可以打听出来。  

另外一边,清符门的几个弟子已经是将石塔上的灵石全部更换完毕,宗门那边也派来了几个长老,此刻那几个长老正在问询情况。  

“你们只看到一道金光冲破大阵?”长老眉头紧锁。  

“是,我们几个都是亲眼所见,那一道金光速度太快,几乎是眨眼之间就冲进去了。”那个资深弟子恭敬道。  

面前的长老是他们清符门修为排名前三的高手之一,已经是通幽七层。  

“这怀龙山之内有妖魔,外人贸然而入,怕是要出什么岔子,你们几个守好这里,我进去看看。”这长老也是尽职尽责,不过还没等他动身,众人就听到有人说话。  

“你不用进去了。”  

“谁。”  

这长老反应极快,身子一转,手中已经是多了一道泛着雷光的纸符。  

对面,站着徐闲。  

“怀龙山内的妖魔已经潜逃离开,你现在进去也没用。”徐闲又说了一句。  

那个清符门长老一脸戒备,他根本没发现这个人是怎么冒出来的。  

“你是谁?”  

他问了一句,手中的雷符并没有放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