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丹心寸意(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湖畔的风轻柔骀荡,缓慢带来午后暖湿的水汽,也将两岸一排排高大茂密的白桑树吹得微微发响。  

风日宜人,恰是韶光正茂。  

下了画舫,从小径过去不远,就是一座被花树掩映的亭子。  

乔蕤跟在陈珩身后,看着他的背影。  

在这样的午后,即便是树荫中透出的光也还是依然刺眼,在地面无声笼下一片斑驳。  

乔蕤走着走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心里莫名就有些出神。  

上一次像这样,他们两个好像都还是下院弟子。  

那时候的两人为躲避各自仇家,选择藏在了凡人小国里。  

陈珩先假扮成了个四方游学、想进京赶考的外地士子,为方便客居读书,才选择在城里租了一间小院。  

自己后来被他救下,便也假扮成他的亲眷,同样在那间小院里隐姓埋名住了下来。  

乔蕤记得那小国的国都离鹤鸣山距离颇远,国主姓赵,是一名紫府三重境的仙道高功。国都中还流传他曾经驱云布雨,解了北疆数场大旱的故事,因此民间感怀敬仰,近乎家家都悬有他的画像。  

譬如小院对门的那户人家,就是国主的忠诚信众。  

逢年过节,都能看得到他们洒水净街,将画像请在案上来供奉香火酒肉。  

不过遁界梭对那户人家倒颇不见待,他甚是不喜鹅肉,而那户人家节庆时最爱吃的,便正是肥鹅。  

那时候面对遁界梭的嘀咕絮叨,乔蕤听得大多是云里雾里,和小簟两人茫然大眼对小眼。  

总是要等到陈珩出关,遁界梭又抱着酒坛子跑去了那处,两人才落得个耳根清净。  

而平素间为了不引人注目,偶尔出门采买时候。  

陈珩也会先行几步,暗里捏着剑箓,将她护在身后。  

就像是今天这样。  

自己停下脚步,抬起了头。  

看见的也似乎永远只会是他的背影…  

乔蕤忽然低头笑了笑,她心底乱糟糟的一片。  

脑子里时而想起流火宏化洞天,时而想起长嬴下院的白石峰,时而却又想起赵国的那座幽清小院。  

在她思绪像团乱麻时候,只觉耳边好似已经静了很久。  

万籁皆寂,连风声都是若有若无。  

“师妹?”  

陈珩回身看她。  

“…”乔蕤仰起脸笑了笑,摇头示意无事。  

进入亭中,里内桌椅杯盘俱全,齐齐整整,连茶点都是她平素喜欢的杏花糕,亭阁的暗红短栏上正蹲着一脸得意的五炁乾坤圈。  

见乔蕤看来,五炁乾坤圈趾高气昂一指鼻子,又缓缓一指亭中杯盘,显是在表功的意思。  

不过他还未开口,遁界梭便不知从何处出现,此老跟乔蕤招呼一声,便揪着五炁乾坤圈走远了。  

乔蕤见状不禁失笑。  

陈珩摇摇头,伸手请她入座。  

不多时。  

便是茶过三巡。  

陈珩缓将手中茶盏放下,他仔细斟酌了一番,刚要打破沉默,一旁的乔蕤却忽得抢先开口。  

“师兄是想问我为何不辞而别,还是为何我会送出那三座小界?”她说。  

“那三座小界虽是你私产,与世族公账无关,但小界中有精矿贝场、灵山异禽,价值非凡,我绝不能厚颜收下。”陈珩停了一停,沉声道:“而当日我令五炁乾坤圈去白商院访你,他却只见到了师妹的女侍,我——”  

“师兄,其实我和你一直是不同。我知道的…自己此生并没有成道之机。”  

乔蕤轻声打断。  

她抬起手,一道明灿真炁飞出,虽看似若虹涂地,鲜丽明煌,似内里其实色泽晦暗,失了不少空灵之机。  

“师兄,我出身大族,又是自幼拜入仙门修行,从不缺什么丹药、真法,可纵然如此,多次尝试,我还是未能开出上等紫府异象,如今虽已离洞玄不远,可洞玄之后,更还有金丹、元神、返虚…”  

乔蕤无奈一笑,又有几分释然:  

“仙道争渡上,一步差,便步步差,事后即便想要弥补,也是难上加难了。”  

她看向陈珩,沉默了一会,眼神有些疑惑:  

“师兄,我最近一直在做一个梦,梦里老是会出现一个婆婆,她会叫我徒儿…”  

“徒儿?”陈珩皱眉。  

所谓梦由心生,梦由心灭。  

而这世间修道人在入门时候便需先修一点先天灵光之火,即胎息是也。  

胎息者,性也,命也。  

此是道书所言的至善之地、性命之源,佛家又云“众生平等”。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动而不挠,静而能生,号称真空一变而生真道,是仙道修行之始。  

凡是胎息有成的修士,都能够守正心神,意与神同,绝难如凡人一般昏沉做梦,至于所谓的梦魂颠倒,更是无稽之谈。  

修士之睡梦,要么是外邪入侵,五识不宁,要么是占验有得,心生所感,要么便是有高人做法,特意为之。  

而似乔蕤这般,屡屡梦见同一个老妇人,便的确是古怪了…  

老妇自言曾是乔蕤最初授业恩师,已是数次接引乔蕤的转世身,将乔蕤的元灵送入轮回了。  

她与乔蕤之间,虽是师徒业缘,更是亲如母女。  

而至于此番相见,则是老妇人在神游物外时候心有所感。  

她自言以大法力窃取天机,预言未来之事,精确算得了乔蕤这一世依旧没有成道可能,若执意为之,或许还会落得个魂飞魄散的惨死结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