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思则有备(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其形。”  

当日自拜见过威灵祖师后,他便也去了一趟道录殿,取出太乙神雷和不少关于前人修行太乙神雷心得手札。  

仙道修行中。  

道术之上,便是神通。  

而不比道术的上中下三乘,神通区分,并无道术那般的仔细,仅被划作神通与无上大神通二类。  

至于后者,更是有仙法、至妙大术的别称。  

做为玉宸的巍巍镇世法,太乙神雷自然是名列无上大神通之属,且在诸宇的无上大神通当中,也是一等一的高明,当之无愧。  

欲揣摩此法,探寻此法门径。  

即便是元神大真人,也力有未逮。  

能够悟出神雷的一两丝真髓来,便是天幸,可被称道种仙葩!  

昔年裴叔阳便是在元神境界初入神雷门径,以伤重代价强驭此法,打灭了曾横行一时的鸠山五鬼。  

这等讯息一出,立时惹得九州哗然,舆论汹汹。  

自此过后,裴叔阳便携无可阻抗之势登位道子,压服了与他同辈真人,顺利成为周行殿执掌。  

裴叔阳乃是玉宸如今的掌门至尊,他的禀赋根性,自然不必多言。  

不过纵裴叔阳这等人物,也是在元神成就后才悟出了神雷的一二真意。  

那想要以金丹之身去参悟神雷,便无疑是难上加难,几有凡人登天之险了。  

“劫本由人起,劫本由人灭,起灭自由人,劫本无生灭…  

临行前,我向师尊请教太乙神雷的修行法,师尊在讲道一番,却又特意道出这句劫法真谛来,语重心长。”  

陈珩望向长空,目芒微闪,忖道:  

“看来域外一行,是我陈珩劫难所在,也是我的成法之机?”  

就在陈珩沉吟思量之际。  

远隔此地的万里之外。庾国沅梁城,郊外。  

此时却又是另一副不同景状,气氛压抑紧张。  

天光暗暮,一个头戴玄冠的白发老者在童儿搀扶下勉强侍立起身。  

他身后人影幢幢,粗略一扫,竟不下千余数目,皆是腰金戴玉,锦绣华服之辈。  

而在老者身前不远,则是一方高十丈九尺的巍峨玄台。  

台上香烟滚滚,氤氲遍地,立有龙凤旗幡,玉罄金钟等等,而在台下,则是奇花异草列布,青松翠柏葱葱,异香袭来时,叫人心神一阵舒畅,耳目清明。  

“韦神将…”  

犹豫半晌,在脸上表情变化过半晌后,老者终还是深吸了口气。  

他一把甩开左右童儿,也不用搀扶,忽两袖带风,似换了个人般,大步流星朝着高台走去。  

此时高台下,正侍立着三百相貌威武的雄昂道兵,衣甲鲜明。  

那为首之人更是高大魁梧,左手持宝鞭,右手拿利剑,背负两柄金瓜,全身披挂整齐,气概森然。  

“韦神将…”  

老者又唤了一声,此刻他迎着身后殷切众人目光,缓缓行了一礼,道:  

“自知上主将至,我等十六国人便夙夜难寐,心绪激荡,有如婴儿望父母,还请韦神将慈悲提点一句,上主法驾何时会到来?”  

韦源中将头一偏,目光炯炯看来,不咸不淡道了句:  

“老爷之事,也是你我能刺探的?”  

老者闻言神色一滞,刚欲解释,韦源中已是再次开口:  

“尔等也不必去问崔先生和乔高功,这两位是老爷好友,我为先锋,奉命替老爷先行打理十六国俗务,这两位居然出力,韦某心下也是感激不尽,若扰了他们清闲,不必老爷出面,我便先行料理了你们!”  

“韦神将,天日昭昭啊,我绝无此意!”老者愈急。  

“庾国主…你执政以来,便有美名流传在外,虽有机心,但也当得贤君之称。而你庾国显教青要观虽同萧氏有些往来,但也不算过分,仅互利之为,如今既已驱逐了个干净,好生做事便罢,无需东猜西疑。”  

见老者心下不安,他身后那些十六国之人更是近乎汗如雨下。  

韦源中皱了皱眉,将语声略一放缓,道:  

“但至于老爷会如何处置伱们,这全凭老爷裁断,如今十六国是老爷的食邑私产,尔等便也是真人胥吏家臣!  

有道是圣心所运,与天同大,如日照临!  

老爷心意,我等还是勿要揣度,也勿要置喙为好!”  

虽未能从韦源中这里探出什么根底来,但好歹是知道自家做得无差,应不至于遭来什么灾祸了,老者倒也心满意足。  

他郑重一稽首,退了回去,对着自家庾国人使了个欢喜眼色后,便再也不顾其他十六国人的目光。  

恹恹咳嗽一声,又变作之前那副老迈龙种,神色渐颓模样。  

“庾睿老匹夫,收钱也不办事的吗?!”  

不少十六国人心中暗恨。  

但韦源中既已有言在先,他们也不好再上前相询,只得无奈握拳。  

而感应到身后众人的隐隐不安,韦源中也不多言,只眼底微露出一丝冷嘲之色。  

他奉陈珩之命,先行来到十六国打探诸般事务,登记造册,以便陈珩处置。  

这一举动。  

倒也是叫韦源中探出了些阴私来。  

期间更有几位自知犯下了大过,罪无可恕,欲弃家远窜。  

但韦源中早有防备,如今已是将他们悉数拿下,只等待陈珩来处置。  

眼见往日几位身份尊显的派主、监院、国君,眨眼间,便枷锁相侵,凄惨成了牢狱之囚。  

余下众人难免惶惶,心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