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真人(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半月后。  

阳壤山,一座五层高下的宫阙上空。  

举目望去,但见雾烟滚滚荡荡,直遮去十余里地界,现出星彩斑驳颜色。  

而当中更有叱咤之音隆隆震响,俨然如力士击缶,也不知摇落了山头几多草木,声势不俗。  

但此时在宫阙当中,却并不见半个人影。  

只是五气之象翻腾沉浮,覆压满室,正不断由虚化实,再由实入虚,尽显阴阳轮转之妙象。  

而五气深处,唯有一粒灿烂烂、圆滚滚的金丹高悬半空,正放出温明华光。  

状如智慧集成,莫名给人以一种无法看清、无可揣测之感!  

其摄御四方、化生五炁之态,端得是玄妙无比!  

不多时,忽有一声清啸凭空响起。  

满室的五色光气一缩,齐齐收回了金丹内。  

而金丹仅在空中一旋一转,忽而七彩氤氲涂地。  

在杏黄蒲团上,兀自就多出来一个紫袍罩身的年轻道人。  

“诸气浑成,道身天赐…此境的妙处,我已知矣。”  

陈珩闭目默体悟片刻后,把袖一拂,朗声一笑道。  

仙道修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常言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修士需得一步步贯通天关重穴,才可修得一个上下通照,内外皆明,并无什么捷径可言。  

若说炼炁境界时候,根据练炁法门的差异,练炁士还尚有“采气”方面的烦忧。  

此境中人需从十二万九千六百种灵气属相中小心甄别,寻得与自己练炁法门属相契的灵气。  

若是采气时候一个不慎,便有元真虚亏,落得五痨七伤的风险…  

那紫府境界中”身内外之府“的纯化灵机之能,便是大大方便了采气蓄灵这一过程,使诸修更容易吞吐天地灵机,打磨道行。  

洞玄境界又更上一层。  

至于金丹,已然是“诸气浑成,道身天赐”,可以看做是绝了“采气”方面的烦忧。  

其修行所汲的灵机不再拘于一门一户,可以肆意驱运清浊,吞夺万化!  

在仙道修行当中,金丹、元神者可称真人,这是自前古道廷时代沿袭而来的尊号。  

而所谓真人者,莫生莫死,莫虚莫盈,吸风饮露,乘云御龙。  

动时则移易山川,驱役鬼神。  

静时则藏景录神,心念忘虑。  

可以形体千变万化,可以占验祸福凶吉,可以开化鸟兽诸生。  

至于出神入梦、养性延命等等,更是寻常之事罢,易如反掌!  

此境中人寿数已达千五之整,再不同于凡流。  

若是再精通些长寿之法,以药物来延生,术数以延命,使得内疾不生,外患不入,寿元便可以更为长久。  

轻松坐看天间浮云起落,俗世诸国更迭,逍遥快活,也难怪被称呼为一句“真人”!  

不过对于陈珩而言,他最为看重的,还是在修成金丹后的一身真炁都已转化为了法力。  

这时己身战力足是翻了数番,与洞玄三重时不可同日而语,犹如鼷鼬之于巨象。  

二相比较下。  

这個中差距的确是叫人瞠目结舌!  

此时在略思忖片刻后,陈珩也是神意一动,须臾来到一真法界内,映出了如今的心相来…  

摩诃胜密光定名姓:陈珩。  

功法:太素玉身(元境四层)、阴蚀红水(大成)、紫清神雷(大成)、散景敛形术(大成)、周原秘本龟卜(大成)、九宫玄一圭旨(大成)、罗闇黑水(中成)、南明离火(小成)…  

法宝:阿鼻剑(——)、遁界梭(上品法器)、月轮镜(上品法器)、五炁乾坤圈(上品法器)、玉景飞宫(中品法器)、湛延法玉(秘宝)、渊虚伏魔剑箓(秘宝)、真诰天盘(秘宝)、困龙钉(秘宝)…  

真经:五行灵台秘要真经、方君相剑解、孔雀书…  

剑道:第五境——剑气雷音、剑光分化。  

道行:金丹一重——身根成象(玄中太无自然开元经箓)。  

陈珩定目看了一看,脑中念头转动,很快便也将这一页摩诃金书连同心相消去,神意转回到了现世中来。  

自修行伊始的胎息境界,再到练炁、筑基、紫府,直至是洞玄。  

仙道修行皆是在每一重大境当中,又有小境的细细划分,各具玄妙。  

而洞玄之上的金丹,同样也不例外。  

金丹共有三重小境,分是:  

身根成象、渐法九还、神中有形。  

“身根”乃是人体之根本,即精、气、神三宝。  

此三宝本天地之气。  

神者受于天,精者受于地,气者受于中和。  

但凡修成金丹者,皆是三宝集全,不泄不露。  

而关于这第一重“身根成象”的修持也并无什么诀窍可言,只需不停吞服天地灵机,待得将己身丹力增长到了极致之后,便可顺理成章,破开障关,成功晋入到下一重小境。  

只是这步骤说来不难,但对于世间大多真人而言,做起却是着实需耗上些心思。  

因丹分九品,等第森严——  

金丹真人虽已是“诸气浑成,道身天赐”,自此免了采气的烦忧。  

但若是只靠打坐苦修,以此来一点点增长丹力,那无疑便是个水磨功夫…  

个中辛苦不提,就算最终功成,自家寿数也大多是耗去了不少。  

若是有修士在年迈时候才侥幸成丹,更是只怕要在半途坐化,更莫谈什么今后大道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