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结丹三要(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并无神异。  

可陈珩却敏锐瞧出,在明合砂表面,已渐渐有金紫之气浮现出来。  

砂中水火精华似结成龙虎瑞象,随着金紫气一并浮沉,若隐若现。  

看得这景,陈珩伸手握固,神符火似放开了般,出尽全力,空中异香更浓,阵阵扑鼻。  

终于,又过去半个时辰。  

待得整粒明合砂又缩水不少,精华凝聚归一时候。  

他忽一甩袖,将空中神符火收起,随后七明九光芝被炼成一团浆汁,分成十二份,其中三份率先朝那明合砂炼成的丹胚浇裹过去。  

霎时间,好似天雷勾动地火,一股磅礴巨力扑腾出来,将周围洞壁都是打得隆隆发响!  

在轰轰声浪中,浓浊气雾亦顷时生起,四下旋转滚动,眼前唯是白茫茫的一片。  

第四份。  

第五份。  

第六份…  

每当气雾有要撤去之态时,陈珩总是及时将七明九光芝拨去一份,拿捏住时机。  

既消去丹胚杂质,又不损丹胚其身。  

渐渐的,待得十二份七明九光浆汁都是用尽,空中唯有一道五色光气陡然荡出,笔直若剑,放出刺眼毫芒,状似烈阳!  

它忽一个晃身,便自原地消失不见。  

陈珩心中早有防备,点出一道真炁,居然后发先至,将那五色光气拦下,捉拿至了手中。  

他心意一催,将光气驱散,只见掌心处的唯是一枚圆融古朴的丹胚。  

此物左环彤云,右布灿霞,上下有朦胧的龙虎二灵在追逐相戏。  

虽仅鸽卵大小,却带有一股渊深岳重般的威势,正不住在陈珩心中挣扎颤动,仿佛随时都会破空飞走,直上高穹。  

“好丹胚!”  

陈珩赞了一句,袖袍扬起,内药圣人土化作一道乌光横过。  

只几个呼吸,丹胚便停了躁动景状,气机沉寂,静静悬在了掌心处。  

“结丹三要之中,熔铸丹胚已成,那接下来,便该是吞金食气,内观运功了。”  

陈珩缓缓呼出一口长气,神情严肃了几分。  

他顶门灵光一震,将剩下的云华龙膏、天游泥、玄室水、老仙须四门外药统统放出。  

与此同时,他眸底也兀自有一团青色火光冒起,璀璨明亮,华美无比,将他一身气机随之节节拔高,攀升到一个莫名高处。  

仿佛仅在呼吸之间,便可令他做到拘拿虚空,提摄灵机等等不可思议之事,高玄莫名!  

使内外合一,身心通照,逆吞天地灵性,炼作己身和合。  

如此,便是金丹内药——  

三奇焰!  

与此同时,太符宫阳壤山之中。  

本是闭目端坐的符愚道君若有所觉,忽睁目往陈珩闭关之处望了一眼,继而又缓将目光收回。  

“怎的,他功行要出岔了?”  

在符愚道君肩头蹲着的符参老祖皱了皱眉,也顾不得什么困倦瞌睡了,忙站起身来问。  

“不是出岔,是要结丹了。”  

符愚道君撇了肩头处的小老儿一眼,道。  

话音才方落,便见陈珩闭关的那座峰头处天象骤变。  

倏尔风云摇动,气影交织!  

一道道烟岚流霞缓缓生出,如大江浪潮般翻涌,浑如伞盖,俨若龙蟠,变作种种奇象。  

而又有清音自云中渺渺传来,好似羽客齐声唱喝,惹得山中仙鹤展翅清唳,彩蝶狂舞回旋,异兽长嘶,甚是热闹。  

如此的动响,自然难以遮掩。  

阳壤山中不时便有大修士开了府门,饶有兴致投过视线,三五成群聚在一处交谈起来。  

因门中传承缘故,太符宫向来是人丁不旺。  

近年来唯一一个新入门的弟子俞郯连紫府都未修成,尚在苦苦打磨元真,熟悉门中符书,以方便以后参习上清真箓。  

故而眼前的结丹天象,对于这些太符宫诸真来说,也算是个难得的热闹,的确许久未见了。  

“结丹吗?七年苦修后终是到了这一步,倒比老儿我预想中的要更早了些…”  

符参老祖嘀咕一句。  

他目光在远远云头处,那同样是出来驻足观望的陈象先身上扫过,旋即又摇摇头,看向符愚道君,问:  

“依你来看,他这一回应是丹成几品?”  

“此子算厉害人物,便放眼偌大八派六宗,也是当之无愧的俊杰人物,丹成上品不难,只是究竟是一品、二品或那三品…”  

符愚道君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下去。  

在仙道修行之中,等第清晰。  

真炁品质分为九阶三十六品,紫府异相有上中下三乘。  

而金丹同样也是如此。  

所谓九品之差,每一层的上下之别都是森严。  

能够丹成上三品者,在八派六宗中也是十足的灵秀人物了,日后的派内中坚。  

而丹成一品。  

便是角逐道子最有力的人选!  

倘若时运加身,便是将来执掌大宝,俯瞰整整一州之地,长生久视,都不无可能!  

既前途如此远大,那成丹之艰,自然也难上加难。  

无论行的是哪一步骤,都需万分小心谨慎。  

在符愚道君生平,他已是见过不少修士虽天资横溢,但在金丹关隘前,都无奈折戟,得不到一个令他们满意的丹品,只能退求其次。  

其实金丹一道,到底是九成九人力,再加一线天授。  

纵使内外十三药皆全,将其炼得圆满无缺了,也仅是得了人力。  

至于那最后一线天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