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西素州(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此时,距葫口川相隔不远的矮山当中,在林木掩映之下有一座凉亭。  

亭中二人望着葫口川的情形,面上神态不一。  

一个带有戏谑之色,双掌无奈握紧。  

另一个则是沉吟无语,眸光复杂。  

杜遨瞥了他与他隔案对坐,默不作声的梁文显,冷笑一声,继续道:  

“早在南域浮玉泊时候,你梁文显便因为赤明派拙静的缘故,提先注目到此子,可惜看来看去,费了半晌功夫,且还是没能下定决意,将这陈珩收入你们北极苑。  

说什么,此子与你无缘?  

如今看来,真是一派胡言乱语!”  

言到此处,杜遨愈发是不耐烦。  

他霍然起身,在凉亭中走了几转,甩袖怒道:  

“一个名列岁旦评洞玄第二的人物,将来说不得,便是我辈中人!你梁文显若是可以早下决心,将他收入门下,非但本真君能够开开心心回到玄酆洞享福,执掌派内大权,恣意快活!  

便连你梁文显,也可以得偿所愿,老老实实回到北极苑内,打磨纯阳道果!  

但就在犹犹豫豫的功夫,好生生的一个苗子又是凭空溜走…  

先是颜熙,再是这个陈珩,两人都是平白错过,你还有何话好说!”  

这番诘问可谓声色俱厉。  

而梁文显闻得此言,只是默然半晌,摇摇头后一声长叹。  

杜遨是玄酆洞的纯阳真君,虽战力要着实低他一头。  

但此人在年少时候,便以一手先天神算而闻名九州四海,号称外观万境,内察一心,可算日月休歇,天地透明!  

若论起在先天神算上面的造诣,也唯有陈玉枢可以压他一头!  

而梁文显是北极苑的高足,与杜遨是同辈人物,交锋争夺过不止一回了。  

当年他因在丹元大会上胜过了杜遨,以杜遨的性命相胁,才让杜遨不得不立下法契,需替他觅得一个佳徒,才方可以脱身自由。  

如若不然,便只能跟随在梁文显身侧,替他奔走效劳。  

而这些年过去,前前后后,杜遨已经是尽心尽力,替梁文显觅得了不下十指之数的中意人选。  

在这其中。  

更有陈珩和颜熙这两位人物。  

但最后时刻,梁文显却还是难以拍板定下,屡屡白白错过…  

而今日两人途经葫口川,却无意撞得了陈珩采外药的这幕。  

一见陈珩,新烦旧恼一并加起来,令杜遨着实是怒气盈胸,两眼都愈喷出火来。  

若不是着实打不过。  

他都恨不能将梁文显就地打杀了,也可图个心里畅快!  

“颜熙也罢,若无那一桩机缘,他此生成就注定有限,莫说成为龙君的快婿,便连寿尽而终,都是个奢想。唯独陈珩…”  

梁文显嘴唇动了动,微微苦笑一声,终是对杜遨低了头,稽首致歉,叹息言道:  

“唯独这个陈珩,是我眼界差了,杜师弟,算我欠你一回。”  

早在南域浮玉泊,陈珩还尚是练炁境界那时。  

因赤明派的那位拙静真君无意泄了一丝法威,梁文显和杜遨便也好奇来到浮玉泊,欲看个缘由。  

那时候,在杜遨的劝说下,梁文显便已是注意到了陈珩。  

不过一来因陈珩的行事毕竟与梁文显脾性不符,他这一脉的人向来至情至性,不甚讲究什么资性、根骨。  

在北极苑内,也算得上是一奇了。  

故而陈珩当时的行事虽然干脆,但在梁文显眼中,却不符他的心意。  

而二来,便是因陈珩的身世缘故。  

以梁文显身份虽不必畏惧陈玉枢什么。  

但在可以选的景状下,却也没有必要同这位魔师平白结下仇怨来…  

不过若早知晓陈珩会有今日成就,便是陈珩行事再如何与他脾性不符,身上又有怎般的因果。  

梁文显也必要将他收入门下,带回北极苑教导!  

而见梁文显稽首致歉,杜遨也着实吃了一惊。  

他来回将梁文显打量几转,半晌过后,摇摇头:  

“倒是奇了,难得见你肯同人低头,不过我倒着实不明,在心里困顿许久了。  

以你道行,为何要执着于收徒之事?听说…”  

杜遨语声顿了一顿,才接着开口:  

“这同你们北极苑内的那位北极老仙有关?”  

在八派六宗,一纪当中,当有三位道君大德一并治世,直待得一纪过后,才再行人选更易之事。  

随着漫长岁月过去,这已近乎是约定俗成了。  

若无例外的话。  

各宗各派的仙人祖师都是遨游于诸宇之间,非门派兴衰存亡之大事,绝不会轻易显圣。  

朝游碧落,暮下沧桑,浪迹烟霞,忘形宇宙。  

潜踪于大地之山,寓目于壶中之景——  

其脱化凡胎,超出世界,能够享有无穷无尽的逍遥自在,无拘无束,可谓早已是跳出了乾坤世笼!  

这类人物大多是不耐烦理会俗务,只专心参悟玄机,以期在大道之上更进一步。  

但北极老仙却是一个例外,此老虽证得了地仙位业,早已是长生逍遥中人,却专好处置大小之事,性情率真,与太符宫的符参老祖交情不浅,极是投缘。  

杜遨听说北极老仙早在成就合道境界时候,便主动请缨,让自己于下一纪治世。  

这等主动揽麻烦上身的事令北极苑的大德祖师自然乐见其成,唯恐他后来反悔,还当场便同他签了契,各自落下姓名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