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遗府变数(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金光阳焰是成丹之兆。  

见此异象生出,便也意味着种种火候皆足,离成丹已是不远。  

但金光阳焰,却也同样是成丹的最后一重阻滞,凶险异常。  

若能度过此灾,自然天高海阔。  

是谓之一粒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  

而若不能够制束金光阳焰,使其横行肆虐于金丹之上,火候太过。  

轻则是烧炉炸鼎,受伤吐血,种种辛苦都付之东流水,要重头来过。  

重则当场毙命,尸骨无存!  

且因这成丹时候的金光阳焰乃是修道人的身神所产,三宝集成。  

寻常的水属灵药难以建功,唯有天地奇珍可抑。  

而玄室水在这天地奇珍中,便是最为上乘,极是合用!  

陈珩所习练的根本玄功,无论《神屋枢华道君说太始元真经》或《兜术天王神宗玉书》,还是那记载了凝丹时候诸般秘要的《玄中太无自然开元经箓》。  

这三门道书经法。  

一类出于劫仙老祖之手,一类是太子长明的创造。  

至于后者,更是玉宸万古的镇派底蕴,是无数高虚仙人、大德祖师的无上智慧集成!  

便是放眼偌大九州四海,三法也皆是一等一的高明典籍,难有企及者。  

有这等玄功筑下根基,又得种种机缘和一真法界这个最大变数。  

陈珩料想自己丹成上三品,应不算什么难事,唯丹成一品,需真正费上大心思。  

不过那样一来。  

他便难免要面对金光阳焰的凶险,玄室水也是必不可缺了。  

而丹成的品质愈高,金光阳焰也就愈盛,威能同样愈是厉害。  

据着玉宸道书上的经验之谈。  

丹成三品者,往往需十滴玄室水,才可将金光阳焰压下。  

他如今得手才三滴,却还远不够应付此灾。  

不过仉泰初予他的图卷上,却是记载了这翼望山中的好几处隐秘地界,皆是藏有玄室水的宝地。  

如此一来,他只需学着君尧和仉泰初此前的施为,将这几次地界都依次搜过一遍。  

想必凑齐足够数目的玄室水,便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焦国,翼望山…此地灵机分明不彰,看似并非什么仙家福地,却因山水格局,机缘巧合下竟是诞出了玄室水这等仙道奇珍。  

天地造化,倒也真个玄异。”  

陈珩心下微微一叹,看了那空荡荡的穴坑一眼,便也将身一动,重新化作一道明黄烟气。  

飞出洞窟,沿着地壑前行,破开水面,又回到了云头上。  

而光阴迅快。  

忽忽便是两日功夫过去。  

在此期间,陈珩按着图卷指引,又有地行法傍身。  

他也是穿山过水,将这翼望山的种种隐秘地界,都寻了个遍,最后顺利得手十五滴玄室水。  

似此等数目。  

应付丹成二品时候的金光阳焰灾劫虽然足够了。  

但倘使是丹成一品,却仍旧缺了一线,还有不足。  

而正当陈珩打算前往图卷上标记的最后一处地界,将里内的玄室水取出后。  

他忽觉一道异样感触升起,遂将身一摇,变作了一只细小飞虫,又以散景敛形术遮了气机。  

几乎就在他变化完成的刹那,下方的一座矮丘忽摇了一摇,旋即便冲出一道长有二十丈的五色光,灼开大气,声若滚雷!  

只是刺啦一声,便将矮丘打了个粉碎,烟尘滚滚冲天,碎石向四下暴碎纷飞,声势不小!  

在矮丘被一气轰碎后,那五色光也不消去,而是迅疾冲天一窜,飞至了云头。  

好似一轮五色宝灯焕彩,颜色煞是好看,鲜艳夺目。  

“方才还有一道异样气机,怎现在便没了…莫非是我在那地下洞窟呆得太久,察错了?”  

这时五色光缓缓一消,从中出现一个身形若虚似幻,好似氤氲聚成的年轻男子来。  

他先是双眉挑起,警惕朝四下望了数转,神识扫过周遭山水,又拿出一只灵光湛然的小阵盘,轻轻拨弄,令其发出阵阵涟漪,涤荡过附近虚空。  

在这一番施为做完后,见仍是不见什么异样。  

年轻男子这才微微松了一口气,伸手一拍脑袋,笑道:  

“虚惊一场,虚惊一场!看来果真是在那地下洞窟呆久了,自己吓自己!  

地底洞窟那等憋闷地界着实不是好人呆的,若不是碰巧察得里面有玄室水,我才不愿屈尊降纡,下去走一遭。  

不过今番先是顺利寻到五老观遗府,又碰见玄室水,倒着实双喜临门了!”  

在感慨自语几句后,年轻男子也是意犹未尽收了话头,一脸得意之色。  

这时他小心四边一望,见并无来人,也是将双肩一抖,警惕遮了身上气机,旋即化作一朵悠悠青云,随着罡风无声无息荡向远处。  

不多时便消失天角,不见行踪。  

而直至在青云在视野中不见后,陈珩才缓缓现了身形。  

他看向远处,摇头道:  

“竟是此人,倒也有些意思…”  

早在数月之前,玉宸、怙照两宗在危雍国隔江对垒时候。  

陈珩便同此人有过一面之缘。  

那时正值是邓云籍被顾漪施手暗害,败军丧师。  

陈珩在收拢了他的残部,回返营帐之际,同样也是见这朵青云自虚天悠悠飘来。  

不过那时年轻男子倒未同陈珩有什么冲突,见陈珩放出剑意,也是识趣退去,并未上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