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胎印(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蛟车之中,在略交谈几句之后。  

陈婵便告辞回了内室,脸色微有些复杂,只留下两个女侍在外厅伺候左右。  

陈珩见她似是心事重重模样,也自不会无礼叨扰,只盘坐蒲团之上,收摄心神,将玄法默运起来,很快便陷入物我两忘之境,沉浸其中。  

见得此景。  

被陈婵留下的那两名女侍对视一眼,心下皆是微有些失望之意。  

她们乃是自幼便被陈婵从万千人中选中,精心挑选而出的女侍,个个皆学了道法,有修为傍身的。  

说是奴仆。  

实则倒也可算作是陈婵的半个手脚了。  

若不是深得陈婵信任,她们怕也难出离先天魔宗,随侍于此。  

而如今既是知晓陈珩身份,明了陈珩非仅在玉宸派修道,乃岁旦评上的留名之人,且还与自家主人存着这般渊源。  

两名女侍自是喜不自胜,一早便是梳妆换衣,描眉画唇起来,神彩惊鸿,佩环回雪。  

正当二九之年,恰称芳菲之选。  

而如此施为。  

自也是藏有一番心思。  

眼下她们虽得陈婵看重,但归根结底,论起身份来,终究只是奴仆之流,不得自由,而陈珩潜力无穷,堪称前途无量,且与陈婵存着血裔干系。  

若论立场。  

两人实是同一阵营之人。  

道侣虽不敢奢想,但只若能为陈珩妾室,日后也自是有受用不尽的好处。  

与眼下处境。  

可算是迥然相异了!  

此举既是为自己谋一条前程,且陈婵也不会反对什么,说不定还会顺手推舟,助上一把,实是一手好盘算。  

不过待得一番精心梳洗,忐忑登上了蛟车过后,还未说上一句话,便见陈珩已自顾自打坐去了。  

那两名美貌女侍先是疑惑,再是茫然,最后无奈相视一眼,也只能将心思按下,暂且作罢…  

而同一时刻。  

在蛟车内室中。  

陈婵望着手中的一方檀香木牌,神情怔然,目光里透着几许复杂之色。  

在昨日哈哈僧以“分光化影”之法潜入柔玄府,同她说完一席话后。  

陈婵心绪一时大起大落,便难免有些起伏不宁。  

菩提法智魔——  

在以躯壳化作装载此魔的容器后,非仅修为顷时便能够比拟正统仙道中的元神真人,且寿元更是要远远超出。  

可以说除了无法再增进道行的这一点弊处之外。  

便再无什么真正妨害。  

而这一点。  

若是放于陈芷身上。  

真个论起来,却并不算是什么害处…  

陈婵与陈芷为一母同胞,乃是同月同日被生产出的一对双胞姐妹。  

却到得今时,陈婵已是行将证就元神法相,位列仙道真人,而陈芷却连紫府都未修成,还在筑基打转,便连身量,也还是停留在幼童的模样。  

这个中缘由。  

实是要归于陈芷左臂上的那方仙鹤如意模样的胎记。  

此物生来便有,每隔上一段时日,便会啖食陈芷身上的精血和寿元,无论是用上何等封镇之术,都难以将其消去,简直形同跗骨之疽,阴魂难散。  

而精血乃阴阳变合之交,五脏气液所化,是修道人宝体之中,必不可缺,至关紧要的一味宝材。  

其是神仙长胎生息之乡,赤子立身安命之处,身内天地二气升降之玄妙,皆赖此从中斡旋。  

是谓之:  

怀道报一,守五神也!  

陈芷身内精血积年被手上的那枚如意胎印啖食,并不休止,早已是个破败之相,也所幸她是龙女出身,先天便根基扎实,寿元绵长。  

若是换作寻常人,只怕已尘归土,土归土,成了朽骨一副。  

莫说什么入道修行。  

早连性命都是不存了。  

而起初被逼迫到先天魔宗那时候,陈婵也尚怀有一丝冀望,特意去向陈玉枢寻求解脱之道。  

不过在一番苦苦叩首之后,却也未得什么确切答复。  

反是陈芷被陈玉枢饶有兴致取走了不少精血,又强令陈芷服下了一枚丹丸,也不知到底存有何用。  

而至此之后。  

陈芷身上的古怪,在先天魔宗的大人物之间也是逐渐传开。  

其中尤是庄姒,对陈芷甚为好奇。  

她在陈玉枢处得了《豢人经》的修行之法,更是屡屡想将陈芷炼做自己的人傀,好探寻方便研习陈芷身内的古怪。  

纵是陈婵极力看顾,也是好几次险些被庄姒得手。  

这等景状,唯是陈婵在得了“地维藏光钺”,又顺利成为先天魔宗的真传弟子后,才方得一缓,但也并非彻底可以高枕无忧。  

先天魔宗内前狼后虎,步步杀机。  

且陈芷的那精血寿元流逝之相,也是不见丝毫缓解。  

如此景状之下。  

能够拜入到哈哈僧门下,为这位大和尚的菩提法智魔。  

无异是给陈芷生生辟出了一条生路!  

陈婵唯是连欣喜都来不及,自不会回拒。  

不过当她道出陈芷身上的那枚仙鹤如意胎印后,那时的哈哈僧却面色骤变,眼中流露出一抹惊惧之色。  

旋即一言不发,便突兀散了那分光化影之身。  

这般作态,令得陈婵才方提起的心又是一沉,唯苦笑而已。  

但哈哈僧虽然去得匆忙,临走前,还是遗下了一枚檀香木牌,显是信物之用。  

此时,陈婵沉默凝望着手中的檀香木牌,心绪纷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