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林星的倔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诸位觉得,这一场谁能胜?”  

李谦又开始了我问你答环节。  

“那自是林宗主。”  

县令唐鹤笑道。  

“这一场没什么悬念,林宗主必胜无疑。”  

宋蓝书点头说道。  

杨振也想说肯定是林宗主胜,但看了刘源一眼,又将话憋了回去。他不想让刘源误会他们鹰爪宗已经站队,站到了五虎宗那边。  

他帮五虎宗对付灵虚宗,也不过是利益驱使,他可没想和哪个宗门绑在一起。  

“这一场,便当是让给五虎宗的好了。”  

刘源说道。  

就算他再偏袒灵虚宗,也不敢昧着良心说楚河能打赢林万轩。  

能全身而退便不错了。  

最终的胜负,还是要看第三场。  

擂台上,楚河和林万轩相峙而立。  

楚河右手紧紧握着剑柄,盯着林万轩,脸色紧绷。因为太过紧张,他的瞳孔都在轻轻颤动。  

紧张,是因为对手太过强大。  

龙南县有凝罡武者十余人,但公认最强的两个,便是林万轩与风雷宗宗主,胡啸风。  

“五虎宗林万轩,请指教!”  

林万轩望着楚河,神情漠然。  

“灵虚宗楚河,请指教!”  

两人互相行礼,随后,楚河拔剑出鞘,率先攻向林万轩。  

他实力本就不如林万轩,自然更不能落了后手,出手便是最近练成的夺命书生剑。  

战斗前他紧张无比,但一交手,便将紧张情绪彻底抛在了脑后。  

他只有一个信念,便是要赢!  

夺命书生剑,剑法如其名。剑招浩然磅礴,却又隐藏着无尽杀机。  

林万轩的兵器,是一对罕见的阴阳双刃。  

右手持阳刃,长三尺,单锋,刀刃锋利无匹。左手持阴刃,长一尺三寸,双锋,刀尖锐利。  

楚河一剑攻来,他手中阳刃一撩,已将长剑挡下。随后左手阴刃一转,攻向楚河肋下。  

楚河忙挥剑抵挡。  

两人刀来剑往,转眼已是数个回合。  

“你这剑法倒有些意思,哪来学来的?”  

激战之中,林万轩却是闲庭信步,甚至研究起楚河的剑招。  

如此奇怪的剑招,他还是一次见到。  

剑势磅礴,充满一股浩然正气,显然是儒家剑法。但其中隐含的冷厉杀意,却又和传统的儒家武学背道而驰。  

着实令人奇怪。  

面对林万轩的询问,楚河却是闷声不答,只是全力攻击林万轩。他自知实力不如林万轩,唯有全神贯注,才能在劣势中博得一分胜机!  

做为灵虚宗三位堂主之一,陆云曦离开的消息,林星自然不会瞒他。也正是因为知道这个消息,所以此战,他抱着必胜信念而来。  

因为他知道灵虚宗已经没有第三位凝罡武者参战,若他败了,那灵虚宗也便败了。  

他凝聚十二分精神,一剑快似一剑。激战之中,依旧保持着绝对冷静。  

他必须找出那一分胜机!  

林万轩见他如此认真,嘴角勾起一丝轻蔑微笑。  

这个年轻人,难道天真的以为,他有胜算?  

他根本还未全力施为,因为他想在楚河身上瞧个明白,看看灵虚宗究竟还藏着什么手段。  

楚河施展的这门剑法,已经让他眼睛一亮,明白这是灵虚宗隐藏的底牌之一。但他还想继续看看,看看灵虚宗还藏着什么。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楚河施展的这门剑法,倒是有些怪异。”  

刘源看着场上的战斗,咂嘴说道。  

“确实怪异,有些像书院那群书生的剑法,却又带着一股书院剑法所没有杀意。更怪异的是,剑法中的浩然正气和杀气竟然完美契合,彼此竟没有任何冲突。”  

在场修为最强的实丹武者李谦也不禁啧啧称奇。  

擂台上,楚河与林万轩已经交手不下百招。  

“你便只有这些手段么?”  

林万轩一边抵挡楚河攻击,一边问道。  

他想逼迫楚河施展出更多手段,但楚河翻来覆去,只是这门剑法。  

楚河依旧没有答话,只是持剑猛攻。  

林万轩见状摇头轻叹,既然楚河没有更多手段,那战斗也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  

他手中阴阳双刃一转,速度骤然提升,阳刃划出一道寒芒斩向楚河。  

林万轩骤然提速,楚河猝不及防,惊愕之间急忙挥剑抵挡。挡开阳刃,阴刃却又以诡异角度袭至。  

楚河挥剑抵挡,步步后退,连退数步之后,剑招已然散乱。  

阳刃看准他剑招中的破绽,长驱而入,直刺胸口。  

危机关头,楚河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潜力,长剑从不可能的角度刺出,堪堪挡下这致命一击。  

但他匆忙变招,后力不足,被阳刃上携带的巨大力道震退数步。  

后退之中,已无力出剑,中门大开!  

林万轩眼中闪过一道冷芒,左手阴刃如电光火石般刺出,直指楚河咽喉要害。  

“住手!”  

“不要!”  

林星和魏晴雪惊声呼喊,但他们人在台下,根本来不及出手救援。  

林万轩却没有任何收手的意思,阴刃去势不竭,已然临近楚河咽喉。  

眼看就要血溅当场。  

阴刃却停了下来,停在楚河咽喉前一寸处。  

楚河瞪大眼睛,这一刻,他仿佛听到了死神的召唤。  

“你败了。”  

林万轩将阴刃收回,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