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封官和科举制(2/3)
诸位表示感谢。”
说罢,吕布对着台下缓缓的弯下了腰。
这时,台下可就炸了,主公给臣下行礼,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台下众文武哪里感受,纷纷跪倒在地,连声道:“主公不必如此。”
“主公万万不可!”
“主公不必如此,我等受之有愧。”
……
台下众文武见吕布依旧弯下腰对着他们行了一礼,顿时拜倒在地,齐声道:“我等愿为主公效死。”
此刻,不仅是贾诩等一班原来的老属下了,就连刚刚投入吕布麾下不久的陈真、魏延、黄忠等人都激动的热泪盈眶,纷纷感慨自己遇到了一个明主。
吕布缓缓的起身,抬起双手,示意堂下众文武起身,随后,接着说道:“好了,某一时感慨罢了,也休要只顾提之前了,今日,难得大家齐聚一堂,实乃幸事!”
“我吕布在此对天盟誓,愿与诸位一起扶大厦之将倾,解黎民与水火,同心同德,生死相托,患难相扶!”
“生死相托,患难相扶!”
“生死相托,患难相扶!”
“生死相托,患难相扶!”
……
吕布发完誓,不过瞬息,堂下众文武便激动的满脸通红,齐声大喝,直震得众人耳膜嗡嗡作响,大堂中回音绕梁。
如此这般让人热血沸腾的场面,许褚这等莽汉自然放开了嗓门吼,只听众人里就他声音最大。
不远处的胡车儿见此哪啃服气,当即也是放声大喊,欲与此人分个高下。
眼前的这一幕,自然让吕布非常满意,为了这一刻,他可是在昨天夜里在蔡琰那个大才女身上奋战了一宿。
俗话说的好,只要肯努力,肯付出,就一定能得到应有的回报,果然,古人诚不欺我。
在蔡琰那个才女身上奋战了一晚,终于沾到一点才气,让他脑中灵感一闪,才有了方才这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
至于为什么要将麾下的众文武都聚集于此,当然是为了给他们升职加薪。
自己都当丞相了,要是不让他们也沾点光的话,以后谁还肯给自己卖力?
吕布双手下压,待众人平静下来之后,吕布道:“我吕布能有今日,皆诸位之功,是诸位的不离不弃,一心相辅,才有今日的吕布,下面,我宣布……”
“认命贾诩为丞相长史,暂时主要负责关中各地一应政务。”
“认命郭嘉为军师祭酒。”
“认命伊籍为谏议大夫。”
“认命蒯良为丞相史,辅助贾诩处理关中各地政务。”
“认命马良为安定太守,即日赴任。”
“认命董和为左长史,辅助贾诩处理关中各地政务。”
“认命陈震为宛城太守,即日赴任。”
“认命马谡为右长史,辅助贾诩处理关中各地政务。”
“认命邓芝为樊城太守,即日赴任。”
“认命高顺为安西将军,负责长安防务,另于关中和荆州两地招募五万新军,新军的训练,也由伯平你来负责。”
“认命许褚为安南将军领亲卫营,胡车儿为平南将军领亲卫副将,暂留长安待命。”
“认命张辽为安东将军,纪灵、张勋二人为偏将军,暂时负责南阳方面防务。”
“认命徐庶为襄阳太守,暂时负责荆州一应政务,霍峻为伏波将军,甘宁为厉锋将军,蔡瑁为偏将军,此三人暂时负责襄阳方面防务。”
“认命庞德为安北将军,黄忠为荡寇将军,魏延为讨寇将军,文聘为灭寇将军,暂留长安待命。”
待吕布一口气将所有人的认命都念完后,堂下众文武纷纷朝着吕布拜倒在地。
“谢丞相!”
吕布一抬右手,待众人都起身后,吕布看着贾诩道:“眼下空缺实在太多,单单指靠招贤令和举荐远远不够,本相想着,我们的招贤的方式也得改改了。”
贾诩微微一愣,在他认为,之前那道招贤唯才的招贤令已经够惊世骇俗了,主公还想搞出什么幺蛾子?
不过,身为老油条的他,也没准备给吕布添堵,贾诩连忙上前拱手道:“请主公明示,这招贤的方式改如何改?”
吕布沉吟了片刻,随后笑着说道:“之前,招贤之事一直是由文和你在负责,然,现在政务越来越多,本相考虑到文和你可能忙不过来,而本相现在又急需用人,人才之事又不能不解决。”
“所以,本相打算下一道诏令昭告天下,本相将在长安每年举办一次名为‘科举’的考试,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可以在这个时候前来参加,一经录取,待科举结束后便可到地方赴任,从最低的县官做起。”
“而其中前十名,则由本相亲自出题,从中挑出三人,第一名本相称之为‘状元’。第二名称之为‘榜眼’,第三名则称之为‘探花’,这三人则由本相亲自认命,余下之人皆与其他人一样,去地方赴任,从县官做起,文和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如此新颖的取才方式还真是闻所未闻,众人皆觉得可行,只有为数不多的出生世家的蒯良等文人轻皱眉头。
以他们的眼光,怎么可能看不出来此选才之法一出,以后将会对世家产生多大的影响。
自察举制以来,选才之权集中在皇帝、中央和地方高官之手。当时被举者占四分之三是现任官吏,造成平民儒士中之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
特别在东汉后期,任人唯亲、唯财、唯势,权门势家把持察举的结果,令流弊百出,举制度亦因此遭到极大的破坏。
汉时期对被举者年龄的限制,普遍偏高,这并不一定是好现象,因为此举无疑是对于青年才俊仕途的压抑。
说罢,吕布对着台下缓缓的弯下了腰。
这时,台下可就炸了,主公给臣下行礼,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台下众文武哪里感受,纷纷跪倒在地,连声道:“主公不必如此。”
“主公万万不可!”
“主公不必如此,我等受之有愧。”
……
台下众文武见吕布依旧弯下腰对着他们行了一礼,顿时拜倒在地,齐声道:“我等愿为主公效死。”
此刻,不仅是贾诩等一班原来的老属下了,就连刚刚投入吕布麾下不久的陈真、魏延、黄忠等人都激动的热泪盈眶,纷纷感慨自己遇到了一个明主。
吕布缓缓的起身,抬起双手,示意堂下众文武起身,随后,接着说道:“好了,某一时感慨罢了,也休要只顾提之前了,今日,难得大家齐聚一堂,实乃幸事!”
“我吕布在此对天盟誓,愿与诸位一起扶大厦之将倾,解黎民与水火,同心同德,生死相托,患难相扶!”
“生死相托,患难相扶!”
“生死相托,患难相扶!”
“生死相托,患难相扶!”
……
吕布发完誓,不过瞬息,堂下众文武便激动的满脸通红,齐声大喝,直震得众人耳膜嗡嗡作响,大堂中回音绕梁。
如此这般让人热血沸腾的场面,许褚这等莽汉自然放开了嗓门吼,只听众人里就他声音最大。
不远处的胡车儿见此哪啃服气,当即也是放声大喊,欲与此人分个高下。
眼前的这一幕,自然让吕布非常满意,为了这一刻,他可是在昨天夜里在蔡琰那个大才女身上奋战了一宿。
俗话说的好,只要肯努力,肯付出,就一定能得到应有的回报,果然,古人诚不欺我。
在蔡琰那个才女身上奋战了一晚,终于沾到一点才气,让他脑中灵感一闪,才有了方才这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
至于为什么要将麾下的众文武都聚集于此,当然是为了给他们升职加薪。
自己都当丞相了,要是不让他们也沾点光的话,以后谁还肯给自己卖力?
吕布双手下压,待众人平静下来之后,吕布道:“我吕布能有今日,皆诸位之功,是诸位的不离不弃,一心相辅,才有今日的吕布,下面,我宣布……”
“认命贾诩为丞相长史,暂时主要负责关中各地一应政务。”
“认命郭嘉为军师祭酒。”
“认命伊籍为谏议大夫。”
“认命蒯良为丞相史,辅助贾诩处理关中各地政务。”
“认命马良为安定太守,即日赴任。”
“认命董和为左长史,辅助贾诩处理关中各地政务。”
“认命陈震为宛城太守,即日赴任。”
“认命马谡为右长史,辅助贾诩处理关中各地政务。”
“认命邓芝为樊城太守,即日赴任。”
“认命高顺为安西将军,负责长安防务,另于关中和荆州两地招募五万新军,新军的训练,也由伯平你来负责。”
“认命许褚为安南将军领亲卫营,胡车儿为平南将军领亲卫副将,暂留长安待命。”
“认命张辽为安东将军,纪灵、张勋二人为偏将军,暂时负责南阳方面防务。”
“认命徐庶为襄阳太守,暂时负责荆州一应政务,霍峻为伏波将军,甘宁为厉锋将军,蔡瑁为偏将军,此三人暂时负责襄阳方面防务。”
“认命庞德为安北将军,黄忠为荡寇将军,魏延为讨寇将军,文聘为灭寇将军,暂留长安待命。”
待吕布一口气将所有人的认命都念完后,堂下众文武纷纷朝着吕布拜倒在地。
“谢丞相!”
吕布一抬右手,待众人都起身后,吕布看着贾诩道:“眼下空缺实在太多,单单指靠招贤令和举荐远远不够,本相想着,我们的招贤的方式也得改改了。”
贾诩微微一愣,在他认为,之前那道招贤唯才的招贤令已经够惊世骇俗了,主公还想搞出什么幺蛾子?
不过,身为老油条的他,也没准备给吕布添堵,贾诩连忙上前拱手道:“请主公明示,这招贤的方式改如何改?”
吕布沉吟了片刻,随后笑着说道:“之前,招贤之事一直是由文和你在负责,然,现在政务越来越多,本相考虑到文和你可能忙不过来,而本相现在又急需用人,人才之事又不能不解决。”
“所以,本相打算下一道诏令昭告天下,本相将在长安每年举办一次名为‘科举’的考试,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可以在这个时候前来参加,一经录取,待科举结束后便可到地方赴任,从最低的县官做起。”
“而其中前十名,则由本相亲自出题,从中挑出三人,第一名本相称之为‘状元’。第二名称之为‘榜眼’,第三名则称之为‘探花’,这三人则由本相亲自认命,余下之人皆与其他人一样,去地方赴任,从县官做起,文和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如此新颖的取才方式还真是闻所未闻,众人皆觉得可行,只有为数不多的出生世家的蒯良等文人轻皱眉头。
以他们的眼光,怎么可能看不出来此选才之法一出,以后将会对世家产生多大的影响。
自察举制以来,选才之权集中在皇帝、中央和地方高官之手。当时被举者占四分之三是现任官吏,造成平民儒士中之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
特别在东汉后期,任人唯亲、唯财、唯势,权门势家把持察举的结果,令流弊百出,举制度亦因此遭到极大的破坏。
汉时期对被举者年龄的限制,普遍偏高,这并不一定是好现象,因为此举无疑是对于青年才俊仕途的压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