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黑暗通道(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529章黑暗通道染血的古船,仙血和黑暗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诡异的气息。  

石昊一行人小心谨慎的朝着古船深处走去,一路上他们捡到了不少强者留下的法器,或是仙道生灵身上脱落下来的珍贵材料,当然他们也遇到了不少死在船上的古代天骄遗骸。  

五冠王带上船的大罗剑胎,更是被石昊捡了去。  

实际上,这艘染血的古船上的所有东西加起来,都没有大罗剑胎珍贵。  

无论是被黑暗侵蚀的真仙残尸,还是用世界石祭炼的巨大石鼎,或者是其他强者遗落的仙珍,在大罗剑胎面前统统和尘埃没有什么区别。  

可惜,仙帝法器,非常人能够掌控,如果命不够硬,承受不起那种因果,最终的下场只有死亡一条路。  

而且仙帝法器返璞归真,大道内敛,凡俗生灵根本就无法从它身上窥探到任何玄机。  

甚至连仙王都看不出所以然来。  

起码在李执的神念观察下,在大罗剑胎上没有感知到任何的大道气息,仿佛那把仙剑只是平平无奇的一把普通剑胎罢了。  

正因为看不懂,才更令人震撼。  

也间接的展现出来了仙王和仙帝之间的巨大差距。  

这种差距,恐怕比人道至尊和仙王之间的差距还要巨大。  

人道至尊再不济,也能从仙王法器身上感受到仙王法则的无上大道气息。  

可是身为绝顶仙王的李执,却无法从大罗剑胎上看到任何大道符文的气息。  

也难怪,在界海的那一岸,四大准仙帝在面对真正的仙帝大道时,表现出了无限的渴望。  

当年的尸骸仙帝,仅仅是初入仙帝领域,甚至道行还没有来得及稳固,就被黑暗破体而入,不得已将自己自封在了那里。  

可他无意间散发出的大道气息所化的大道符文,就已经让那几位准仙帝痴迷了。  

甚至参悟了无数纪元,依旧没能参透仙帝大道。  

最终将自身搞得人不人鬼不鬼。  

仙帝的强大,根本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的呼吸吐纳就塑造了诸天万界的秩序。  

仙王在仙帝面前,犹如蝼蚁尘埃。  

目送石昊等人离开古船,李执的真身就出现在古船的甲板之上。  

而后,李执就释放出一道仙光将整艘古船包裹了起来。  

然后拉着它远离了仙古秘境。  

将古船送入虚空深处之后,李执才出现在船舱深处。  

船舱之中,根本就不是寻常的舱室,而是一方浩瀚的世界。  

世界之中有断裂的山峰,有深不见底的深渊,有真仙的遗骸…  

整片天地间都散发着危险的气息,充斥着诡异与不祥,浓郁的阴气仿佛来到了冥界。  

不过,那是对石昊一行人而言。  

对于仙王层次的李执而言,船舱内的诡异气息,就不算什么了。  

李执来到一座断崖之上,看着眼前一座充满了裂纹的石鼎,眼底总算泛起了一丝波澜。  

通体由世界石打造的石鼎,堪称坚固不朽,甚至能够装下一方完整的大世界。世界石可是传说中的无上仙料,是天生的至宝粗胚,如此巨大的一块世界石,被雕刻成鼎,堪称奢侈。  

可是,以坚固著称的世界石鼎上却密布着裂痕,像是随时都会瓦解,可以想象它曾经经受了何等残酷的战斗。  

石鼎相当古朴,弥漫着浓郁的混沌气,鼎口被封印的严严实实,可是在裂缝处却有一缕缕瑞霞溢出,并伴随着灰雾与黑雾弥漫。  

石鼎之中,封印着一些真仙的头颅,都是当年仙古一战,战死之后不愿意让自己的肉身堕入黑暗,而被斩掉头颅的真仙。  

其中就有声名显赫的大赤天主、清微天主、禹余天主等真仙或者准仙王层次的仙古生灵。  

站在鼎前,李执的仙瞳能够直接透过缝隙看到内部的情况。  

一颗颗头颅早已黑化,甚至重新诞生了意志。  

“看来,那些仙古之民,并没有学过扬灰之法,喜欢保留死掉的强者的肉身。如果当年让这些战死之仙全部化道,那里还会有现在的隐患。”李执心中微微感慨道。  

虽然越是强大的生灵残留下来的血肉越是难以处理,但是让他们化道应该不难吧。  

只能说,那些战死的仙,并非是心甘情愿的面对死亡,妄想有一天能够复活归来。  

就在李执思考仙古一战,那些真仙在面临死亡时的心思之际,鼎中有模糊的意识传出。  

“揭开封印,赐你不朽,若是违抗,诅咒加身…”  

模糊的神念波动,顺着那些从鼎中逸散出的灰色雾霭,飘到了李执面前,充满了魔性的诱惑,像是在诱导李执似得。  

“赐我不朽?口气倒不小。”李执的嘴角忽然露出了一丝微笑。  

然后就朝着世界石鼎打出了一道仙光,直接将上面的封印揭开。  

如此巨大的一块世界石,留在这里镇压这些怪物,着实有些浪费了。  

这座世界石鼎好好祭炼一番,将它炼制成仙王法器,都是绰绰有余的。  

而李执正好缺少一件趁手的兵器。  

“轰!呜呜…”  

鬼哭狼嚎的声音从鼎中冒出,浓浓的黑雾冲天而起,一道仿佛由头颅堆砌而成的身影,像是一位沉睡了万古的魔王彻底解封似得。  

“笑的真难听,长得也真丑。”李执看到怪物解封后的场面,当即说道。  

“仙血的味道,把你的肉身交给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