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仙帝兵临(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幽暗夜空,两轮明月绽放神辉,让周天星斗沦为背景。  

大日幻月,鲲鹏逆命,叶瞳和鲲鹏子的战斗,进入到了僵持阶段。  

大道显化,两厢消磨,最终让紫薇古星的夜空多了两轮明月。  

仙帝战斗,动辄持续数个纪元不分胜负,也是常有之事。  

李长寿的天庭抓住了这个机会,迅速的横推八方,将紫薇古星的九成疆域纳入麾下。  

仅剩太阳神庭和大日妖庭苟延残喘。  

期间,李执原本以为最难攻克的紫薇圣庭,被他轻而易举的攻破了。  

就连圣主都陨落在他的拳头之下。  

对方并非是荒天帝的化身,而是得到了上个纪元的天庭传承的一位准仙王。  

可惜,遇到了李长寿这个大佬重修的老六,最终还是败在了天命之下。  

天庭之主鸿运滔天,根本就不是寻常的神朝之主能够比拟的。  

而且正统的铸天庭之法,统御的子民越多,占领的疆域越广,天帝的实力就越强,甚至享受的天地鸿运的钟爱也越多。  

“陛下,紫薇古星天下九州臣等已经肃清八州,不知何时扫清贺州,一统天下。”  

时隔三百年,天庭再次举行了大朝会,一众文臣武将在封神之后,纷纷建言献策,劝诫李执早日发兵灭了贺州的太阳神朝和大日妖庭。  

“发兵三百万,一统天下。”  

李长寿眼看天上的两轮神月依旧没有结束争斗的意思,顿时下定决心,彻底一统紫薇古星域。  

自从和厉天燕一夕见面至今,已有三百年时光。  

期间他还遇到了不少从世外之地偷偷降临此界的生灵,只不过没有李长寿的熟人。  

而且他们也没有仙帝道行,根本不足以对李长寿的天庭造成影响。  

因此,李长寿并没有搭理他们。  

随着一个又一个神朝被灭,参与的势力,不得不退出天下的争夺,直接躲在人迹罕至的大荒中苟延残喘,也间接导致了紫薇古星上的修行圣地逐渐多了起来。  

对此,天庭众臣也没有追杀到底的意思。  

天庭,海纳百川之地,同时也是众生奋斗之地,绝对不会行绝灭之事。  

而且那些教派,在李长寿看来,都是为天庭培养后备臣子的地方。  

就在天庭大军开拔之后。  

太阳神庭和大日妖庭立马陷入了危机之中。  

太阳神庭朝都之内,一众高层齐聚一堂,商议应对之法。  

“天庭大军即将攻打我朝,我等是否将圣皇召唤回来?”有人建议将叶瞳召唤回来。  

“圣皇正在和鲲鹏大战,恐怕无法分心,我等只能另想办法。”也有人了解叶瞳的处境,直接否决了上面的建议。  

“持续了数百年的战斗居然还没有分出胜负,看来圣皇所遇到的敌人极度强大,或许我们可以暂时和妖庭握手言和,共克时艰,否则很有可能被天庭大军一波推平。”也有人建议道。  

“没用的。仅凭我等之力,就算和妖庭联合,也无法对抗天庭的大军。天庭的大将各个神通不凡,而且用兵如神,我等根本没有抵抗之力。”  

面对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天庭大军,在场的所有人都清楚的意识到,他们之间的差距。  

不提底层将士的差距,就算是高层战力,差距也甚大。  

随着天庭将天下八州之地纳入统治之下,朝中的文臣武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好处,道行更是被推着往上走。  

如今,仅仅是真仙层次的强者,就已经达到了两位数。  

更别提,已然突破到仙王层次的天帝李长寿了。  

修炼正统的天庭晋升之法,对天帝的加持作用极其巨大。  

在圣墟时代,诸天万界修士共推天庭之主,就能让一位仙王直接变成了准仙帝。  

而今,天庭的所有功德气运甚至乾坤鸿运全都加持在李长寿身上,让李执的修炼速度像是坐直升机一样迅速。  

短短一两百年的时光,就让修为从真仙层次,突破到了仙王层次。  

而且完成了一次不死祭。  

如今,正在朝着登临仙帝的主祭层次稳步迈进。  

“不如,我等先行投降,保存有生力量,创建太阳神教保全己身,等待圣皇归来之后再做决定。”忽然有人提出了曲线救朝计策。  

“你这是安了什么心思,居然让我们神庭投降。难道你不知道,天庭就像是一尊吃人不吐骨头的饕餮吗,吃进去的东西,还有吐出来的一天?”当场就有人炸毛道。  

“那你说我等该如何是好。”  

“自然是求援了。”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翻了白眼,求援谁不知道,还用得着他说。  

“向谁求援?”当然也有人问道。  

“天帝。”那人神情忽然变得无比认真,像是已经做好了某种准备。  

“哪个天帝?”众人心生疑惑。  

“当然是圣皇都要朝拜的那位天帝。”那人一脸虔诚的说道。  

“天帝身在何处,我等如何向天帝求援?”其他人追问道。  

“用我朝积累了数个纪元的功德气运进行祭祀,以此来召唤天地法相归来。”此言一出,现场一片安静。  

许久之后,才有人询问道:“你有何妙法?”  

“诸位请看。”那人立刻将一座刻满了神秘符文的祭坛摆在了众人面前。  

“这是天地初开时期的那座神秘祭坛?”有人认出了那座祭坛的样子,脸上泛起了震撼之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