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上古重瞳者(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养就会迈入人道至尊领域。  

在九天十地融合之后,原始古界的天地重新变得圆满之后,她是有机会渡劫成仙的。  

只要李执的真身从大因果之力的镇压下解封,护佑一个人道领域的修士渡劫成仙还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与其将来在黑暗降临之后,被黑暗牢笼拘走,还不如留在此界修行。  

或许,她能够成为这一纪元里,原始古界出身的修士中第一个成为仙王的存在。  

在见到这位上古重瞳者后,李执忽然怀疑,百断山秘境的天命之人并不是他此前所想的石毅,而是这位女子。  

如果,她在上古之时就已经成为人道至尊,并且掌握了百断山内的禁制。  

那么蒲魔王还能不能熬到现在都不确定。  

如今的蒲魔王已经几乎完成了最艰难的复苏过程,肉身已经走出了死寂,不朽之王的灵识也得以重聚,百断山内的大阵是镇压不住他的。  

很快就能脱困而出,而且一出世就拥有真仙以上的战力,人道领域的修士根本就挡不住他的回归脚步。  

后来,蒲魔王在回归异域之后,服用了无上古丹,得以重归巨头领域。  

不得不说,天意弄人。  

当年同他大战的三位原始古界的巨头(真龙,六道轮回仙王,无终仙王),可是死的彻彻底底了。  

女重瞳者修炼有他心通的神通,能够聆听到其他人的心声,可是在这一刻她却没有从拓跋耀阳身上听到任何心声,仅仅从拓跋耀阳的眼睛中看到了一抹惋惜。  

那种奇怪的眼神,似乎是李执觉得她错过了什么惊天造化似的。  

让女重瞳者感到无比奇怪。  

“你能传我什么法,又如何助我突破到至尊境界。”或许是心中感到好奇,又或许是想要抓住冥冥中的改命机会,女重瞳者思考了片刻之后,还是问道。  

“我能传授你完整的麒麟宝术,还有这枚仙王祭炼的混沌大印,虽然它不是仙王法器,而且也有些破损,但它还是比一般的真仙法器要强很多。至于让你突破到至尊层次,则需要你去上界五行州走一趟,在那里你会得到想要的答案。”李执开口说道。  

拓跋耀阳化身自然无法教导面前的这位上古重瞳者,但是对方只要走到他的本体面前,绝对能够修复道心,并且参破遁一和至尊之间的瓶颈。  

阴阳十字禁区之主,仅剩一块头骨和一道执念,都能施展出不少仙王妙法,让年轻的石昊得到充足的锻炼,为他铸造出最强悍的至尊根基。  

而李执只是本体不能外出行动,在他的生命神棺附近,所能施展的仙王神通绝对不同凡响,磨砺一个人道领域的修士那是绰绰有余的。  

对方一旦突破到至尊层次,对他的帮助将是无比巨大的。  

起码打听关于黄金神龙的消息,要比拓跋耀阳和拓跋玉儿这对年轻的兄妹要顺利的多。  

李执非常担心,为了突破极限,黄金神龙化身曾经谋算过异域和葬域的起源古器。  

毕竟黄金神龙化身的心性和行事风格和他本体一模一样。  

来到仙古之后,绝对会追求破王成帝之路。  

而且会从三个方向齐头并进。  

肉身不朽,元神不灭,大道亘古。  

修出九色真血是一定的,修出不灭元神也是一定的,追求亘古大道也是一定的。  

想要修出九色真血,必须借助异域的起源古器,借助最本源的黑暗物质,才有可能让真血蜕变为九色真血。  

追求元神不灭,则是要效仿荒天帝让元神在仙王境界时经受住葬域的起源古器的考验。  

可是准仙帝的东西岂是那么容易窥探。  

仙王和准仙帝之间的差距,比准仙王和仙王之间的差距还要巨大。  

他的黄金神龙化身很有可能因为起源古器而遭劫了。  

否则他的本体在降临这个时空之时就不仅仅是被大因果之力镇压在三世铜棺附近的区域了。  

很有可能会直接遇到黄金神龙。  

当然,这都是李执根据他自己的心性和对修道的追求做出的合理猜测。  

至于黄金神龙化身如今到底处于何种状态,李执就不得而知了。  

原本他是打算将拓跋耀阳和拓跋玉儿培养起来,替他行走天下寻找真相。  

可是如今让他遇到了这位天赋极高的上古重瞳女,自然有了更好的选择。  

面对自信满满的李执,这位上古重瞳女再三思索了片刻之后,就问道:“小友,能不能告诉我,是什么让你拥有如此强烈的自信。”  

“一尊活着的仙王。”李执淡淡的开口说道。  

“什么?活着的仙王?这怎么可能。仙古一战众仙皆灭,怎么可能还有仙王活着。”上古重瞳女震惊道。  

“不信你自己看。”李执将一道神念传到了上古重瞳女的脑海中。那是此前拓跋耀阳在仙王洞中看到了李执的九龙拉棺的真实画面。  

“棺内躺着的存在,真是仙王不成?”从画面中可以看出,那九条黄金神龙简直和真龙一般无二。而且那口古棺之内,还躺着一个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存在。  

看到上古重瞳女似乎有些心动,李执就说道:“我可以先把麒麟宝术传授给你,至于你何时进入上界去那座仙王洞中寻找造化,我想你自己会有安排。”  

荒域大乱之后,对方一定会进入上界,到时候绝对会忍不住前往仙王洞内寻找突破的造化。  

这是基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