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平心之怒(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古大神开辟洪荒的全部硕果,以完成自身的超脱,证得那所谓的真正超脱之境。”  

赵封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冷意:“天地人三道,乃是盘古大神开辟洪荒后,精心留下来的规则,是洪荒世界晋升更高层次的关键所在。”  

“只要天地人三道能够现世,并逐步完善,他日洪荒必能超越大千世界,晋升到更高的层次。”  

“但鸿钧呢?”  

“他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以圣人之尊,沟通天道之力,汇聚众生的气运,蚕食天道的根基,篡夺天道的权柄,甚至妄图主导天道,开启了所谓的‘天道大势’。”  

赵封越说越严肃,对于天道鸿钧的根本也说的越清楚:“这便是为何在鸿钧成圣之后,所谓的天道大势会频繁出现,为何会有巫妖大劫的爆发。”  

“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在幕后操纵,都是他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而精心策划的阴谋。”  

赵封缓缓讲述着,从龙凤三族大战的起源,到巫妖大战的爆发,他尽可能地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因果关系,都清晰的阐述出来,只为让平心能够彻底明白其中的根本原由。  

他想要让平心知道,那些被世人视作天地规则、不可抗拒的大势与大劫,实则并非天地的本意,而是鸿钧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强加于洪荒世界的枷锁。  

或许!  

从天地的角度来看,当洪荒天地间的生灵数量急剧增长,疯狂消耗天地资源,导致天地灵气日益匮乏之时,天地自会启动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  

这种机制,可能会以大劫的形式出现,将那些业力缠身、对天地造成巨大破坏的生灵淘汰,以此来维持天地间的平衡。  

然而!  

鸿钧的出现,却打破了这种自然的平衡,他利用天地的规则,将大劫变成了他手中的工具,用来实现自己的野心。  

话音到此。  

听着赵封的讲述,平心陷入了久久的沉默,她的神色也变得极为复杂,既有对赵封所言之事的震惊,又有对过往种种的思虑,权衡着赵封话里的真假。  

“如若按照你的说法,那所谓的大劫,所谓的天道大势,一切的一切,都是鸿钧在暗中操纵?”  

平心的声音渐渐冷了下来,透着彻骨的寒意。  

“包括昔日我巫族的兴衰荣辱,也都是他一手造成的?”  

话语间,平心的眼中,已然燃起了愤怒的火焰,那是被算计后的愤怒。  

“大劫的出现,本是天地为了平衡自身而产生的一种现象。”  

“毕竟,天地间生灵无数,修士众多,对资源和灵气的消耗巨大。”  

“当这种消耗达到一定程度,天地便会开启大劫,以消除业力,恢复平衡。”  

“在正常情况下,天道所定的入劫者,本应是那些业力缠身、破坏天地平衡之人,而非特定的某个族群或教派。”  

赵封见平心已然有所触动,继续解释道:“但是,在天道鸿钧的操纵下,这一切都变了味。”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定下所谓的‘大势’,指定某些族群,某些教派进入劫数,利用大劫来达成他操纵洪荒众生的目的。”  

“这已然完全违背了天地的本意,是对天道的违逆。”  

“或者说,他是真正影响到了天道,篡夺了天道权柄。”  

“娘娘,这种意思,想必您应该能够听得明白。”赵封沉声道。  

听到这里!  

平心已然彻底想通了其中的关键。  

此刻的她,再也无法维持往日的平静,内心的愤怒如汹涌的潮水,瞬间决堤。  

“也就是说!”  

平心的声音变得无比阴冷:“本宫兄长的身陨,我巫族的沉寂覆灭,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鸿钧?”  

“并非所谓的天道大势,更非天地自然的大劫?”  

平心的身体微微颤抖,周身的气息也开始变得紊乱起来,一股恐怖的气势,从她的体内汹涌而出。  

刹那间!  

仿若天地震动,这股恐怖的气势以排山倒海之势,瞬间向着整个地府扩散开来。  

自六道轮回之处开始,这股威压如同汹涌的海啸,迅速席卷了整个地府阴间。  

一时间!  

地府内无数亡魂发出凄惨的哀嚎,那声音仿佛承受了无尽,充满了痛苦与恐惧。  

地府内的诸多鬼差,还有那些拥有地府神职的存在,在这股突如其来的恐怖威压之下,毫无抵抗之力。  

无论是地府鬼差,还是地府的判官,亦或是十殿阎罗,全部瞬间被这股强大的力量压制在地,身体动弹不得,仿佛被一座无形的大山死死的压着。  

哪怕是地府之中实力最强的地藏王,此刻也难以幸免。  

身为准圣中期的强者,地藏王在这股气势的碾压下,也显得无比渺小。  

他感觉自己的身体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禁锢住了,都被死死地压制着,根本无法动弹分毫,仿佛只要自己稍有动作,这道恐怖的威压便会瞬间将他神形俱灭。  

“这…这是娘娘的威压!”  

“这股力量,是从六道轮回所在之处释放而来的!”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娘娘为何会突然如此动怒?”  

“无数年来,娘娘一直闭关不出,从未有过如此举动,今日究竟是怎么了?”  

“难道是地府即将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此刻!  

对于十殿阎罗和地藏王而言,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