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大秦扩军(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百亿人族子民归心,彻底为秦人。”  

“各州,各郡,凡吾大秦疆域子民,一切皆已烙印天玄镜。”  

“秦法也已完全推行。”  

“学宫也设立于北疆各城,凡子民皆可入学。”  

韩非站出来,大声启奏道。  

随着韩非站出来后。  

李斯也是随后站了出来,大声启奏道:“启奏陛下。”  

“今。”  

“北域归心。”  

“吾大秦基础武道修炼之法,仙修之法,体修之法,皆以凭天玄镜下发子民,凡吾大秦子民,皆为修士。”  

“南域筛选之法已完全在北域施行。”  

“九州结界已经完成对北域完全覆盖,每一载学宫招募,结界筛选天赋之力皆可开启。”李斯大声道。  

听着左右两相启奏,嬴政微微一笑,脸上挂着十分满意的神情。  

“好。”  

嬴政笑了一声,继而道:“这些年,相邦,还有两位丞相辛苦了。”  

“五十载。”  

“北域完全归于大秦。”  

“五十载。”  

“北域数百亿子民全部归心。”  

“三位爱卿功不可没。”  

听到这。  

吕不韦。  

韩非与李斯当即躬身一拜:“臣等谨遵陛下旨意,得百官齐心,方让北域彻底归于大秦。”  

“赐。”  

“三位爱卿一人百万贡献点,以为恩赏。”  

嬴政也没有废话,一挥手。  

三道流光直接落于吕不韦三相的身上。  

天玄镜随之呼应。  

三人得赐与一人百万贡献点。  

“臣,谢陛下隆恩。”  

三人当即道谢。  

如今的大秦。  

恩赏很明确。  

贡献点。  

天玄镜之上,宝物无数。  

交易市场已立。  

通过各级的权限可以获得更多购买权柄。  

而权限提升。  

一则是大秦的臣子。  

就比如吕不韦他们,原本的权限就是大秦的高层次,可以说只要是大秦上了天玄镜的宝物都可以通过贡献点来兑换。  

而在民间,还有并非大秦子民,而是南瞻部洲的修士。  

他们的权柄则是从他们贡献点的层次来看。  

必须拥有足够的贡献点才能够购买。  

总结一句。  

如果涉及到了买卖,权限不算什么,只要你有贡献点,大秦放出来的宝物都可以购买,但真正的核心是看不到的。  

毕竟一切解释权在于大秦。  

“启奏陛下。”  

“臣有本启奏。”  

王翦站了出来,大声道。  

“国尉有何启奏?”嬴政微微一笑。  

过去了这么多年。  

王翦容颜依旧,中年样貌。  

毕竟。  

他也是第一批踏入修炼的人,毕竟是当今太子的岳父,其女儿还是太子妃,更是手握兵权,执掌大秦锐士。  

如今他的修为早就进入了武道至尊之境了,当然,神魂之法也修炼了。  

国尉之权,相比于相邦。  

同样强大。  

“北域疆域辽阔,人口无数。”  

“这五十载以来,随着我大秦掌控后,人口更是加快增长。”  

“臣以为。”  

“吾大秦如今的六大营兵力已然不足以完全镇守东胜神洲。”  

“理当再进行扩编。”王翦大声启奏道。  

闻言!  

朝堂之上的许多大臣也是纷纷点头。  

此事。  

的确在理。  

不同于天庭还有大帝之争,有着利益之争。  

而且大秦的一切利益都掌握在嬴政父子手中,一切依靠权柄还有战功赋予,相对公平。  

所以朝臣都是以大秦利益为主。  

更何况在这朝堂上的人都是昔日从凡间一步步走上来的,每一个都是与大秦的利益共同体,如若不是大秦,他们或许已经在凡间老死一生了。  

“臣附议。”  

“如今吾大秦的军队还是昔日在凡间时所创建的军队,当初也只是拱卫凡间。”  

“如今我大秦疆域如此辽阔,子民如此之多,理当再行扩编。”  

“请陛下考虑。”  

朝堂之上。  

诸多大臣纷纷站起来附和。  

于大秦天庭如今的体量,也的确是该扩张了。  

“皇祖父。”  

“孙儿也觉得有理。”  

“大秦,理当扩军了。”赵启也是此刻出声道。  

看着朝堂此景,嬴政也点了点头:“国尉所奏,符我大秦如今情形,的确是该扩军了。”  

听到嬴政的认可。  

王翦当即一笑:“陛下。”  

“如今吾大秦疆域内,子民无数,其中有武道天赋者更是不计其数,他们无数人都想要报效大秦恩泽,他日屠灭天庭,但苦于吾大秦只有六大营,纵有天赋有缺退役,但也并无多少。”  

“许多有志臣民皆是报国无门啊!”  

“如今陛下扩军,必可激励吾大秦无数臣民。”  

嬴政看着王翦一笑,随后问道:“扩军多少,国尉可有想法?”  

“回陛下。”  

“如今我大秦各大营的建制还是按照昔日凡间的大营来建,臣以为不妥。”  

“如今吾大秦已经不是凡间大秦,而是有着超过千亿子民的大秦天庭,臣以为,除了增设大营以外,各大营的建制也理当扩军。”  

“臣与诸位上将军商议了一番,各大营理当扩军至五十万锐士为一大营,再增设两个主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