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成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强大的神识辅以稳定到极致的心灵之力将玄黄古树为中心的三千里地尽数笼罩。  

虚空剑势形成的空间扭曲,更是让外界所有人望向玄黄古树方向时,被干扰了视野。  

换句话说,外部修士无论是用视力探查还是还是神识感应,都无法再得知玄黄古树周边三千里的任何具体信息。  

至少短时间里如此李纯钧很清楚。  

玄黄古树关系重大。  

其孕育出来的玄黄道果对至圣合道都能产生帮助。  

这等至宝,没有任何一个种族甘心放弃。  

眼下他虽然击溃、摧毁了神族、魔族、万化族的战争器械,可用不了多久,他们绝对会再度调集新的六阶强者过来,并且投入新的战争器械。  

尤其是玄黄古树即将成熟时,投入的战争器械根本不会像现在这样,各族只有一件两件,哪怕投入三件五件、十件八件都不是怪事。  

到时候相当于整个玄黄浩土存在着数十尊七阶战力。  

这股力量,就算真正的炼虚都得避其锋芒。  

李纯钧唯一的优势,就是能趁着所有族群的强者未曾反应过来前,用短短三天将还有十几年才会成熟的玄黄道果催熟,再将其摘走。  

而三天时间…  

即便四大族群再怎么调兵遣将,也不可能像决战来临时那般倾巢而出。  

思忖间,李纯钧第一时间来到玄黄古树旁,毫不犹豫将琉玉给予的蕴含生命道韵、造化道韵的精华倒在玄黄古树上。  

这些道韵精华倒在玄黄古树身上后,古树如有生命般,迅速将其吸收。  

且在吸收了这些特制的道韵精华后,这株古树散发出了肉眼可见的光芒,无数造化、生命玄妙自古树上逸散而出。  

尤其是原本有一些青涩果实之处,更是迅速的吸收着逸散的造化、生命玄妙,朝完全成熟蜕变。  

“这等古树对修行生命法则、造化法则的修行者来说,当真是修行至宝!”  

李纯钧看了片刻,不禁心生感慨。  

这种法则玄妙外溢的场景…  

如果他能在树下修炼,其效果,怕是不下于一次顿悟。  

尤其是玄黄古树结出了的道果蕴含造化、生命之力,吞服一颗,马上能让他的法则领悟立竿见影般增长。  

一颗就攀升到法则入门级都不在话下。  

多来几颗的话,直接灌到法则小成,乃至法则大成亦非奢望。  

看了片刻,李纯钧再看了一眼“人皇旗”状态变化。  

生命等级:35(211985/500000)  

每一台战争器械实际上都相当于一个阵、器合一的小型堡垒。  

虽然几十里的体积无法和那种动辄上百里、几百里,乃至上千里的真正战争堡垒相比,但其内部负责操作的元神真君,往往也达到上千人、数千人。  

具体数量,看主将的心灵之力和神识之力。  

心灵之力和神识之力所能统筹的其他真君之力越多,战争器械内部可容纳的元神就越多,最终这件战争器械能发挥出来的战力就越强。  

相较于其他六阶,这些六阶的心灵之力至少都已经达到了第二重。  

至于第三重心灵之力…  

基本上没有。  

心灵之力到第二重,冲击炼虚的概率都能达到一成。  

如果再能加上一些天材地宝,以及一些充分准备,概率攀升到一成五,乃至两成都不是没有可能。  

换成第三重,人家冲击炼虚的概率都有三四层了,一步登天、阶级跨越的希望就在眼前,哪还会冒险来玄黄浩土这种元神绞肉机中拼命?  

而第二重的心灵力量,所能统筹的元神之力基本上在一千到三千之间。  

换句话说,李纯钧摧毁神族、魔族、万化族的战争兵器,连带着灭杀的五阶异族数量,也有足足五六千之数。  

以相当于元神后期的29级占总比率3来计算,他们所提供的经验数值应该在18万到20万左右,再考虑到神族经验减半,最终,他的生命等级经验仅堪堪积累到21万。  

不及半数。  

不过不要紧。  

还没到最关键的时刻。  

玄黄道果成熟时,蕴含在道果上的道韵会不由自主的逸散出去。  

就像一些果子成熟能飘香七里一样。  

玄黄道果逸散的道韵,数万里外的元神都能心有所感。  

尤其是修行了生命法则、造化法则的元神真君,十几万里、几十万里都能察觉得到。  

到那个时候…  

哪怕他刚刚展现出了以一敌三,摧枯拉朽般灭杀三大相当于“七阶”战力的战争器械,估计仍然挡不住前赴后继冲上来的元神真君。  

毕竟很多元神真君本身就是犯了死罪才被投到了玄黄浩土战场。  

而他们活着离开的唯一办法,就是夺得玄黄道果。  

区别就在于夺得玄黄道果数量的多寡罢了。  

一旦最终一无所获,他们即便仍然活着,也会被毫不留情的处死。  

早死晚死都是死,相较于窝囊处死,还不如死在战场上,他们自然会豁出一切,放手一搏。  

“虚空之桥这门道术对‘蓄势’有一定需求,如果是在范围不大的星空战场,给我几千亿里、几万亿里,乃至一光年的‘蓄势’距离,我自是能将这门道术的威力发挥到极致,可在玄黄浩土这种战场上,这门道术并不适用。”  

李纯钧思绪流转,回忆着破碎虚空法中记载的种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