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围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只要不是全员兽神将,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下命令吧,凯莎女王!”  

一直沉默的若宁突然越众而出,面无表情的开口说道。  

她从最初的贴身侍女到现在的天城元老,一直都是凯莎坚决的追随者、拥护者,至于她没有混到神圣左右翼护卫。  

对此若宁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满,一切照常,该怎么相处还是怎么相处,因为在她看来,无论什么职位,统领一方的天使统帅也好,刚刚加入军团的天使战士也罢,只要做的事情是为了凯莎女王,那也就没什么可去在意的。  

另外,权利斗争是以前老天使王华榷执掌天宫时的陋习,它不应该出现在由凯莎女王领导的天使文明中,毕竟权利相争已经让她们失去了很多东西。  

“嗯,确实不能放任它们不管。”  

凯莎红唇微抿,她懒懒地支起下巴。  

“若宁,你亲自率领一支天刃舰队前往伊人文明,擒下兽体文明的指挥者,剩下的就全部情理掉吧。”  

“凯莎女王,不过是解决一些杂碎兵而已,用不到一支天刃舰队,我只需要带领一小队天使战士,就能轻易解决的。”若宁说。  

“天道文明这边会出动一支天兵天将帮忙封锁防线。”  

但丁也说道。  

免得被轮回者跑掉了。  

“需要那么多吗?”  

神圣凯莎有些意外。  

天道文明是没有战舰的,他们也不需要什么战舰,本身就可以媲美战舰级火力。  

每一个天道文明的仙人都具备四大基本力的控制、虫洞搬运技术、反暗物质能量、恒星能源驱动技术、核聚变技术等诸多先进技术于一体。  

同样的准三代神体,天道文明的仙人能够一个打五个天使,这就是尖端科技造成的巨大差距。  

“以防万一。”  

但丁平静的说道,主力是若宁带领的舰队,就让他看看这支轮回小队的成色。  

纵观历史,任何一个王朝或者说文明,都离不开盛极而衰这一现象,就像原来的天宫,老天使王活着的时候,天使文明在诸多势力强林中稳居一方霸主之位。  

然而华烨当政后,整天骄奢淫逸不思进取,不光他这样,其他的一些男性天使也跟他一丘之貉,上梁不正下梁歪,偌大的一个天宫,就这样被他短短数百年败霍一空,改了朝堂换了代。  

不得不说这对老天使王来说,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凯莎领导的这个由女性天使组成的文明,到最后会不会也成了这样的结局?  

在遇到这个问题后,想必大家心中都会瞬间给出答案,不会!!  

这么肯定的原因很简单,凯莎早已晋级为神,不光实力惊人,而且在没有外来因素的干涉下,寿命几近无限,天使王位,只要她愿意完全可以一直坐下去,由此天使们正义的信仰也就永远都不会褪色。  

现在,天使在这种情况之下,她们在军备战力上的发展,仍然没有停止。  

如此做法并不是说明女性天使好战,她们或者说凯莎,只是想更好的管理已知宇宙,让宇宙中诸多文明在正义秩序下,寻找属于各自的生命的幸福。  

未来很美好,但过程却是艰辛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  

纷争往往都是野心滋生导致的,想要将宇宙中智慧生命的野心消抹,只能用强大的武力,让他们学会夹住自己的尾巴。  

智慧生命搞定,现在野蛮凶残家伙们的又出现了,而且比起智慧生命,它们更加诡异未知,面对这种情况,科技的发展又如何敢懈怠?更不要说停止了,所以凉冰和鹤熙都觉得亚历山大。  

对有诉求的治下文明实行正义支援,这种事对于天使们来说早已司空见惯,然而像现在这样,派出整支天刃舰队前去支援,却还是首次出现,更让小天使们感到费解的,带领她们的,竟然还是大天使若宁。  

伊人文明,所遭遇的到底是什么级别的对手?  

这是得到上面传令,即将前往伊人文明支援的天使们心中共同的疑惑。  

经过万年多时间的发展,天刃系列战舰早已进行了多方位升级,比原剧情的天刃系列战舰性能方面不知要强大多少。  

单从虫洞跃迁技术来讲,现在的天刃系列战舰,对比从前的主控终端,几乎每一艘都配置有暗质计算云,其强大的运算能力,完全可以支撑整艘舰体在虫洞空间中连续跃迁传送,且每次传送的距离也有极大的提升。  

若宁即将搭乘的这艘天刃战舰并不是很大,只能容纳百十来人,外形与以往差别无二,像是一柄倒立的巨剑,巨剑两端是有着蓝色格窗的透明羽翼,科幻感十足。  

她现在所处的地方是梅洛星外太空的一处旗舰停泊港口,类似的港口还有很多,分别设立在梅洛星不同方位,有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它们取代了早先天宫时期的军政署,供战舰飞船停泊,以便随时前往各个星域执行天使正义。  

而在天道文明那边则是南天门星和北天门星,不过在但丁沉睡之前就让天道文明的人拉来了两颗和地球一样大小的卫星,凑齐了“东南西北”四大天门星作为停泊的港口。  

天道文明的仙人在外面归来也会在四大天门星停下,然后再进入。  

在这里简单说明一下:  

旗舰飞船等摆脱星球引力实现在太空飞行,其速度至少要达到每秒十几公里的程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