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海州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1/2)页香火总管的身上一共三个诡异,却给杨常拿出七份粉末。  

之前在府城的时候杨常杀死一众驭者,这些驭者有的诡异给出一堆粉末,有的诡异掉落两堆,合起来一共让杨常得到八份粉末,让杨常在刚才战斗中分别将《不怒金法》以及《铜墙铁壁》晋升到了弑道层次。  

最开始的时候还有一份余留的粉末,所以杨常现在在白点页面内的板面如下。  

姓名:杨常年龄:十九道根:无境界:弑道四重武学:半龙拳(诡道大成)乱魔刀法(诡级圆满)不怒金法(弑道大成)铜墙铁壁(弑道小成)  

心法:极道弑天功(弑道五重)  

可加点数:无限粉末数量:八进入弑道后,实力的提升越发困难。  

杨常没有再去想其中的东西,他看向一旁逐渐起身的静安住持。  

住持跨越佛堂的大门,慢慢走出去,迎接山上的风雨,新鲜空气被他吸入肺中,让他有了片刻年轻的感觉。  

住持的声音在杨常的耳边响起:“你说,我是不是真的如同他所说的一般,是一个不知道世道,不知道疾苦的老僧人,沉浸在佛国的世界中,却没有真正去看此方世界。”  

杨常没有说话,这种话题他不想参与,事实上他也说不明白。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毕竟他没当过和尚,并不清楚和尚的世界究竟如何。  

“我有产地,所以觉得天下人大半都有产地,我有房屋,所以觉得天下人大多有房屋。”  

“城中的百姓与世家弟子都愿意给我一个面子,所以我认为天底下的人都是和和气气,互相尊信。”  

“多少年没有下过山了?十年?二十年?我也不清楚,我生在静安寺,自小熟读佛经,二十二岁力压一众师兄同门,继承老住持的遗愿,在静安寺中担任住持。”  

“蹉跎半生,在静安寺待了半生,原来我的世界如此狭小,井底之蛙,说的应该就是我这样的人吧。”  

静安住持的声音有些无力,他抬头望天,有些失望的摇摇头,慢慢朝着山下走去。  

雨天地很滑,但他的心中却没有其他的东西,只是慢慢的朝着山下而去,尽可能的小心步伐,逐渐消失于杨常的视野当中。  

看到这里,杨常有些感慨。  

世人千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历程,但绝大多数人也没办法理解他人的故事和历程。  

按照惯例,在杀死诡异或者驭者之后他往往会扔下一把火烧掉一切,不过这一次杨常没这么做。  

这个佛堂已经被他蹂躏的很可怜了,静安寺对于处州府城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被他烧毁,日后怕是还要重建。  

到时候劳民伤财,反而更没有必要。  

把香火总管的尸体处理掉,留下他身上的一些信物,杨常离开静安寺。  

等他下山时,风雨已停,天空已亮。  

仿佛又回到了先前那个平静的早晨。  

在杨常等人的努力下,处州府城在大方面上的事情确实已然稳定,最为重要的香火总管被杨常杀死,在杨常扔出信物放出消息后,原本就被压制的香火教仿佛失去了自己全部的信仰,瞬息间崩塌。  

之后的故事便很是简单了,处州方面调集所有能够利用的力量,针对城外已经被搞坏的流民,针对内部大量的乱党与香火教徒。  

祸乱逐渐平息,后续的事情还有许多,处州的老百姓被香火教摧残的极为艰难,后续的事情还有很多。  

但安抚百姓这样的工作和杨常并没有什么关系,张疏月会解决这些东西,而他需要做的就是在杨家拳馆继续自己的修炼,同时尽可能的镇压城内的情况,猎杀一些漏网之鱼。  

杨家拳馆,后院。  

杨常行走于一个个木桩之间,相比于之前单纯是莽撞,现在的他有了一种收放自(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2)页如的伸缩感。  

如鱼得水,自如控制。  

自从那日解决香火总管已经过去三天,这三天时间里杨常对自己又是一轮新的提升。  

剩余的粉末被杨常全部用掉,半龙拳以及乱魔刀法都被他提升到了弑道层次,他的境界判定也再提升了一个档次,对于实力的提升不算小。  

除此之外,加点的事情也摆在面前,这段时间以来,他杨某人最不缺的就是资源。  

张疏月就差没把小半个身家直接塞给杨常,供应到饱的异兽肉不说,大量的珍贵药材也没有任何的吝啬。  

还有,不少武学也被塞到了他的手里。  

在武学这方面,杨常也有一定的想法,他确实有想过修炼更多的武学,只不过先前他把市面上的东西挑挑拣拣,却并没有什么中意的东西。  

所以才造成武学一直没有增长的局面。  

现在张疏月主动送上优良的武学来,杨常当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如果你需要的话,其实我们可以帮助你吞噬诡异,成为驭者。”  

“你的肉身强度极为强大,这样的肉身可以平衡诡异,相比于其他人,你的忍耐程度会极高,甚至于一上手就能驾驭两个诡异。”  

张疏月的声音在杨常的背后响起,她的身形同步出现在杨常的视野当中。  

这几天需要张疏月操心的事情很多,能来杨家拳馆其实也是她忙里抽闲。  

最重要的是她的护卫,那个黑袍男人在三天前的大战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