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簋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程府宴那么好,那么有特色的地方都不去,这还能去哪呢?  

卫东宝暂时也想不到什么合适的地方,于是问道:“珍珍,看样子你对京城也挺熟的,那你说去哪里吧。”  

“好的,不过我暂时也没想好,干脆等我先把汉帝茅台安置好,然后再联系你。”珍珍微笑道。  

然后,卫东宝先回到出租屋等消息。  

刚进屋,他的手机就又收到了一则,来自工商银行的消息。  

“卫先生,您好,您已满足工银运通百夫长黑金卡的申请条件,可到京城工商银行总行的超级VIP柜面进行办理,详情请咨询:95588。”  

这个运通百夫长黑金卡,卫东宝还是知道的,最起码他也是看过当年那些装逼打脸的都市小说的。  

不过,据说这个黑卡的申请条件貌似很苛刻的吧。  

怎么资产才一个亿,这就够资格了?百夫长黑卡的要求也太低了吧。  

难道是自己的赚钱速度有点儿快?  

工行的这个百夫长黑卡,也是米国运通授权发行的。  

1999年,米国运通发行百夫长卡,是世界公认的高端信用卡。  

此卡不接受申请,只能等着银行亲自找上门来给你办。  

黑卡不用语言修饰,无需奢华装扮,只要黑卡出手的刹那,就有一种牛都上天的感觉。  

而华国仅两家银行,被授予了发卡资格,一家是宇宙超级银行华国工商银行,另一家则是国内超级商业银行,招商银行。  

大家都知道,信用卡都是要交年费的,对于这样尊贵的的黑卡,自然也少不了年费。  

华国这两家银行发行的黑卡,年费都是一万八千元人民币,年费对于富人来说不算太贵,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交的,很多人想交还没资格呢。  

可是卫东宝有机会交,他也是不会去交的,因为他根本就不去办那所谓的黑卡。  

哥有的是钱,为啥要去申请你这个黑卡,而且还是得亲自去柜面办,就算你上门找我,我也不办。  

那一万八的手续费,还不如给妹妹买个包,这不是更香吗?  

卫东宝可不是那种身穿地摊货,却手持黑卡四处装逼打脸的傻十三。  

他直接选择了无视那条短信,黑卡算个毛线,哥才不办呢。  

稍时休息之后,他接到珍珍的电话,说是要去簋街。  

簋街又叫鬼街,是京城最大的也是最热闹的小吃街。  

关于簋街(鬼街)名字的由来,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都是空穴来风或道听途说,而真正的说法只有那些东直门内的原住居民可以解释清楚。  

清朝年间京城的各个城门都有专门的用途,不得随意使用。  

就像朝廷出兵必须要走德胜门,而收兵要走永定门,处决罪犯必须要走宣武门一样,东直门只是专门做为往城里运送木材和往城外运送死人的城门。  

从小在城边上居住的那些老人们,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小时候大家一起呼朋唤友,结伴到城门楼上玩耍的情景。  

站在城楼上看城里,是一条笔直的土路,顺着土路能看到鼓楼,而城外就是一望无际的坟场。  

由于城门即当时的城乡结合部,所以城门内自然形成了最初的早市,那些以贩卖杂货菜果为主的摊贩们后半夜开市,黎明即散。  

摊主以煤油灯取亮,远处看上去灯影闪烁,再加上整条街上比肩相邻的棺材铺和杠房,故名“鬼市”。  

而巧合的是市场大潮开始后,东直门大街两侧的很多商家店铺,也做过很多各种各样的生意,可没有一家能做好的。  

就连唯一的一个国营百货商店(即后来的金鼎轩旧址)也不得不关门歇业,但随后人们发现,在这条街上只有开饭馆的能做好。  

而且,这里的饭馆白天几乎没有人光顾,但是到了晚上却门庭若市,别有一番繁荣景象。  

至于是不是像当地老人们说的,到了夜里鬼们都要进城吃饭,从而才成就了如此繁荣,这也就不得而知了。  

由于热市的形成,鬼街已经在京城家喻户晓,很多人也看到了这里的巨大商机,就连当地官府也从开始的排斥强管,到了后来的扶持,区商委还把这里命名为“东内餐饮一条街”。  

但是,鬼字终究不雅,于是东城区委的能人们就苦思冥想,要为鬼街更名,但是老板们并不买帐,因为怕易名坏了风水。  

说来也巧,居然有人发现字典里的“簋”字,竟和“鬼”字同音,而且还能和吃沾上边。  

然后人们就开始大肆宣传,并且还在东直门立交桥鬼街一侧的桥头,做了一个“簋”的大铜塑像,于是就有了这个文明的“簋街”。  

如今簋街已经成为京城饮食文化的代表,以及时尚餐饮的标志。  

同时,簋街也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个向往、一处欢乐,甚至是一段茶余饭后的谈资。  

很多人“夜游”京城的经历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在京城很多激动人心的日子里,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在这里度过。  

比方说申奥成功、华国足球走向世界、亚洲杯击败岛国等等。  

大家在这里,一起喝酒、叫喊、拥抱、哭泣、唱歌、宣泄,整条街都沉浸在当时的氛围之中。  

这就是当下的簋街。  

卫东宝来到簋街,同珍珍汇合之后,他们来到了簋街的开创店——晓林火锅。  

一进门,他们就闻到了一股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