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漠北之地(1/2)
叶先生在廷尉府的地位有多超然,整个廷尉府里大概没有人不知道,别说廷尉府,宁军之中大概也很少有人不知道。
虽然在绝大部分时候,叶先生都是身居幕后,但这个幕后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廷尉府后来提拔的千办,百办,那么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叶先生教导出来的。
在廷尉府各职权衙门之外,还有一个专门培训后起之秀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叶先生在主掌。
这次出发叶先生带着十二位千办,其中四个来自军机司不必多说什么。
另外的八个,其中五个是后来叶先生培养出来的人才,另外三个也要向他叫一声老师。
因为就算他们三个不是直接培养出来的人,可在日常之中,受叶先生指点也有很多。
虞红衣带着一支数十人的黑骑队伍为先锋,他们在大队人马前边二十里左右开路。
虞红衣身边还有一个年轻的百办,看起来只有二十岁上下,名为谢晚舟,和叶小千手下千办谢晚歌是亲兄弟。
所以有些时候不得不感慨在这样的非常时代,年轻人出头的机会会更大更多。
用楚国打个比方,楚国相对于廷尉府来说,大概就是当初刘崇信掌管的缉事司。
以楚国朝廷的腐坏程度,在缉事司中想要做到类似于百办的官职,如果没有钱去疏通门路,干一辈子也未必能到。
就算是本事超群的那类人,但出身平凡,又不会溜须拍马,想做到如百办一样的级别也基本没有多大可能。
可是在廷尉府就不一样,又赶上了这样一个时代,所以只要有真本事,年轻人出头的机会太多了。
谢晚舟和谢晚歌都是百办,其实还有一个兄弟,名为谢晚渔也是百办,且三人是同一时期从叶先生手下结业的。
进入廷尉府之后,三个人就分开做事,历经数年的积累,三人又差不多几乎同时做到了百办的位子。
这兄弟三人的名字,连起来其实是渔歌晚舟,而他们虽然都出身谢家,但和江南谢家又没有多少关系。
北方的谢家已经败落,尤其是在李叱得冀州之后,冀州城内的世家基本上都被连根拔起。
谢家在这样的大潮之中也难以幸免,不过好在家族足够庞大,冀州城里的谢家没了,冀州治内还有谢家的分支。
可实际上,正因为家族庞大,所以这些旁枝末节的族人,日子过的并不是很好。
李叱能把北方谢家的人用起来,一是因为他们确实天赋极强,二是用于平衡。
荆州谢家如今已经恢复过来,在荆州依然有着超然的地位。
但正因为如此,荆州谢家的人,行事极为谨慎,他们又不是不了解宁王。
宁王也一样了解这些世家,内部的斗争其实比他们与外界的斗争还要残酷。
重新提拔北方谢家的人,对于南方谢家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压力,一种制衡。
而这也是给北方被打压了多年的各大家族一个信号,要听话,听话有出路。
所以谢家这三兄弟,如今就是一个标杆。
三人之中,谢晚歌最大,谢晚舟是老二,谢晚渔是老三。
谢晚舟在虞红衣手下做事,谢晚渔在叶先生身边,两个年轻人都是绝对的万里挑一的人才。
这次出发去漠北,对他们兄弟来说,同样是机会。
天下已近乎于大定,宁王称帝也只是在等大典筹备而已。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能尽快提升自己的机会越来越少,漠北这一行,凶险不假,机遇也不小。
“大人。”
谢晚舟看向虞红衣:“大人以前去过漠北吗?”
虞红衣摇头:“没有,可能大家都没有去过。”
谢晚舟道:“属下听闻,漠北那边的马贼山匪,凶残至极,他们杀人甚至都不是为了劫财,而是为了行乐。”
虞红衣道:“我也听说过,那边太久没有法制,所以......”
他稍稍停顿片刻后笑道:“廷尉府去给他们普及一下什么是法制。”
谢晚舟从怀里翻出来一个本子,在马背上打开看了看。
“从北疆送回来的密报说,如今漠北一带,最大的马贼队伍是憾三州。”
憾三州是绰号,没有人知道这大马贼的真名叫什么,可能连他自己都快忘了吧。
这些马贼的凶悍程度,远超普通人的想象。
杀人越货对他们来说只是家常便饭,屠族灭门的事也一样稀松平常。
传闻中,憾三州的马贼队伍规模已经极大,至少有三四千人规模。
据说这支马贼连黑武的骑兵都不愿意轻易招惹,倒也不是真的害怕了一支马贼队伍,而是没有必要。
黑武人若是调集重兵剿灭憾三州,当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
可是不值得啊,杀了憾三州,灭了马贼,毫无收获可言,还会损兵折将。
漠北那片地方,如果真的有价值的话,黑武人早就迁移百姓过来了。
这地方不说是寸草不生,也是满目荒凉。
据说在大概一两百年前,漠北至少一半的地方和外草原还差别不大,也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场。
可是漠北风沙大,将近二百年前,楚国边军和黑武人一战之后,彻底失去了白山和黑山一线。
这地方没人管,没人治理,黑武人刚刚得到的时候只知索取不知保护。
以至于草场被沙漠逐渐吞噬,只一百多年,风沙就把漠北变成了荒芜之地。
已经成了这个样子,黑武人就更不想要了,这里也就成了真空地带,成了罪恶的乐园。
可是在漠北,还有不少游牧民族在,他们为了生活只能是追逐着水草之地不断迁徙。
其中还有一部分人也
虽然在绝大部分时候,叶先生都是身居幕后,但这个幕后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廷尉府后来提拔的千办,百办,那么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叶先生教导出来的。
在廷尉府各职权衙门之外,还有一个专门培训后起之秀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叶先生在主掌。
这次出发叶先生带着十二位千办,其中四个来自军机司不必多说什么。
另外的八个,其中五个是后来叶先生培养出来的人才,另外三个也要向他叫一声老师。
因为就算他们三个不是直接培养出来的人,可在日常之中,受叶先生指点也有很多。
虞红衣带着一支数十人的黑骑队伍为先锋,他们在大队人马前边二十里左右开路。
虞红衣身边还有一个年轻的百办,看起来只有二十岁上下,名为谢晚舟,和叶小千手下千办谢晚歌是亲兄弟。
所以有些时候不得不感慨在这样的非常时代,年轻人出头的机会会更大更多。
用楚国打个比方,楚国相对于廷尉府来说,大概就是当初刘崇信掌管的缉事司。
以楚国朝廷的腐坏程度,在缉事司中想要做到类似于百办的官职,如果没有钱去疏通门路,干一辈子也未必能到。
就算是本事超群的那类人,但出身平凡,又不会溜须拍马,想做到如百办一样的级别也基本没有多大可能。
可是在廷尉府就不一样,又赶上了这样一个时代,所以只要有真本事,年轻人出头的机会太多了。
谢晚舟和谢晚歌都是百办,其实还有一个兄弟,名为谢晚渔也是百办,且三人是同一时期从叶先生手下结业的。
进入廷尉府之后,三个人就分开做事,历经数年的积累,三人又差不多几乎同时做到了百办的位子。
这兄弟三人的名字,连起来其实是渔歌晚舟,而他们虽然都出身谢家,但和江南谢家又没有多少关系。
北方的谢家已经败落,尤其是在李叱得冀州之后,冀州城内的世家基本上都被连根拔起。
谢家在这样的大潮之中也难以幸免,不过好在家族足够庞大,冀州城里的谢家没了,冀州治内还有谢家的分支。
可实际上,正因为家族庞大,所以这些旁枝末节的族人,日子过的并不是很好。
李叱能把北方谢家的人用起来,一是因为他们确实天赋极强,二是用于平衡。
荆州谢家如今已经恢复过来,在荆州依然有着超然的地位。
但正因为如此,荆州谢家的人,行事极为谨慎,他们又不是不了解宁王。
宁王也一样了解这些世家,内部的斗争其实比他们与外界的斗争还要残酷。
重新提拔北方谢家的人,对于南方谢家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压力,一种制衡。
而这也是给北方被打压了多年的各大家族一个信号,要听话,听话有出路。
所以谢家这三兄弟,如今就是一个标杆。
三人之中,谢晚歌最大,谢晚舟是老二,谢晚渔是老三。
谢晚舟在虞红衣手下做事,谢晚渔在叶先生身边,两个年轻人都是绝对的万里挑一的人才。
这次出发去漠北,对他们兄弟来说,同样是机会。
天下已近乎于大定,宁王称帝也只是在等大典筹备而已。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能尽快提升自己的机会越来越少,漠北这一行,凶险不假,机遇也不小。
“大人。”
谢晚舟看向虞红衣:“大人以前去过漠北吗?”
虞红衣摇头:“没有,可能大家都没有去过。”
谢晚舟道:“属下听闻,漠北那边的马贼山匪,凶残至极,他们杀人甚至都不是为了劫财,而是为了行乐。”
虞红衣道:“我也听说过,那边太久没有法制,所以......”
他稍稍停顿片刻后笑道:“廷尉府去给他们普及一下什么是法制。”
谢晚舟从怀里翻出来一个本子,在马背上打开看了看。
“从北疆送回来的密报说,如今漠北一带,最大的马贼队伍是憾三州。”
憾三州是绰号,没有人知道这大马贼的真名叫什么,可能连他自己都快忘了吧。
这些马贼的凶悍程度,远超普通人的想象。
杀人越货对他们来说只是家常便饭,屠族灭门的事也一样稀松平常。
传闻中,憾三州的马贼队伍规模已经极大,至少有三四千人规模。
据说这支马贼连黑武的骑兵都不愿意轻易招惹,倒也不是真的害怕了一支马贼队伍,而是没有必要。
黑武人若是调集重兵剿灭憾三州,当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
可是不值得啊,杀了憾三州,灭了马贼,毫无收获可言,还会损兵折将。
漠北那片地方,如果真的有价值的话,黑武人早就迁移百姓过来了。
这地方不说是寸草不生,也是满目荒凉。
据说在大概一两百年前,漠北至少一半的地方和外草原还差别不大,也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场。
可是漠北风沙大,将近二百年前,楚国边军和黑武人一战之后,彻底失去了白山和黑山一线。
这地方没人管,没人治理,黑武人刚刚得到的时候只知索取不知保护。
以至于草场被沙漠逐渐吞噬,只一百多年,风沙就把漠北变成了荒芜之地。
已经成了这个样子,黑武人就更不想要了,这里也就成了真空地带,成了罪恶的乐园。
可是在漠北,还有不少游牧民族在,他们为了生活只能是追逐着水草之地不断迁徙。
其中还有一部分人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