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赵氏医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他要赵平为他家人及妻子抱仇。  

他本来有一个美丽温柔的妻子。  

可惜她现在不在了。  

他刚过十八岁时,家里为他找了一门亲事。  

女方才十六岁,为人既温柔长相又漂亮。  

悲剧就在此时发生。  

两人刚入洞房之际,胡人的保长找上门来,说女人的初夜权在他手里。  

还极其野蛮把侯平以床上拉了出来,当着他的面强坚他的新婚妻子。  

他的妻子不堪凌如上吊自杀。  

侯平寻找一个机会,将这个胡人保长杀死。  

但家人受到胡人报复,全家十余口被胡人用马活活拖死,只有他一人跑了出来。  

听说赵家庄招兵,他下决心当兵替家人报仇。  

赵平点点头,说道“赵家庄有许多与你一样的人,我练兵的目的就是杀光天下胡人,替汉人报仇雪恨。”  

侯平用铁皮喇叭向台下军士讲述自己悲惨人生遭遇,讲述胡人残暴荒银。  

说到痛苦之处,他一边哭泣,一边继续向台下军士讲述自己的悲惨遭遇,引得台下哭声一片。不少士卒纷纷要求讲述自己类似或在胡人那里的悲惨遭遇。  

赵平便选了其中几个典型代表,让他们通过喇叭讲述自己在胡人悲惨遭遇,又引得台下军士此起彼复的哭泣之声。  

翠竹、赵龙、王国尔更是哭得洗里花啦,连赵平的衣袖都被翠竹打湿了。  

赵平原本想安排几个人来吐槽胡人的残暴,没有料到自己的保安团有士卒主动吐槽,倒省了一番事。  

洗星看了还在赵平身边哭泣的翠竹,双手一拱,说道“祝贺小郎君,士气可用。”  

赵平点点头,拿出《大宋中华报》,指着上面刊登的洗星《昌州吟留别》的诗,说道“洗主簿文笔不错,有诗在报纸上发表。”  

洗星大惑不解,自己从来没有在赵平面前展示此诗。  

不知赵平如何知道此事呢?  

原来赵平是从县学出版的《历届学子诗词精选》找到此诗。  

同时还有赵平的一首《望海潮昌元》,两首诗词各有所长,得到主编娘亲的好评。  

娘亲现在生活无忧无虑,觉得仅仅传授李涵梅、洗灵珠、姜莺三人便无所还不足打发时间。  

正好赵平说要办报刊,爱好文学她立即把主编大权抓在手里。  

而她的三个弟子及侍女秋霜自然成为助手,一边学琴一边当编辑,日子倒也充实。  

赵平一边吟着洗星的诗,一边对着洗星表示祝贺“此报已送到昌元、永川、大足的青楼酒楼茶楼和县学州学,届时昌州各地学子、大家等就知道洗主簿此诗了。而且洗主簿还名利双收,在报刊发表诗词文章还有润笔,洗主簿可得一百文润笔。”  

竟然还有这种好事,洗星一愣之后更加高兴,也向赵平表示祝贺。  

赵平指着眼前士卒用喇叭哭诉的场景,说道“洗主簿,如此让人感动的场景,可否用文笔表述一番。”  

洗星点点头,揉了揉有些红肿的眼睛,双手一拱道“正有此意,胡人残暴,得以笔伐之!”  

赵平哈哈大笑“有洗主簿神笔,士气民心皆可用。”  

赵平接过铁皮喇叭对着台下众人说道“告诉各位一个好消息,赵家庄的《大宋中华报》第三期已经出版,里面有各位喜欢的《岳飞传》,各位不妨看看岳爷爷是如何杀得胡人屁滚尿流的。每个火长以上的人必须到洗主簿这里领一份给所在火里给军士宣读报纸,如果不明白就请教洗主簿。”  

洗星高兴点点头,立即拱手说道“小郎君,遵命。”  

回到后院,娘亲要赵平来到她的房间,对着赵平说道“平儿,为娘怎么感觉脚越来越红肿了,好像没有消除肿痛似的。”  

赵平急了,来到娘亲面前“娘亲,你怎么不早说。让孩儿看看情况。”  

翠竹找来一个凳子,让娘亲坐下,然后把裤脚挽上,娘亲把象牙般精致纤细白脚露出,与雪白的皮肤截然相反的是,娘亲右脚脚板果然红肿厉害,比正常之处大了一倍以上。  

看来娘亲的炎症没有消除。  

用云南白药或者正骨水、红花油来消肿。  

可是自己不是郎中,怎么办?  

而且自己的保安团如果上了战场,遇到刀伤箭伤也得治疗。  

实际上战场死的人是少数。  

绝大部分都是因为缺乏及时治疗而死亡。  

从而导致部队战斗力大大下降。  

而且这些经过战场的还是经验丰富的老兵。  

不是那些新兵所能比拟。  

看来,自己得组建战时医馆或医院了。  

次日,赵平准备十车礼物。  

里面有花仙子皂、仙药皂、琼浆玉液酒、醉春风绿茶等赵家庄拿得出手的物事。  

在赵杰父子等人陪同之下,浩浩荡荡向纯阳洞出发。  

这些礼物,赵平平时也让人不时以香火名义赠送。  

但今天却不一样,这是自己回门答谢。  

现在彻底治好身体,也使自己的相貌身高发生了巨大变化。  

特别是相貌已经从原来丑八怪变成一个相貌至少算过得去的童子。  

虽然太极拳作用不少。  

但是不可否认上次得吕祖遗学,作用不小。  

特别是手机及后世的作物。  

纯阳洞。  

果然是出家之人。  

虽然衣着焕然一新。  

但是孟惊龙对赵平带来财物毫不在意。  

他反而喜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