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混沌风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万龙皇穿过飞升通道后,当刚进入奇异世界后,猛然跟一个人对上一掌。  

法则碰撞,皇威浩荡,爆发恐怖的气息。  

这是真正的皇道高手。  

万龙皇顿时心中一沉,没想到刚进入此界,就遇到了皇道高手拦路。  

“杀!”  

万龙皇强势杀出,满头的紫发飞舞,宛如盖世魔神。  

混沌气迷蒙,皇道法则扩散。  

对面也是丝毫不弱,两者顿时僵持了下来。  

当万龙皇见到对面的皇道高手后,脸上出现惊骇的表情,忍不住惊呼道:“是你!光明古皇!”  

对面的那个皇道高手,这人头生四面,通体呈现出淡金色,有皇道威压散发,极其强大。  

这竟然是昔日败于人皇之手,然后在鼎盛之年就坐化的光明古皇。  

一直以来宇宙万族,都认为光明古皇是遭受到无法治愈的道伤,才在鼎盛之年坐化的。  

没想到光明古皇竟然是前来了奇异世界。  

对面在听到了这话后,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打量了一眼万龙皇道:“你是后世的皇者?也是人皇送过来的?”  

光明古皇有些激动了,这奇异世界太浩瀚了。而且皇道高手众多,哪怕是他只能以此地为中心向着外界探索。  

“是。”万龙皇点了点头。  

没想到不单单只有他一个人飞升,还有光明古皇陪着他。  

两者因为有着相同的经历,加上同出一界的缘故,相互结成盟友探索此界。  

外界。  

自从万龙皇探索仙域后,就没有再返回人间宇宙。  

过后不久,九天之上,万道哀鸣,天心印记震动,一代皇者坐化。  

整个宇宙一片哗然,万龙皇在鼎盛之年就这样坐化了。  

还是死在了成仙路上,不禁让人感慨命运的波折。  

纵观万龙皇的皇者生涯,对比前面的几位古皇,倒是显得精彩了许多。  

万龙皇坐化后,大道压制期出现。  

在这个时期,万族都低调下来,等待万年之后的大道之争。  

混沌山中。  

陈昭站在此处,看向了那菩提古树和悟道茶树交汇之处下的悟道台。  

原本道德天尊是盘坐悟道台,如今悟道台上,已经失去了道德天尊的踪迹。  

只剩下了一颗金丹悬浮在道台之上,大道之火则是附着在丹药表面。  

这金丹表面笼罩朦胧的清辉,更有一股生之气息散发而出,让整个道台四周的宝药都跟着繁盛起来。  

若是仔细观摩的话,就会发现这金丹的表面有着一道痕迹,这痕迹像是大道之纹,玄妙无比。  

“一转。”陈昭喃喃自语。  

丹的炼制有一至九转之别,而且以九转为贵。  

道德天尊以自身为丹进行炼制,当丹成九转之时,就是他活出第六世的时候。  

陈昭有种莫名的预感,那就此法需要很久的时间,来进行九转的过程。  

每次蜕变都是极其凶险,若是熬不过真的会陨落。  

道德天尊这次是打算将自身跟九转仙丹一样进行炼制。  

只是一转比一转困难,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  

观看道德天尊的蜕变,陈昭不由想到了自身。  

他现在距离这一世结束,还有很漫长的时间。  

现在陈昭对于活出下一世的法门,也有了大概思路。  

看向了宇宙之中,那个胖子又是寻找了一处风水好穴,将自身重新埋葬在土里了。  

在地府覆灭后,胖子往后轮回的速度应该可以加快不少。  

世间风云变幻,唯有人皇永恒。  

坐镇紫薇星域,俯视人间宇宙运转。  

以往无敌一世的皇者,在人皇面前都不敢称无敌。  

世人推崇人皇,渴望超越人皇。  

不少将人皇强大的原因,归功于混沌体,欲要研究出混沌体的奥秘。  

太阴太阳,孰强孰弱,阴阳共济,天下称皇。  

传闻若是可以实现阴阳共济,那么将会化作混沌体。  

无数人走上阴阳同修的道路,试图化作混沌体,复刻人皇无敌的神话。  

也有人认为万道相合,也可以化作混沌体。  

加上某些人的推波助澜,整个宇宙莫名掀起了演化混沌体的风波。  

某天,宇宙中响起了一声咆哮声,一个缭绕混沌气的怪物出现了在星河之上。  

这个怪物极其的诡异,看上去就像是无数的尸体拼接形成,缭绕混沌气息,彰显盖世凶威!  

这是真正的怪物,更是隐约触及到了皇道领域。  

只是这个怪物刚刚铸造而成后,就失去了理智,变得嗜血无比。  

在这混沌怪物即将造成杀戮的时候。  

突然从紫薇星域探出一只遮天蔽日的大手,将这混沌怪物拍成漫天血雾。  

在这血雾之中,有一种道则显化,这些道则时不时化作躯体的模样。  

整个宇宙生灵都在胆寒,这混沌怪物,都是昔日特殊体质的尸体融合形成。  

到底融合了多少的尸体,才会造就出这样的怪物。  

就在宇宙众生觉得即将结束的时候,一道剑光从紫薇星域而出,向着茫茫的混沌劈去!  

这道剑光将这片混沌一分为二。  

在这片混沌被劈开后,显现出了里面潜藏的身影。  

这是一位至尊级数的人物,只是浑身散发暮气,显然已经到了寿元的极限。  

以往人皇未证道前的时候,他就发动过黑暗动乱,延续了寿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