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山海稻(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目剑!  

这其实才是武道天眼的本质。  

其本身便不是完全的辅助天赋,同样蕴含极致的杀伐之力。  

为体魄晋升到非人阶段的一种升华体现。  

只是不同于神力与血脉,其为道则体现,隐约与神意有关联,目前无法当做常态手段而已。  

如今使来,种子内的景象再次一变。  

只见细小的柳树上,那点点的星芒中,似乎还蕴藏着其他物事。  

这是很奇怪的感觉。  

目剑继续深入。  

物事好像出现了?  

那是…一道门?  

点点的星芒之中,有着一个细小的黑点,仔细看,竟然是一道门。  

“既然是门,便必然能打开,但门后又是什么地方?”  

林末心中念头闪过。  

如他所料不错,或许那道黑门,才是那位莫名出现的长臂大宗师所觊觎之物。  

甚至淮平城兽异鸣之事,也与之脱不了大干系。  

其中必然隐藏有真正的大秘密。  

“至少目前来看,其只是一件能辅助修炼的宝物?不过用途未知,终究是个隐患。”  

林末犹豫了下,将其放入盒内,收回戒子之中。  

虽说置于空石戒内,无法享受其法力加速的特效,但比起摸不着头脑,又莫名的来历,他觉得这样做才是最稳妥的手段。  

毕竟其膨大只能是因为林末将其随身携带的原因,如今放在空石戒,无异于隔断了这层联系,自然便不会有下一步变化。  

“既然其与黑佛教有关,日后抓几个黑佛教重要人物审问,自然也就清楚其用途,掀开其神秘的面纱,犯不着如今无视风险,继续使用。”  

现实不是游戏,没有重来的机会。  

林末虽然也自持武力如今不比当年,依然算一方人物,但却也依旧秉持着谨慎的心态。  

胆大而心细,心有猛虎,也能细嗅蔷薇。  

这是方来到异世时,限于实力,无奈养成的习惯,只是如今他也并不打算改掉。  

哒哒哒。  

敲门声。  

“进。”  

来者一脸恭敬,正是吴洋。  

连夜赶路,即使是立命武夫的他,脸上也多了几分憔悴。  

“大人。”  

吴洋恭敬地行礼。  

“那边消息传来,您写得密信已经有专人送至灵台山上。”  

说话间,不露痕迹地望着林末,吴洋眼神中满是敬畏。  

他听说过青龙王的威风霸道,但限于实力,却未有亲眼目睹。  

但自前日一战,见林末抬手便将大名鼎鼎,十数年前便能使小儿啼哭的梅山七鬼一一打死后,他才算是明白了什么叫青龙王。  

以及最开始血手人屠名声的由来。  

此时其或许因为某种考虑,隐于幕后,只有不多人清楚其可怕,但若是时机到了,必然能真正让整个淮州,不,甚至是天下震惊。  

这是真正的大丈夫必不会天地间郁郁久居。  

“那边情况如何?”  

林末问道。  

打杀毕氏两人,他并未像往常一般隐匿手段,消除轨迹。  

实际上,如今的他,早已不是当初时候的他。  

一般大宗师虽然值得认真对待,却也不用那般害怕。  

等到破入宗师之境,再次觉醒一种天赋,自然能横扫一切。  

再加上如今李神秀与他的关系圈,以及他的身份,那般辣手,还真没有什么不好承认的。  

毕雪君既然知道其不过立命,还调令七大宗师围杀于他,致他为死地,都做到这份上了,他自然也无需顾忌。  

一个字,打!  

如果真打了小的来老的,他相信,李神秀不会让他失望。  

果然,吴洋答话。  

“专人虽未曾言语,但却送信后,灵台山上遣人送了一张字帖于慈航道山,其上写有一字‘戒’,  

除此之外,却是没什么动静了。”  

“戒?”  

林末若有所思。  

这段时间他闲暇时看了不少佛经,自然知道其中含义。  

佛门五戒,首戒杀生。  

其中言戒是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  

林末心中不由想起一头长发,三米多高的李神秀。  

按理,此字送给他应该才对,结果却送到慈航道山。  

还真是杀人又诛心啊。  

同样是俗家弟子,看来自家这位老天尊,当年怕也是个狠角色。  

林末眉头舒展,心情又好了不少。  

“行,加速前进吧,预计还有几日到金沙郡?”  

见林末高兴,吴洋也是咧了咧嘴。  

“快马加鞭的话,到了开阳城借换铁甲牛车,最多不过三日。”  

“三日?”  

林末若有所思。  

“此前通知一下手下之人,将金沙郡那边的情报收集一份,着重查找关于大禅寺,以及林氏。”  

他吩咐道。  

“是!”  

吴洋拱手点头,快步退出安排。  

车门关上,林末掀开帷幕看向车外。  

茂密的树林灌木急速掠过,偶尔还有不知名小兽受激,四下逃窜。  

淮平平原虽为平原但到底不可能一望无际,依旧坐落有低矮的丘陵,连绵的深山。  

只是平原占十之六七,很是广大,能以一府之地,养活数郡之人,才有此称呼而已。  

看着眼前之景,林末心中想的却是他事。  

这次打杀毕氏两人,认真算来,其实也是他的一次试探,对于灵台一脉的试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