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小食券(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二轮比赛的主题是——街头美食。”  

女主持人道,“我知道诸位都是顶尖餐厅的大厨,很多人的餐厅还成功摘星,每天接待的客人不是明星,就是富豪,社会名流,甚至王室。  

“但这一轮你们需要挑战更加大众化的街头美食。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它们的街头美食,就像城市名片一样。融入承载了当地的文化,将整座城市的人们连接在一起,治愈着他们疲惫的心灵和胃。  

“街头美食是最平等与包容的美食,而在这一轮我们也把评判权交还给大众。”  

“500位饥肠辘辘的大众评委,每个人的手中都握有5张小食券,他们会用小食券购买喜欢的食物,得到100张选票就能晋级。”  

“你笑什么?”孙楣问马陆。  

“你知道我开饭店前是干什么的吗?”  

“你这么年轻,应该也是大学生吧。”  

“这倒是没错,不过在学生和开饭店之间,我还摆过一段时间的小吃摊。”马陆道,“就在学校门口。”  

孙楣确实有些意外,因为马陆的厨艺很强,这种水平的厨师,只要随便找家大酒店露上一手,拿个三四万的月薪还是很轻松的,根本不会沦落到去摆摊的地步。  

另外孙楣也再次见识到了马陆那强悍心理素质,居然还是回母校摆的摊。  

这家伙的脸皮不是一般的厚啊。  

来不及再聊更多,第二轮比赛已经开始了。  

这一次众参赛者挑选食材的速度比上一轮比赛还要快,就跟疫情屯粮食一样。  

这是因为每名大众评委的手里只有5票,而要凑够100票才能晋级,换而言之最乐观的情况这一轮也只有25人能晋级。  

又因为被淘汰的人也会分走一部分票,所以实际上能晋级的人还会更少。  

另外很多人都看出来,这一轮先把饭做出来的人会占据相当可观的优势。  

因为那时候没有其他竞争者,而500名大众评审的手中又都握有小食券。  

之前主持在介绍他们的时候用到了饥肠辘辘一词,说明他们很可能并没有吃早饭。  

这时候大部分人会倾向于先购买一份食物,不论好坏,吃着再等后面的。  

所以抢先手在这一轮比赛里就变得格外重要,而这同样也是街头美食的一大特点。  

很多上班族在上班或者下班途中购买食物,如果厨师的烹饪速度不够快,他们就会转去其他做的快的摊位。  

有的参赛选手看准了这一点,直接拿走了几大托鸡蛋,在铁板上煎了起来,随着煎鸡蛋的香味飘散开。  

的确有人忍不住咽了口水,但是却没人来买他的煎鸡蛋。  

原因很简单,大众评审虽然都是普通人,但并不是着急上班的上班族。  

大家被选中来围观这次厨神大赛,肯定还是想看到,吃到一些和日常生活中不太一样的美食。  

为此稍微饿上一会儿,也不是不能忍受。  

不只是煎鸡蛋,其他一些想走捷径的人,摊的面饼,烤的普通肉串销量也都只有个位数。  

这也让越来越多的参赛者意识到除了快以外,创意和味道也不能拉下。最终,最先打开的销量的是一位泰国选手烹饪的干炒冬阴功。  

传统的泰式冬阴功是需要使用高汤的,但是高汤的熬煮需要的时间太久。  

于是这位泰国选手就舍弃了高汤,直接用香茅、辣椒、青柠叶、青柠汁、洋葱、番茄、椰浆、姜片等佐料爆炒虾,鱿鱼和扇贝。  

做出来的冬阴功同样也非常鲜美,而且海鲜对于食客们的吸引力显然也比煎蛋和煎饼来的要大的多。  

另外他把盘子盛的很满,一锅放进去三四斤海鲜,却只分了四盘出来。  

刚一出锅立刻就吸引了十几名食客围了上去,纷纷掏出自己的小食券。  

而那名泰国厨师见状也咧开了嘴,收了四张券,立刻又开始做起下一锅。  

在上一轮磨磨蹭蹭,优柔寡断的川野郑明,这一轮也一反常态,成为了最快完成作业的一批人。  

他选择了日本四大料理之一的天妇罗,也是日本街别最常见的街边小吃之一。  

除了传统的虾、鱼、贝、紫苏海胆天妇罗外,川野郑明还尝试了椰肉、鲜花,五指山野菜,地瓜叶,薄荷叶等天妇罗。  

再搭配上他身上神似小田切让的忧郁气质,立刻掠走了一大群女粉的注意。  

凭借多年海钓的经验,他挑选的都是最新鲜的食材,裹上恰到好处的薄力粉,严格控制油温和炸制的时间。  

烹饪出的天妇罗酥脆可口,而且荤素搭配也能有效缓解炸物的油腻感,很快生意也兴隆起来。  

孙楣本来是打算做干炒牛河的,但是准备到一半的时候她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这次厨神大赛亚洲区的初赛是在三亚举办的,因此请来的大众评审也都是当地人。  

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的一方面是同为国人孙楣对他们的口味和饮食偏好会更了解,坏的一方面是国内的小吃对他们的诱惑恐怕没有国外的小吃高。  

不是因为国内的小吃不好吃,而是人天然都是喜欢尝鲜的,尤其来到了厨神大赛的现场,自然也会更倾向于吃点平时没吃过的。  

所以现在卖得好的基本都是国外的小吃。  

孙楣这些年一直在欧洲留学,她也吃过不少欧洲小吃。  

以她的厨艺,想要复刻这些小吃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