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通玄之秘(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门。  

等打扫完了战场。  

周定海这才率领众人返回清河,李锐也一并跟着。  

与他们一同去清河的,还有天牛朱蛤。  

安南镇,将军府后院一方巨大的水池中。  

一只巨大的朱红色蛤蟆正翻着雪白的肚皮晒着太阳。  

这一幕被府中的下人看到。  

一个个都似看到了妖怪一般。  

而李锐就坐在水池旁。  

天牛朱蛤开口:“李老弟呀,哥哥的事情你可要多帮忙盯着,等哥哥我做了赤江江神,以后云州只要不是袁侯爷,老哥都替你挡了。”  

不错。  

自打下了十万山,天牛朱蛤就一直呆在李锐府上。  

谁叫妖是他招安的,自然由他管。  

一段时日相处。  

他成功做了天牛朱蛤的小老弟。  

天牛朱蛤可是二品大妖,要是放在平日应该是他巴结天牛朱蛤才对,也就是现在情况特殊,才能找了个天牛朱蛤这么个大哥。  

旁人不晓得。  

李锐心里根明镜似的。  

天牛朱蛤已经是板上钉钉的赤江江神。  

只不过礼部的流程太长,还需要些时日。  

赤江江神,这不得好好巴结。  

“大哥放心,此事小弟一直都在催着呢。”  

李锐嘿嘿笑了笑。  

倒不是他心思不纯,而是赤江江神的事情不由他定,即便是十拿九稳,也说不定会有什么变数。  

要是现在拍着胸脯保证。  

等出了事。  

那就是平白无故与一个天象大妖结仇,划不来。  

李锐可不会做那等无故结仇之事。  

“蛙大哥,上次那通玄引灵之说再给讲讲呗。”  

李锐没想到。  

天牛朱蛤一个大妖,竟然对人族修炼的体系很是了解。  

虽说上三品之后万道同流。  

听说北边甚至还出现了妖修。  

但还是着实叫李锐诧异。  

有这好机会,他当然要抓紧时间多多请教。  

他认识的人里边,聂思明和袁雄也都是才初入通玄,鹤千年倒是已经在通玄停留了百年,可因为走得路子太独特,也无法给李锐引路。  

这天牛朱蛤就正合适。  

天牛朱蛤懒洋洋的说着:  

“通玄重在养灵,以自身灵气勾连天地,分为三段。”  

“直接以前中后三期来划分。”  

“以自身灵气引动方圆十丈天地之力为初期,一里为中期,十里为后期。”  

“若是能做到百里,那就是入了天象。”  

夺百里天地造化!  

李锐心头一震。  

他曾经见过天象之上的强者出手,一举一动,可不就是异象不断。  

当叫一个神仙风采。  

十丈,一里,十里。  

这个说法他也曾听过,当时只是当故事听,没想到如今自己也到了那一步。  

天牛朱蛤继续道:“做妖的、做人的其实到了这一关,练得都差不多,讲究的就是一个以自身灵气引动天地之力为己用,至多就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它侃侃而谈。  

对上三品的事情很是了解。  

可不仅仅因为到了上三品诸道合流。  

更是源自于它曾经的离奇经历。  

李锐也是听了天牛朱蛤自己讲述才晓得,天牛朱蛤竟然曾经是上一代虞国天下第一,那位剑圣柳太白的妖宠。  

说是妖宠其实不太准确。  

天牛朱蛤早年被柳太白收留,一直跟在身边。  

是后来柳太白仙逝,天牛朱蛤这才去了巫国。  

受那位上一代天下第一的耳濡目染,所以对人类修行之事很是了解。  

天牛朱蛤:“李老弟,我曾听柳先生说过,这通玄境在上界又称作妙玄境,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境乃是悟道之关键。”  

“道之一字,说起来玄乎,其实没那么负责。”  

“天地本就是由诸多大道组成,能窥得其一便能受用终生。”  

“就比如你那好兄弟姜临仙,天生的剑道胚子。”  

“一般来说,都是到了通玄巅峰,才有资格参悟大道,在选择大道一事上要慎之又慎,否则极有可能陷入大道之争。”  

“这些都是柳先生告诉我的。”  

李锐眼前一亮。  

天牛朱蛤关于道的说法,他也曾从姜临仙几人空中听到过。  

上三品所修之道,大多与之前的气形关联。  

剑形真气,悟的就是剑道。  

如姜临仙。  

枪形真气,悟的就是枪道。  

如袁定庭还有聂思明、袁雄。  

他还听吴德说过,修仙界大多数都是修五行大道,所以灵根才至关重要,杂灵根是最下等的灵根,三灵根便是中等灵根,单灵根便是上品,异灵根为极品。  

就是因为灵根越精纯,越容易参悟大道。  

先天便有极大的优势。  

各大仙宗这才最是推崇追捧。  

李锐或许便是因为龙形真气,所以乃是水灵根,上品灵根。  

参悟水之五行大道最是合适。  

当然,这也并非绝对。  

而且距离还很远。  

天下武评上边,共有五百余人,可最后能参悟大道,跻身二品的不过八十余。  

也就是说,只有两成的三品能够成就二品。  

至于一品,那就更少。  

三品到二品之所以如此困难,便是因为这悟道。  

只有悟出一缕大道,才能突破成就天象之境。  

但能参悟出大道之人太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