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挽天倾(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锐小口喝着酒。  

表情有些怪异。  

灵根蒙尘?  

对别人或许是这样,对他肯定不是,若不是有仙形滋养,甚至连中品灵根都不是。  

他对自己这副身子太了解。  

灵根优秀者,必有不凡之处。  

要是真的灵根优秀,他也不至于蹉跎了几十年。  

但聂思明所言却是真。  

对修仙界了解越深,李锐也就晓得,灵根天定,世间能扭转灵根之法太少。  

有那本事的,几乎都是大修士。  

可大修士又何须提升灵根?  

他能有如今的上品灵根,离不开用心经营,更少不了机缘巧合。  

李锐不由得好奇:“二位贤弟,为何袁侯爷不教几位兄弟修炼仙法?”  

袁定庭可是世间顶尖,大虞兵圣,还是暗卫的七大客卿之一。  

他不相信袁定庭没有仙诀。  

聂思明微微一笑:“李老哥,你这个问题,我也曾问过义父。”  

一听。  

李锐顿时来了精神。  

兵圣袁定庭也曾经讨论过!  

聂思明继续说着:“当初我和八弟晓得有仙法,激动坏了,立马跑去找义父,想要学,义父只是看了我们一眼,然后就说了一句话。”  

“你怎知仙者不修武?”  

李锐眨了眨眼睛。  

袁雄也想起当时的场景:  

“义父又说,你又怎知吾等不修仙?”  

“大道三千,殊途同归。”  

“最后都一样,关键在人。”  

李锐沉默。  

吴德也曾经说过,修仙界有一帮修士,也是练到了大先天,与他现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聂思明嘿嘿笑了笑:“后来我和八弟还是不甘心,又去问了柳先生。”  

“柳先生告诉我们,其实现在的上三品之法,便是传自上界。”  

李锐眯起眼睛。  

他想到了姜临仙曾经说过的。  

暗卫囚禁过谪仙人。  

或许在五百年前,虞国朝中那些大人物就已经在暗中谋划,只是世人不知道罢了。  

好大手笔!  

地位越高,接触越多,才越晓得那位张大人的厉害。  

‘不亏是大虞的缝补匠。’  

世人以为那位张首辅缝补的是朝纲,殊不知,其实是在补天!  

显然。  

虞国所行之事在先帝的时候爆发,所以才出现仙祸。  

差点让大虞直接分崩离析。  

正是那位张首辅和国师联手,这才挽天倾于即倒。  

给大虞续了五百年,可不是说说。  

当然。  

这些大人物的事情,距离李锐太远。  

与他而言。  

所有有益长生之法,全都练就行。  

正如袁定庭所言,关键看人,事在人为。  

“纯虚子道长,紫阳道长,他便是此次选出驻扎清微宗之人。”  

薛贵带着李锐和聂思明找到纯虚子和紫阳道人。  

“见过两位道长。”  

李锐拱手道。  

老道士紫阳道人嘿嘿笑着,对着李锐还礼:“李大人,我们之前见过,当真是有缘。”  

“真是缘分。”  

李锐也是哈哈一笑。  

这时。  

少年纯虚子也开口:“李大人。”  

“纯虚子道长。”  

李锐回应。  

相比上次见面,纯虚子的态度明显缓和一些。  

李锐的实力虽然不如他们二人,可一旦代表虞国驻扎清微宗,与他们的地位就是平等的。  

自然不好得再摆脸色。  

否则李锐要是头铁偏要告他的状,他也吃不消。  

薛贵这才继续说道:“二位道长,李锐日后去了清微宗,还望能并肩进退。”  

然后望着李锐:  

“李锐,去了清微宗,需恪尽职守,莫要横生事端,可知?”  

“是。”  

李锐答倒。  

别看薛贵这些说是在故意给他下马威,其实都是说给那两个道士听的。  

场面上说什么话不重要。  

重要的是私底下怎么说,怎么做。  

“很好。”  

看到李锐一副乖巧的模样,薛贵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聂将军,我还有公事在身,其他的事情就麻烦你多费心了。”  

“自然。”  

聂思明点头。  

薛贵风风火火的大步离去。  

等薛贵走远,纯虚子这次开口:“听说你尚未踏出上三品,就能修炼仙法?”  

李锐点头:  

“承蒙楼主照拂,将仙法改良,我才能修炼。”  

他说出心中早已准备好了的说辞。  

闻言。  

聂思明和那两个道人眼中都露出恍然。  

如果是顾长生,那就没什么问题。  

天下间,若论对修仙的了解,或许也就只有国师和大巫能超过顾长生。  

这还是因为那两人比顾长生多活了百年的缘故。  

“顾楼主好本事。”  

提到顾长生,纯虚子的态度又好了几分。  

他的师父清定大真人可是与顾长生平辈相称。  

自然不敢无礼。  

有顾长生的面子,之后的交流就顺畅了很多。  

李锐原本想要邀请二人去府上坐坐。  

却被纯虚子以功课繁忙为理由拒绝,李锐也就没有再多劝。  

太虚道宫,白玉阶前。  

李锐盘膝而坐。  

正以仙玄气统领五行之气温养丹田仙庭之中的石胎。  

此乃道胎雏形。  

直至石胎化形,便算是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