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升明月(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半分傲慢。  

没办法,谁叫李锐的势头实在太强。  

他根本惹不起。  

而且卢骏的靠山并不在安宁卫里,远水解不了近渴,当然要对李锐客气再客气。  

李锐对此也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上官偏要与下官处成兄弟,那是纯属脑子有病。  

他只需要服从。  

而服从最好的方式不是拾遗恩惠,而是威严,对待以前的老上司更是要如此。  

李锐摆了摆手:“卢大人,先下去吧。”  

等卢骏离去。  

李锐这才翻开册子。  

“安宁卫所辖,三品地仙一人,先天十三人,观海三十一人.”  

李锐眉头一挑。  

不知不觉间,清河已是好一派武道昌盛的大气象。  

这等实力,比之云州十三府都要强上好几筹。  

所以李锐虽是一方主官,却也不敢肆意妄为。  

虞国人口亿万,武者入过江之鲫,万里挑一都还有百万人。  

之前云州疲敝,武道凋零。  

若不是袁侯爷就封,在天下各州之中本就是倒数的存在。  

如今的云州有了气象。  

先天甚至是地仙的数量增加了数倍不止。  

远的不说。  

清河城里的鹤馆主就是正经的地仙强者,先天亦有双手之数。  

没点子实力还真就镇不住。  

至少李锐和曹威面对那些大宗已经有些力不从心,袁侯爷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叫聂思明几个义子前来镇守。  

清河地位日益重要。  

那些大宗已经不再满足于分部,不少直接设立了下宗。  

清河的这几个主官根本压不住,聂思明说是巡视,那是为了稳住清河各大下宗的幌子。  

来了就是为镇压一城而来。  

李锐早就得了消息,聂思明巡抚的位置很快便会更改。  

到时候就是名正言顺的清河主官。  

成为下属其实也没什么不好,至少无需操心太多事情。  

李锐乐得有人顶在前边。  

身子骨老了,可经不住折腾。  

他身为参军,对大多数安宁卫内事都不上心,可唯独对这名册要求极严。  

这可是关键时候能保命的东西。  

朝廷掌控江湖宗门,这名册可是重中之重。  

李锐从古籍中见过开过记载。  

太祖皇帝当年马踏江湖,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各大宗门登记成册。  

只不过随着朝廷对江湖掌控日久,名册的重要性才逐渐被淡忘。  

李锐就是没忘的那些人。  

这份名册之中可有不少有用的信息。  

每一页他都会认真翻看。  

以他强悍的悟性,几乎只需要看上两遍就能把名册上的每一个名字都记下,这也是悟性好附带的能力。  

他正在翻阅名册之时。  

梁河走了进来。  

“师父。”  

李锐一看是梁河,笑呵呵的道:“怎么了,小河,竟还有时间来看师父?”  

梁河脸一红。  

他现在可是天地盟实质上的盟主。  

有太多事宜需要处理。  

当然,大多数其实都是生意。  

现在的天地盟与其说是帮派,还不如说是商会,他就是这个商会的掌柜。  

而李锐就是这个商会的东家。  

梁河细想,也发现大多数时候都是李锐去天地盟,虽说参军府里也有他的一间屋子,可回来次数屈指可数。  

他干咳了两声:  

“师父,是刘通,他寄信回来。”  

“哦?”  

李锐来了兴致。  

刘通去云州已有数月,他可是听说,在云州可是闯出不小的名堂。  

更是得了个云州九公子的名头。  

他从梁河手中接过信封。  

一拆开,就是洋洋洒洒的数千字。  

大抵就是说了刘通在云州的进展,结识了什么人,什么宗门,打通了什么商路。  

“.盟主,我已结识天元商会的贵女,她对清河的生意很感兴趣,一旦谈成,咱们便能做全虞国的生意.”  

李锐足足用了一刻钟才全部看完。  

满目都是刘通溢出文字的春风得意。  

信中绝对的重点就是天元商会。  

“天元商会的贵女。”  

李锐轻笑的摇了摇头,刘通在女人缘这一事上素来都是出类拔萃。  

天元商会乃是虞国三大商会之一。  

生意遍布天下。  

本部当然是在首善之地,京都。  

之前天元商会并没有涉足云州,因为云州还不值得他们布局,现在两国互市成熟,天元商会这才入场。  

这便是底气。  

只有弱小者才会在尚未确定之前蜂拥而上,真正的大佬都是最后才出手。  

梁河已经看过信:  

“师父,那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做,需要派人支持刘通吗?”  

李锐将信放在一旁,继续拿起名册淡淡道:  

“此事尚且不急,你替我给刘通带句话吧,就说时机尚未成熟,让他继续谋划。”  

梁河一听。  

虽然心中惊讶,但还是乖巧的点了点头。  

他看到信的时候,心头也是一阵火热。  

毕竟那可是天元商会。  

若是能攀上这棵大树,天地盟的未来不可限量。  

饶是他沉稳,也觉得需要尽快抓住这个机会。  

可从现在李锐的态度看。  

刘通的想法估计要被搁置。  

不过他素来对李锐的决定都是无条件的支持,既然李锐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