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扫地老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天一堂又来了两个新弟子,堂内人员的数量达到最辉煌的时候。1  

李锐都没想到,天一堂还有满编的一天。  

当然,这仅仅只是表面上的风光,实则暗流涌动。  

那两个新弟子一个叫韩鹏,一个叫杨三,都是从外面场子调进来的,这样的情况在天地盟里屡见不鲜,手续流程都很正规。  

天地盟外场弟子表现出众者,就有资格回到驻地,成为七堂弟子。  

因此常常动刀见血,性子都很野。  

周树林不满的瞥了眼对面的房门:“李堂主,韩鹏和杨三当真是不讲规矩,居然无视你,先去见鹰副堂主。”  

李锐望着愤愤不平的周树林,淡笑着道:“他们要是真的来拜我,那才是没眼力见。”  

现在天地盟的人事调动几乎冻结,必须有副舵主点头才行。  

韩鹏和杨三能从场子回到分舵,显然是赵威的手笔,鹰六一个人还是太单薄,这二人是专门为了对付他而来。  

李锐意味深长的望着周树林和梁河:“以后多忍让着点,如果要动手,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手段,必须有证据,把事情变成铁案。”  

“是。”  

周树林和梁河都是如同小鸡啄米一般点头。  

李锐又安慰了几句:“放心,这里是天一堂,出不了什么事。”  

韩鹏和杨三与鹰六足足聊了一個时辰。  

而后才满意的离去。  

丝毫没有留在天一堂做事的意思。  

这叫周树林更加心里不平衡,他望着两人的背影,嘟囔道:“凭什么他们可以什么事情都不用做,让我俩在这里苦守着。”  

梁河却摇了摇头:“周哥,我还以为你是个聪明人,你还是没听懂堂主的话。”  

一提到此事,周树林只觉得更加憋屈:“堂主不就是叫我们忍呗。”  

“你说都是天一堂的弟子,怎么就咱俩这么命苦?”  

梁河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堂主的话重点在后半句,是要让我们找足他们的把柄,他们两人不在天一堂的做事,不就是把柄。”  

周树林忽的抬起头。  

“阿河,你是说......”  

梁河点了点头:“对,堂主这是要帮我们出头,但需要一个理由。”  

周树林顿时兴奋起来。  

“堂主英明!”  

鹰六还有韩鹏二人都是从外场来分舵的。  

外场的人好勇斗狠是厉害。  

但别忘了,这里是分舵,规矩森严,而规矩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东西,很多人都是被规矩给玩死的。3  

规则=政治......  

傍晚。  

天一堂只剩下梁河一人。  

梁河舞动长剑,身形似轻燕在天一堂前的院子游走。  

“剑法不错,就是杀意不够。”2  

忽然,一个人点评的声音传来。  

梁河停下手上的动作,转头望去,就看到李锐正负手望着自己。  

“堂主。”  

他倒提长剑,对李锐行了一礼。  

李锐笑着摆了摆手:“你继续,我就是路过而已。”  

梁河见李锐要离开,赶忙追问:“李堂主,刚才之言何意?”  

李锐:“你这剑法不是从天地盟学的?”  

“堂主好眼力,剑法是祖传的。”  

李锐点了点头。  

“武道乃是杀人技,你只练剑招,与人生死搏杀必定吃亏。”  

说着,他随手折下一段枯枝。  

“我只演示一遍。”  

话音未落,李锐就将手中的枯枝当作长刀,长臂一舒将枯枝抡圆,大开大合,杀气凛然。  

梁河被强悍的刀气震慑,忍不住向后退了几步。  

他几乎窒息。  

“好......强!”  

梁河死死盯着李锐的一招一式,正如李锐所言,要是实战碰上李锐,他早就死了。  

并不是李锐境界上胜过他。  

而是李锐杀心够重,并不拘泥于一招一式,一切都是奔着杀人去的。  

一炷香之后。  

李锐收“刀”。  

“习武之人,当有三分戾气,你一直都在分舵,以后可以去场子历练,对心境大有裨益。”  

说罢,他就头也不回的转身离去。  

直到李锐走远,梁河这才从之前的震惊中回过神。  

他郑重的对着李锐一拜:  

“多谢堂主。”  

李锐已经走出足足百米,但依旧还是听到梁河的话,嘴角微微上扬。  

他也是觉得梁河是个可造之才,这才出言指点。  

天一堂总不能一直都是他一个人撑场子,否则迟早要累死。  

培养自己的势力很有必要。  

与其去外面招揽人,还不如就地培养来得可靠。  

梁河这人根骨不错,心性也好,若不是之前得罪了人,恐怕早就在天地盟闯出几分名气。  

......  

日子一天天过去。  

天一堂外。  

梁河正在与周树林对练,自从得了李锐的点拨之后,梁河不再整日枯练,更加注重实战。  

他一剑逼退周树林。  

意气风发。  

周树林一屁股坐在地上,连连摆手:  

“不打了,不打了,阿河,你什么时候剑法变得这么凶,像要吃人。”  

他也不是没与梁河对练过,可这两日的梁河就如同变了个人一样,招数狠辣,他根本无力招架。  

梁河惊喜的望着手中剑。  

仅仅十招,他就将周树林击败。  

经过这几人的对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