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朱家后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朱家。  

“老爷,老李头确实去了天地盟,而且还成了个什么......堂主!”  

朱家管事说着。  

“当真?”  

“千真万确,都是从天地盟的人口中亲耳听到的。”  

朱家老爷朱平双眼眯起。  

“好你个老李头,瞒得我好苦。”  

李锐自赎身到现在,满打满算也不足两个月,一个朱家马夫,摇身一变,竟然成了天地盟的座上宾。  

他知道,天地盟可不是那么好进的,更不用说还是堂主,至少也要是入品武者。  

之前儿子朱岳就曾与他说过,李锐习过武,可他也万万没想到李锐竟然能入品。  

普通武夫和入品武者可是有天壤之别。  

一旁的朱家二爷朱烈冷哼一声:“一个堂主而已,算什么东西!”  

朱平瞪了自己那二弟一眼。  

他大概已经能猜到为何李锐执意要离开朱家,此事与朱烈肯定脱不开关系。  

“你呀你,短视之徒。”  

朱平恨铁不成钢的骂了朱烈一句。  

天地盟的堂主至少都要是入品武者,若是李锐还在朱家,朱家岂不是就能白得一個镇宅武者。  

为了供奉那些武者,朱家一年可要花去数百两银子。  

而且自家培养出来的武者当然要比外聘的武者更好拿捏。  

骂完了朱烈,他才对着中年管事吩咐道。  

“我记得老李头还有一个徒弟,叫,叫......”  

“王照。”  

“对,王照,给他加三成例钱,放他一天假,叫他去天地盟走动走动。”  

“是。”  

中年管家有些惊讶,不明白朱平为何对李锐如此重视。  

朱烈亦是不解:“大哥,一个入品武者而已,我朱家何曾要怕他?”4  

朱平瞪了朱烈一眼:“你懂个屁,清河的天要变了!”  

......  

天一堂内。  

“你就是刘通?”  

练完刀的李锐刚走进楼,就看到一个面生的年轻天地盟弟子。  

刘通望着李锐:“李堂主,昨日姐夫叫我去吃酒,不好得推脱,改日若是姐夫再见我,定约上李堂主一起。”1  

李锐笑着摆了摆手:“我老了,就不去了。”  

天一堂有两个关系。  

只不过两人却是性格迥异。  

周树林谨小慎微,做事唯唯诺诺,生怕出差池,而刘通则是一脸被酒色掏空的花花公子模样。  

细究下来。  

约莫就是周树林与那位周副舵主的关系一般,这个位置应该想尽办法求来的,而刘通不一样,姐姐得宠,自己又会来事,当然就大胆很多。  

没有高低,只是处境不同罢了。  

对于刘通这个关系,李锐当然选择放任自流,只要不惹事就行。  

他这天一堂。  

本就是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的地方。1  

而且看样子,刘通应该在天一堂呆不长久。  

晌午时分,刘通就借着他那副舵主姐夫的名义溜了,天一堂又只剩下李锐和周树林、梁河三人。  

他们分工相当明确。  

周树林负责白天的日常事务。  

梁河负责晚上值守。  

李锐......终于过上了喝茶、看书的退休生活。  

天一阁虽说有用的功法不多,但收藏了不少道门典籍。  

白猿披刀中掺杂了大量道门典故,李锐时至今日,有些还是一知半解。  

古代书贵,随便一本就要一百文,贵一些的甚至要数两银子。  

所以穷文富武也并不贴切。  

练武费钱,其实读书的花销也一样不少。  

现在有免费的书看,李锐当然不会放过。  

“炁化三清,体能载道,源乃先天道统,流为老君法脉......其道有三,上中下也,上为泥丸,中为赤诚,下为炁海。”  

李锐翻着书。  

再抬头时。  

不知不觉间,竟然已经到了黄昏。  

“妙哉!”1  

李锐合上手中的道经,一些刀诀中之前懵懵懂懂的地方瞬间豁然开朗。  

他还惊奇的发现。  

当自己看书的时候,白猿披刀呼吸法的运转速度都快了许多。  

书中有没有颜如玉他不知道,但真的能变强!  

......  

周树林用食盒打了饭送到他家中。  

李锐顿觉其实周树林这小子也是可以培养的。  

只可惜,他这职位含权量几乎为零,帮不了周树林什么。8  

我举报,有人非法聚众集会,扰乱社会治安。  

吃完了饭。  

李锐又开始练刀。  

练了一遍白猿披刀,他停刀皱眉望着自己的手臂,小元丹的药力终于被消耗完。  

“明儿个去药堂看看。”  

天地盟每个分舵一般都设置有七个堂口,分别是文武堂、忠义堂、引见堂、戒律堂、药堂、传法堂、天一堂,当然,除了七个堂口之外,天地盟在清河还有很多产业,就如酒楼、青楼、赌坊等等。  

这些地方统一被称作场子。  

每个场子都有一个执事,地位与堂主相当。  

暗八门那几个加入天地盟的大多都成了掌管场子的执事。  

堂主一般都是舵主和副舵主从总部带来的人,也就天一堂实在没什么油水,这才让李锐捡了漏。3  

加入天地盟除了能领到一笔金额不小的俸禄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资源够丰富。  

就比如天地盟的弟子在自家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