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水资源利用的意外收获(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间之内,就再次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但原料被节省了不少,产量还提高了很多。
大宋铸造局,在蒸汽机还没有造出来的时候,就进入到了一个小跑前进的阶段。
这个结果让萧琦非常高兴,此时棉花虽早已传入华夏很久,但是并没有大规模的种植,仅是在边疆地区有种植的。
萧琦下令自己的封地和陇右都护府这些地方,让他们在雨水不多的所谓干旱地区,大力开垦荒地种植棉花。
他可不想自己的动力和织布机都弄好了,可是棉花这种原料却没有,那就太扯淡了。
至于南方,这边多雨,并不适合棉花的大量种植,而且这里的百姓一直对种粮有很高的热情,突然让他们种植不能吃的东西行不通。
不论什么时候,想让人们的思想有所转变,必须先让大家看到好处才行,不然就只能强迫百姓去做,这个可不是萧琦愿意看到的。
说起棉花种植,最适合棉花生长的地方是前世的新疆地区,那里的气候适合棉花生长,产出的棉花是最好的。
可惜现在萧琦没有去把那里拿下的打算,路途太过远远,即便是拿下那里开始大面积种植,这时代的运输就是个大问题。
这个只能将来自己的蒸汽机技术成熟了,炼钢技术也有了大幅的提升,到时候铺设大宋第一条铁路,解决了运输问题再说。
想到运输问题,萧琦想起如今大宋的马车还是两轮的,因为四轮马车无法解决转向问题,所以华夏的马车一直到清末还都是两轮的。
想到这个,萧琦马上把自己关进书房写写画画,弄出了四轮马车的结构图。
虽然他对四轮马车前轮的转向并不了解,可是他可以做实验啊!
拿着自己画出的四轮马车的结构图,来到大宋铸造局,找了几位顶尖的木匠,让他们按照自己设计的几种图纸做出样品。
打造出来之后,萧琦让他们进行各种实验,例如转弯半径,转弯速度。
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控制在马车行驶的时候,让两个前轮不会左右乱晃,马车在高速行驶的时候俩前轮左右乱晃太容易翻车了。
经过众多工匠多次实验,不知道到翻了多少次车,还伤了两个驾车的军兵,才算把前轮不会乱摆的问题解决。
接下来萧琦就想着,着手改进大宋马车运输的情况,改成四轮马车以后,马车能有更大的装载量拉的更多,那车轴和车轮就必须要进行改进,不然半路太容易出问题了。
萧琦再次钻进书房开始设计钢制车轴和车轮,钢制车轴好说,大不了多用些钢材使得车轴粗一些省的断裂。
车轮就麻烦了,用料太多加上车轴会太重,用料少了又容易断裂,最后萧琦只好决定把原来的木质车轮做的更粗壮一些,车轮关键的地方全都钢铁。
有些事情一旦有了开头,难题就一个接一个的到来,这些都设计好了之后,萧琦又开始对车轴和车轮连接处发了愁。
载重多了那车轴和车轮连接处,就成了摩擦力最大的地方,像以前那样车轴和车轮硬磨肯定是不行的,而前世的轴承生产可以说是很精密的,制造非常难。
就连萧琦穿越前的前世,华夏还在攻坚少数几种世界顶级精密轴承生产。
不过考虑到这种马车轴承必须生产出来,这玩意只算普通轴承,用热胀冷缩的办法把那些轴承的珠子硬装进去还是没问题的。
而且这个轴承以后是必须用到的东西,现在是马车,就连那些已经建成的水动力传动轴将来也必须用上这玩意。
再加上以后的蒸汽机研制出来,还有自己日思夜想的火车,那更是需要天量的轴承。
萧琦认真的想了许久,觉得生产那些装圆珠的轴承不现实,现在的技术根本就不可能量产正圆的圆珠来。
弄成不规则的圆珠,那些轴承别说让车轴转得顺滑,轴承自己就造反了。
萧琦决定用那种两个大小铁环中间插装梯形圆柱状滚珠的轴承。
将轴承图纸画好之后,萧琦给这些轴承定下了十几个大小的标准,以后无论是车轴和水动力传动轴,和将来要用的火车车轴,都要以这几种大小不一的轴承内径做标准。
拿着从小到大十几个尺寸标准的图纸,萧琦来到大宋铸造局,把那些高级铁匠门全都召集起来,用了两天的时间,跟他们讲诉了这些轴承的制作方法和用途。
然后让这些工匠用他们的经验,去想办法怎么把这些轴承生产出来。
既然已经想起了马车的事情,做事就做全套,减震弹簧也是要生产的,火车要用的钢板弹簧先不着急,马车用的弹簧可以先弄一些出来。
当然拉货用的马车不用装这些弹簧,现在的科技还达不到货车也装弹簧提高舒适度的程度,这些减震弹簧只能用作官宦和富豪乘坐的马车了。
再次来到大宋铸造局,将生产弹簧钢的想法告诉了那些专门负责熔炼钢材的铁匠。
因为弹簧钢萧琦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弄,只能告诉要求凭借这些铁匠们凭借经验闷头研究,所以萧琦定下高额奖励目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