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朝野震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萧琦在徽州停留了一个多月,变卖了邵家产业后,带着变成一万多人的队伍,和千余辆拉着各种箱子柜子的大车,浩浩荡荡的向楚州返回。  

徽州留下了一个庞大的‘英烈苑’,和由一百常胜营步军管理的千顷良田。  

这千顷良田是萧琦专门留下的邵家最大一块田地,依然是作为给自己手下伤残兵丁抚恤用的。  

他知道自己的夙愿任务可是要一直打仗的,自己必须要为以后士兵解决后顾之忧!  

当然这‘英烈苑’和那千顷良田不是最引人注目的,最引人瞩目的,是‘英烈苑’前被大量石灰和泥土加邵家一万多人,筑成的京观!  

在附近所有有山崖的地方,萧琦都从搜刮来的邵家财产中拿出大量的银钱,请了众多石匠在上面雕刻了万言书,细数了邵家通敌卖国的罪行。  

并且记录了两千常胜营勇士,被邵家邵庆才害死的经过,还有邵宏渊在隆兴北伐中的罪过。  

没过多久,那些山崖就成了著名的景点,倒是那个京观太过吓人,大家都知道,但是敢去参观的不多。  

徽州离南宋京城太近了,就在杭州西面不远,赵眘和朝里的那些大员都吓坏了,生怕这萧琦突然造反杀到京城来。  

赵眘为此专程跑去问了自己的养父,太上皇赵构,请教该怎么办。  

赵构问了萧琦是怎么被赵眘看上,这次的事情又是怎么回事之后,再把张谦找来问了他对萧琦的看法。  

挥退张谦之后,赵构沉默了许久,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赵眘不明所以,问赵构:“父皇为何发笑,可是儿皇那里做错了么?”  

赵构闻言转过头来看着赵眘:  

“我儿好气运啊!去了一趟建康府竟然被你收下了这样一个奇人,看来我大宋气运不绝!  

萧琦可是员福将,我儿一定要好好对待,我赵家气还要靠着此人壮大。”  

赵眘点头:“儿皇确实看好此将,可是朝中大臣都说此子有反心,要儿皇诛杀此人。”  

赵构停了冷笑一声:“哼!那些奸贼,平日里只想着架空我赵氏皇权,每日争权夺势。  

这萧琦一怒之下就把这江南十大士族之一给灭族了,他们岂能善罢甘休?  

明日朝堂谁叫喊去诛杀萧琦最响,就让他挂帅去杀人去吧!”  

赵眘迷惑了:“父皇不是说要善待萧琦么?”  

“哈哈!我儿还是年轻,对这些奸贼不了解,他们只会让我们赵家做恶人,他们好暗中捞好处。  

那萧琦是他们这些人的克星,且对我们赵家还算恭敬,比他们强多了!”  

赵眘更加蒙蔽了,连忙起身跪下:“儿皇愚钝,请父皇教导!”  

赵构伸手把赵眘拉起来:“皇儿啊!朝堂之上对我们赵家皇权威胁最大的是什么?  

是那些大士族之间相互勾结,联起手来对抗我赵家皇威!  

这次萧琦一下子就把如今朝中,如日中天的邵氏一族给灭了,他们焉能不怕?  

这些人蛊惑皇儿,说那萧琦有反心,那萧琦如若真对我赵家不敬,就领军进京杀那邵庆才了。  

他之所以跑去徽州把邵家灭族,不但是顾及我儿龙威,还帮了我们赵家。  

带领入京形同造反,所以他不进京。  

萧琦把邵家灭了,那邵庆才在朝中已经没了后盾。  

邵家笼络的那些人自然就会其他而去,朝中最大的士族势力没了。  

我儿还不赶紧收拢皇权,和那些奸贼讨论什么诛杀萧琦?  

只要有人敢领军去杀萧琦,那萧琦绝对会杀了那人,我儿只需让张谦给他传信要谁死就是了。”  

赵眘恍然大悟!  

稍倾赵眘又起身向赵构行礼:“父皇,那萧琦的事情最近闹得朝堂不安,可该如何是好?”  

赵构沉思了许久:“儿啊!你可敢跟父皇赌一次大的么?”  

赵眘大惊:“父皇何出此言!”  

“听闻你和张谦说了与萧琦相识的经过,那萧琦的师傅定是一位旷世奇人。  

那样的人如若想做皇帝,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做了,可见他们并不看重皇帝这位子。  

或许那些奇人更喜欢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做皇帝哪有那么自在!  

而那萧琦若不是被你看重,又有为岳父报仇的心思,也不会为我赵家效力。  

我儿只看他短短一年时间,就以十几岁的年级,带出一支令金军闻风丧胆的常胜营。  

还得了‘魔神’这样让金军胆寒的威名,就该知道此子若有反心,我赵家江山迟早都是他的。”  

赵眘赶紧跪伏在地:“都是儿皇为我赵家招来了祸端,儿皇愧对祖先!”  

赵构看着赵眘忽然笑了:  

“皇儿莫要自责,那萧琦若是有当皇帝的心思,我儿不给他机会,他也会自己找机会的。  

现在我要说的是我们父子拿上赵家的国运,赌这萧琦只是想要成为万世流芳的名将。  

而不是想要做皇帝,我儿可有胆量?”  

接下来这被朝中大臣逼急了的父子二人,密谈了整整一个下午外加一个晚上。  

最后两人都觉得萧琦绝对意不在皇位,决定拿老赵家的国运豪赌一把。  

就是宣萧琦进京面圣,这个节骨眼上,让萧琦只身前来肯定是会逼反他的。  

所以这父子二人商定,准许萧琦带两千精兵进京!  

这老赵家的养父子二人绝对是在赌命!  

他们看到了萧琦宁可去徽州屠了邵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