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猜测(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那也是少数情况。  

真正干过家庭厨房的人,估计绝大部分都不会喜欢自己做饭,因为实在是太麻烦了,费心费力还不一定好吃。  

时代的观念,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着。  

顾麟羽等人倒是购买了不少水果、零食和饮料。  

吃着榴莲冰棒,吹着空调的冷风。  

此时,已经是下午三点钟,西斜的太阳,将阳光撒入这片阴影之下的赛博都市。  

少了中午的太阳炙烤,西斜的阳光少了一分热辣,多了一丝柔和,加上东面海上,吹拂而来的清凉海风,整个城市的气温并没有飙升,反而稳定在32摄氏度附近。  

将东西带回宿舍,看到时间好似没有到饭点,众人便三三两两结伴同行。  

宿舍区的出口附近,有可以扫码的共享小电驴。  

顾麟羽和周希五人,各自扫了一辆小电驴,在逐日城的大街小巷逛起来了。  

东郊的码头区。  

这里的建筑物非常奇怪。  

逐日城城区距离海岸大约有两公里左右,而城区是由一片丘陵改造而成的,其海拔高度在50米到70米之间。  

但海岸这一片区域,海拔高度只有七八米左右,特别是海边的滩涂,布满了红树林,一旦涨潮就被淹没。  

因此这一片海岸的建筑物和码头之类,就是一种架空结构的设计,有点类似于东南亚地区比较流行的高脚屋。  

码头则向海面延伸出去近1.7公里,这样做可以避开海边的滩涂,让船舶可以直接在外海停靠。  

海岸的架空建筑物上,几辆小电驴停在一处观景台旁边,观景台上有凉亭和专门种植的热带花草。  

顾麟羽看向下方的红树林,目光之中闪过一丝凝重:“海平面上升有点明显呀!”  

“确实有点快。”周希夷同样察觉到这一点。  

脚下的红树林,现在还没有到夜晚的涨潮时间段,可海水已经淹没了一大半的红树,很多靠外的红树,只剩下一小部分树冠了。  

而且这些被淹没的红树,整体都呈现出不健康的状态,叶子稀稀疏疏,显然是长期浸泡在海水之中,导致其呼吸变得困难。  

“估计要不了多久,这片红树林就要被海水吞没。”  

周希夷拿起一瓶花露水,往身上喷洒几下:“南极洲太阳能开发计划希望还来得及吧!”  

对此,顾麟羽无奈地接过花露水:“那个计划快不了,按照最快的时间表,也要近十年,以现在海平面每年一两米的上升幅度,十年之后,至少上涨了十几米。”  

周希夷摇摇头:“不说这个了,老顾,你们老板真打算搞金星开拓计划?未来要移民金星?这个难度有点大呀!”  

打开一盒子甘草水果,顾麟羽用牙签插了一块红心芭乐:“我们没有必要操心这个,如何安全移民金星,那是太空移民实验室的事情,现在我们的任务是搞定低成本的发射技术。”  

插了一颗李子的周希夷,笑着说道:“其实移民火星也可以考虑呀!”  

吃了红心芭乐的顾麟羽摇摇头:“火星利于初期建设,但是奈何火星重力和地球相差太大,人类长期在火星居住,未来可能出现不可逆转的生理性改变。”  

“对了,老顾,你们公司不是有直系亲属就近安排工作的申请?我们未来几年估计要在这边定居了,不知道我这种编外合作人员,可不可以享受这个待遇?”  

“应该可以,晚上你询问一下科研事业部的合作对接办公室那边,他们应该会给你一个答复。”  

“我希望将老婆和孩子接过来,免得在两地跑来跑去。”  

顾麟羽又吃了一块菠萝,然后他好奇地问道:“你老婆做什么的?”  

“她在一个高中教物理,是我大学同学。”  

“那应该没有问题,你老婆可以过来这边的学校任教,这边应该挺缺乏教师的。”  

周希夷也觉得不错:“国内的教育岗位现在是教师人满为患,学生越来越少,来东南亚也挺好的。”  

“我听说南高丽和东瀛也有大批大学生被安排过来东南亚从事教育工作,我估计国内也会启动类似的计划。”  

周希夷赞同这个观点:“嗯,教育好下一代,对于现阶段的亚联而言,确实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事情。”  

“现在有纳米耳机,语言障碍已经不是问题了,就是读写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  

闻言,周希夷面露难色:“难道亚联打算在东南亚的学校,全面推广纳米耳机?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呀!”  

“和快速推动融合比起来,区区几千亿支出,上面估计不会在这方面扣扣搜搜。”  

“那你们公司赚大了。”  

“呵呵,我们公司就财务投资而已。”  

周希夷插起一块杨桃:“老顾,你们老板研发的那种无排异器官,你有没有关注过?”  

“咋滴?你有需要?”  

“没有没有…”周希夷头如拨浪鼓:“我和亲人的身体都不错,就是有点好奇这个技术。”  

“我也不太清楚,毕竟我不是搞生物医学的。”顾麟羽喝了一口冰奶茶。  

“你说这个技术能不能用在一些特殊的方面?”  

“呵呵,你科幻看多了吧?”  

“老顾,你别这么轻易下结论。”周希夷一脸你别不相信的样子:“如果是几年前,你敢相信现在的技术发展吗?”  

“这…”顾麟羽这下子也不敢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