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滴胶(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功了!”  

“万岁!”  

“哈哈哈,我就说成功率很高。”  

“太好了,我们做到了!”  

兴奋的呼呼声,几乎是震耳欲聋,大家都难以平静,在向周围的同事同行表达着内心的激动。  

啪啪啪…十几分钟之后,年纪比较大的老刘拍了拍手掌:“我们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现在不是放松的时候,接下来大家加把劲,争取完成全套工艺的革新。”  

“放心吧!老刘,我现在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力量,比喝了一百罐红牛还精神。”一个同样四十多岁的研究员红光满面说道。  

老刘连忙提醒道:“别别别,虽然工作非常重要,但是我可不想大家积劳成疾,毕竟大家也不想失去上台领奖的机会吧?”  

“知道,劳逸结合吗!不过每天干十个小时应该问题不大,我以前在台积电的时候,可是经常通宵达旦。”  

叶瑾此时也意气风发起来:“老刘说的对,大家庆功会上见!”  

“庆功会上见!”  

兴奋之后,所有人开始冷静下来。  

很快他们利用实验室的设备,开始重复滴胶、蚀刻、沉积、研磨、清洗、离子注入。  

第一批实验室生产的存储器芯片,在半个月后被生产出来。  

之所以这么快,主要是因为滴胶工艺取代光刻工艺之后,整体速度提升了非常多。  

而他们通过实验室生产的芯片,其设计模型来自于长江存储,因此只能生产存储器芯片。  

不仅仅是存储器的外围逻辑单元,连内部的存储单元,也都一并采用了同一个制程,即10纳米制程。  

此时长江存储的几个老总已经到了民勤县。  

长江存储董事长陈南贤,副董事长杨士凝,董事刘休昆等人,看着眼前的存储器芯片,眼睛都快冒光了。  

哪怕是在半导体产业摸爬滚打了半辈子,杨士凝也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每平方米毫米100G的储存密度吗?恐怖如斯…”  

陈南贤也是满脸震惊:“是呀!相当于单位储存密度提升5倍左右,而且能耗下降了36,读取速度提升了33,成本下降了41左右,这简直是划时代的产品。”  

“陈董,我觉得我们应该进入半导体代工行业了。”一旁的刘休昆提议道。  

“半导体代工?”陈南贤跟着点了点头:“确实,我们不能错过这个机会,滴胶工艺取代光刻工艺之后,整个芯片的生产成本下降30到40左右,而且这相当于我们直接掌握了10纳米制程,此时不进入半导体代工产业,简直是对不起之前的投资和布局。”  

杨士凝提醒道:“陈董,江院士那边怎么说?”  

闻言,陈南贤也知道这件事避不开江淼和海陆丰公司,他拿起电话打过去。  

嘟嘟…  

“喂,陈董,有什么事情?”  

“江院士,我们合作的那个项目初步获得了成功,我想问一下海陆丰公司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电话对面的江淼,自然已经收到了相关的消息,不过他并没有进入半导体产业的想法,因此便开口回道:  

“陈董是想进入半导体的其他产业?”  

“正是,不知道江院士有没有兴趣投资?”  

“可以,海陆丰公司就投资200亿吧!我们就做财务投资,股票占比到时候根据各方出资比例算就可以。”  

“没问题。”陈南贤心里面清楚得很,如果海陆丰公司愿意,拿出上千亿流动资金都没有问题,不过看样子,江淼似乎并不打算控股这个半导体代工企业,真只是单纯的财务投资。  

毕竟对半导体产业而言,200亿勉勉强强只能建一个小晶圆厂而已。  

而这一次技术突破的消息,虽然外界没有收到消息,但官方肯定已经知道了。  

因此投资占比的大头,肯定是国家半导体产业基金和国资投资公司,另外长江存储作为运行管理方,也肯定会拿到一部分股份。  

他估计海陆丰公司这200亿,只能占10左右的股份。  

当然,这并不代表海陆丰公司就亏了,因为民勤精密仪器公司51的股份是海陆丰公司的。  

这个精密仪器公司剩下的49股份中,长江半导体只拿到了7的股份,凉州国资投资公司10、中微半导体8、其他几个出人出力的合作企业拿到了24的股份。  

未来国内的半导体产业链之中,替代光刻工艺的滴胶工艺,这个工艺的生态位就由民勤精密仪器公司主导。  

聊了一会,陈南贤才挂了电话。  

“江院士说了,他们作为设备供应商就可以,然后打算投资我们的半导体代工公司200亿,作为单纯的财务投资,并不打算进入半导体生产。”  

杨士凝暗中松了一口气,幸好海陆丰公司没有想法,要不然就麻烦了,毕竟海陆丰公司在国内的地位太特殊了特别是他们长江存储这种国营企业,肯定不想得罪海陆丰公司背后的江淼。  

刘休昆眯着眼说道:“陈董,我认为我们不要马上公布技术突破。”  

而陈南贤也随即明白了他的想法:“你是想将一部分设备凑齐之后,才发动猛烈进攻?”  

“嗯,现在外界并不知道我们已经成功了,我认为没有必要马上公布,毕竟现在公布了,一点好处都没有,反而会让西方势力反应过来,他们肯定会狗急跳墙,加大对其他设备的禁购力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