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产业兴替(中杯)(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拿到的田头收购价差不多就是每公斤4.8,5000公斤有2.4万元左右。  

“先听我说完。”李海冰摇了摇头:“红大麦克的预估零售价是每公斤12块钱左右,亩产在3500公斤左右,一亩差不多有2.5万元收入。”  

“这差不多吧?”  

然而李海冰却笑着提醒道:“小麦克的茎叶最多只有6吨,然而红大麦克的茎叶却有10吨,而且红大麦克秸秆的收购价格为1200块钱,小麦克香蕉、新大麦克香蕉的秸秆收购价格只有1000块钱。”  

听到这里,九指也反应过来了。  

“要不是你在山区,我是不会建议你种植红大麦克的,因为这个品种的植株高大,在平原受风会更加明显,很容易出现折断的情况。”  

当然,李海冰这样说,主要是他代入了普通香蕉的情况。  

其实无论是小麦克,还是红大麦克、新大麦克,它们的秸秆强度都高于一般的香蕉。  

原因就在于其纤维的强度高于普通香蕉,江淼单纯挑选这些新品种的时候,就着重考虑过增强其抗风特性,要增强香蕉的抗风特性,只有两个方向。  

其一,就是增强其纤维素强度。  

其二,则是增加秸秆直径。  

小麦克香蕉和新大麦克香蕉的秸秆,其直径比一般香蕉粗一点,而其纤维强度和黄麻差不多。  

而红大麦克香蕉的秸秆直径非常粗,是普通香蕉的1.5∽1.7倍左右,其纤维强度和马尼拉麻差不多,另外该品种的秸秆纤维素含量为28左右。  

这也是海陆丰公司要收购这些香蕉秸秆的原因。  

一吨红大麦克香蕉的秸秆,可以提炼出250公斤左右的类马尼拉麻纤维。  

同样一吨小麦克香蕉、新大麦克香蕉,则可以提炼出200公斤左右的类黄麻纤维。  

一亩红大麦克香蕉有10吨秸秆,差不多可以提炼出2.5吨类马尼拉麻。  

海陆丰公司收购这些香蕉结构,就是为了生产麻纤维,这些麻纤维的用途非常广泛,比如服装布料、麻袋麻地毯、农用麻地膜、麻绳等产品。  

在意外发现这些新品种香蕉的另一个用途之后,江淼就让科技事业部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麻纤维分离、加工项目,准备未来开设工厂提取麻纤维,用来生产各种麻制品。  

其中质量比较差的类黄麻纤维,可以用于生产麻绳、麻袋、麻地膜,供应给公司内部使用。  

那些开设的门店,就可以使用麻袋替代一部分塑料袋。  

而那些质量比较好的类黄麻和类马尼拉麻,则可以用来生产高强度缆绳、服装布料、树脂材料的强度增强填充纤维等。  

现在看来,香蕉和香蕉秸秆的纤维,价值是差不多的。  

经过李海冰的解释。  

九指决定种植红大麦克这个品种。  

其实小麦克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那就是它的生长周期非常短时,在琼州岛的热带环境中,夏季只需要五个半月就可以采收,冬季延长到六个半月,一年差不多可以收割两次。  

而红大麦克在琼州岛的夏季需要七个月,冬季则需要九个月。  

作为奢侈品的新大麦克,海陆丰公司并没有开放给种植户种植,而是自己种植,其生长周期和红大麦克差不多。  

签好了合同。  

李海冰并没有离开会山镇,而是去拜访了另外两个有合作意向的农户。  

有人想种榴莲,有人想种香蕉。  

目前琼州分公司在琼州岛上,除了自己管理的5万亩香蕉种植园、8万亩榴莲种植园。  

还陆陆续续签约了近八千户农民,其中榴莲种植户的种植面积为5.7万亩,香蕉种植户的种植面积为7.3万亩。  

这些种植户很大一部分是之前种植槟榔的农民,还有一小部分是种植橡胶树的农民。  

至于岛上大大小小的农业公司,他们还在观望之中。  

一方面是这些农业公司对于海陆丰公司的新品种和技术不太相信,不敢随便冒险,毕竟这些所谓的技术和新品种,连一个果子都没有结出来,他们自然不会随便下场。  

另一个原因,则是海陆丰公司对于签约种植的种植园管控太严格了,这让很多农业公司感到无法接受,特别是那些本身有经营水果连锁店的农业公司,更不会接受这种苛刻的管控。  

对此,海陆丰公司也没有表示什么。  

本来江淼就对于其他农业公司没有什么兴趣,海陆丰公司要控制产能和质量,就不太可能开放品种给其他农业公司,让他们砸自己的盘。  

加上水果之类的农产品,又不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粮食作物,海陆丰公司可以垄断得毫无顾忌,官方可不会为了几个水果种植企业,就让海陆丰公司开放种苗。  

而琼州省的地方管理层方面,对于海陆丰公司的动作,自然是看在眼里,但是他们已经收到了相关的通知,在知道了一些事情后,一个个都噤若寒蝉。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