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世界名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吕良把米依白送回新房小区后,便回学校上课。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不管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本心。  

吕良的本心是:要做人才,不做暴发户。  

他原本还想去找萧晴,但因为学习还是按捺下这心思。  

周五。  

一周的最后一天。  

吕良上完课后,只觉得又受教不少,距离人才又近一步。  

然而圣人还说过,温故才知新。  

这是什么意思?  

吕良联想到,自己一直跟其他女人相处,冷落了萧晴这个白月光。  

这种学习方法是不对的。  

温故就是要找旧女友温存,这样面对新女友时,才能问心无愧。  

不愧是圣人,想得就是周到!  

吕良想到这,迫不及等就要去找萧晴了。  

他先是发信息给蒋涵:晴晴在哪?  

蒋涵:不知道,不过她约了陈可心,应该还在学校吧?  

吕良:你怎么不跟着?  

蒋涵:那两个人说话,都是些什么傻逼说,打钉说,说的都不是人话!  

吕良:那你也要帮我看着啊!  

蒋涵:姐妹友尽,你自己搞定吧!  

吕良:你还是我妹妹吗?  

蒋涵:当然是啊,我这不就和李芸约好到你公司,帮你接待新人啊。  

结束微信对话。  

吕良一脸懵,这信息量有点大。  

傻逼说?打钉说?  

他仔细一琢磨,才明白过来。  

萧晴和陈可心,一个是文青少女,一个是未来的哲学少女。  

估计是在说莎士比亚和但丁什么的。  

确实不是人话。  

而他公司的新人,则是邱小萌。  

吕良和李芸说过,给了她联系方式,让两人联系。  

想来是周末,邱小萌和李芸就接头了,蒋涵闻风也过去凑热闹。  

这么一想,蒋涵不仅反骨,还不肯安心当间谍?  

头疼!  

还是要自己出马!  

蒋涵说萧晴还在学校,应该是真的。  

想到这,吕良马上赶去找萧晴。  

另一边,蒋涵与吕良聊完,神色恹恹。  

最近萧晴和陈可心好上了。  

这要从萧晴和吕良,在羽毛球馆见面那天说起。  

本来那天见完面后,萧晴回宿舍,突然神采飞扬,开心到骨子里。  

她开始帮蒋涵手洗衣服。  

蒋涵乐见其成。  

因为萧晴情绪一波动,无论是开心还是伤心,都要帮她手洗衣服。  

想来是和吕良复合,这才高兴的。  

结果才过一周,萧晴情绪又变了。  

然后不知怎么回事,突然和陈可心聊天上瘾。  

两人日聊夜聊,看得蒋涵都吃醋了。  

女孩子间的友情,有时和谈恋爱一样。  

原本两方交好,结果有一方移情别恋时,另一方会和失恋一样难受。  

蒋涵便是如此。  

因此她开始嫉恨上陈可心。  

同时,她也放弃萧晴,准备转投李芸。  

原本蒋涵和李芸,就是好朋友,只是因为距离和家境问题,才若即若离。  

萧晴被陈可心抢走后,蒋涵意外地发现,由于吕良开公司,李芸经常来,距离骤然接近,便想着去重修旧好。  

旧情已逝,各有新欢。  

吕良无意间的举动,促使两个女孩的友情分崩离析。  

古文有云: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说的便是塑料姐妹花。  

且按下不表。  

吕良找到萧晴宿舍时。  

正好见到萧晴和陈可心有说有笑,并肩向外走来。  

吕良本能地惊慌,但随即释然。  

目前,他和萧晴是分手状态,与陈可心也达成渣男协议。  

莫说萧晴发现不了,就是发现了,又能如何?  

吕良这一想,问心无愧,坦坦荡荡,便也朝她们走去。  

走到一半,吕良突发奇想,站定,然后双手向内,放到头上。  

他朝她们比了个大大的爱心,口中笑喊道:“在这!”  

二人一见是吕良。  

陈可心有些惊喜,好久不见甚是想念,但有萧晴在,便压抑下来。  

萧晴见了他,则板着脸,高冷起来。  

那次重新约会三天,吕良突然就消失无踪。她还傻傻地在操场等了两个下午。  

当然是等不来。  

后面,萧晴越想越气,越想越窝囊,竟比失恋那时还难受。  

她忍不下这口气,便跟陈可心说了,于是两人就吕良这个话题,兴趣盎然地聊起来。  

陈可心不是坏女孩,没有为了抢吕良,就故意使坏。  

他只是分析吕良肯定在憋坏招,让萧晴防着点。  

萧晴想想也对,吕良总是耍无赖。  

于是,两人便开始商量,以后吕良如果再出现,要怎么对付他才解气。  

萧晴虽然阴着脸,但还是和陈可心,走到吕良面前。  

吕良笑脸以对,又伸出双手,用食指和拇指,向萧晴比了两个小爱心。  

他心里暗想,一人一个,反正看不出来。  

萧晴见吕良嬉皮笑脸,心里想着与陈可心商量出来的对付方法,便没有出声。  

陈可心知道吕良在使坏,想着他是渣男,还当面如此,顿时没心情搭理。  

两女轻蔑地看了吕良几眼,便手挽手越过他,走了。  

“晴晴,你们要去哪?”  

吕良追上去,笑着问道。  

“不关你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