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训罪落马(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你得庆幸自己没有“玄阳正气”,不然你看她会不会让你跑路。  

不涉及她的根本利益,要你留下,也只是凭白增加一个玩物。  

她活了一百多万年,还掌管一座仙人洞天,不至于气量狭窄犹如“前世的霸总”,硬要玩“小东西,吸引了我的注意,哪怕只一丁点的注意力,也别想跑”的戏码。  

小羽心里吐槽,嘴上道:“天门的路,让他自己去走,你不用瞎操心。  

现在分别在即,我再传授你两门与《正气诀》相关的神通秘法。  

今后你面对蛮横武者时,不至于空有道理,没半点力量。”  

其实在抵达苟家之前,她已经将最新版的《正气诀》交给他。  

这次才分别半个多月,便再次有新的内容,主要是大泽龙宫之变,对两位天仙开启了灭杀之法,而灭杀之法与《正气诀》有点关系。  

如天蓬元帅这种拥有金仙实力的星君(天蓬并非“现代金仙”),她自身实力和境界不足,紫府推衍早早陷入卡顿;普通人仙武者,又没“灭杀”价值。  

现在对她而言,天仙“义父”的效果最好,她实力和境界不如天仙,但灭杀之法能缓慢推衍出来,不会卡顿太久,也不会瞬间推衍完成。  

一旦推衍出完整的天仙强杀之法,必定收获最大。  

针对大牙真君与钟山君,除了夺取龙宫浊水黄河阵困杀之法,紫府还推衍了另外一种正面强杀之法:呼名落马,一剑斩之。  

得到雪山老祖改良版的呼名落马,已过去半年,小羽基本练成了。  

其原理是,孕养一口“魇镇之气”,通过声音将“魇镇之气”打入对方识海,震散三魂七魄。  

这门神通有一个很大的弱点:敌人必须有三魂七魄,且魂魄不能太稳固,尤其不能灵肉合一,不然无法将三魂七魄震散。  

三魂七魄没有散开,敌人便不会眩晕坠马。  

就像雪山老祖所说:时代变了,如今随便在城里买一粒价值三十两银子的定魂丹,便能让魂魄稳如磐石,不受普通呼名落马神通的影响、  

所谓“普通版”,也是封神时期大放异彩的秘法啊!  

雪山老祖改良的呼名落马,对天仙也有一些影响。让他们元神动荡、精神恍惚,有一定几率在暴起发难时发挥奇效。  

嗯,只是一定几率。  

紫府推衍的暴起发难灭杀之法,会让几率提升为百分百。  

之后小羽继续推衍强杀之法,将“雪山老祖版呼名落马”改得面目全非。  

她不再孕养一口“魇镇之气”,而是养浩然正气,用“道理”将对方的心灵之不谐拆散掉。  

小羽将早已拓印了秘籍的灵玉递给苟交,等他大致阅览一遍,才道:“两门神通,分别是‘文胆如剑’、‘训罪落马’。  

说是两个神通,基本原理却差不多。  

都是养浩然正气,通过声音,将自己的道理打入对方心灵中。  

只要他是个人,无论他多邪恶,心中总有些善念;无论他多善良,心中总有一些邪念。  

人的心灵不可活和谐如一,所有念头皆光明,或者所有念头都黑暗。  

如此,人心中的光明与黑暗,便如同三魂七魄,有了间隙与区分。  

把你心中的道理化为剔骨刀,好似‘庖丁解牛’。  

你成了庖丁,对方的心灵是一头牛,心灵中的光明与黑暗,如同牛的肉与骨。  

当你对道理的掌控,精熟犹如庖丁,不用眼睛细看,也能用心,将对方心中的道德与罪恶区分开。  

道德之心与罪恶之心分离了,等于对方的灵魂被你分解了。  

如果对方只是普通恶人,你只是想震慑他,或者帮他领悟道理,则使用‘文胆如剑’。  

将他心中的恐惧、羞愧等情感切下来,让他对你恐惧,对自己的错误与罪恶羞愧。  

具体练法,我不细说,你自己看灵玉。  

关键是‘训罪落马’,只要你的‘正气堂’足够强,你的心灵境界足够高,你只要叫喊对方的名字,数落对方的罪行,就可以将他的心分成几十、甚至几百份。  

一个原本完整的灵魂,被拆解成几十、几百份,他不死也得瘫在地上,难以动弹。  

当你决定对敌人使用训罪落马时,最好斩尽杀绝。”  

原版呼名落马,利用了三魂六魄之间存在间隙的原理,将三魂六魄彻底拆分,人自然迷迷糊糊。  

小羽的训罪落马,却是利用人性的复杂,没有谁是纯正的恶,也不存在纯粹的善。  

善与恶共同组成一颗完整的“心”,以正气之快刀,如庖丁解牛般,将完整的心拆解成一种种正邪分明的本性。  

“心”不再完整,自然要迷迷糊糊。  

原版呼名落马养一口“魇镇之气”,算是左道邪法。  

现在好了,哪怕效果更加邪门、原理更加诡异,可它养一口光明正气,绝对是正道神功。  

“道长,你这门神通训罪落马,太精妙了!竟然用道理拆解敌人的内心,既能杀敌,还可以如晨钟暮鼓,帮别人明悟道理、寻找本性。  

太厉害了,如此精巧的技法,竟然能被人想出来,匪夷所思!”  

苟交越看神通秘籍,越佩服萝卜道长,脸上和眼里,都是崇敬之色。  

他自己就是修炼《正气诀》的高手,可他压根没往这方面想过。  

“我也是偶有所得,灵光一闪。”小羽笑得得意又心虚。  

她的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