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天劫将临(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道近在眼前的通透感。  

以她的能力和见识,早该明白这个道理。  

只是她野路子出身,从来没人跟她提过这些事,她自己也没真正在“天上一日,地下一年”仙境中悟道过。  

没经历过,凭空想象不出来。  

可一旦有了利用时间加速修炼的感受,再稍微点拨一两句,她立即顿悟。  

假如盘古世界是一台机器,日月星辰便是机器的核心零部件。  

机器的运转(斗转星移),代表了时间的流逝。  

这是盘古世界的真实时间。  

在洞天福地或者天庭中,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等于仙人生活一天,机器在仙人面前转动了365圈。  

而武道的本质,就是观摩机器的运转(观察大道的变化)。  

在一片绝对的死寂中,是不可能获得感动与感悟的。  

机器转动越快,变化越多,看到的、经历的变化越多,感悟自然越多。  

或许做不到天上悟道一日,相当于地上悟道一年。但效率提升十几倍、几十倍,轻而易举。  

唯一让小羽没想到的是,天劫的间隔时间,与盘古世界的“标准时间”无关,只由每个人亲身经历的时间决定。  

“如果你用时光神术,强行赠送某个仙人五百年,他还不得立即渡劫?”小羽道。  

韩功曹连连摆手,“小神哪敢对仙人使用这种神术?神术只能对凡人有用,仙人能立即察觉周围时光有变。只要仙人不愿意,随手就能破解。”  

小羽愣了一下后,也反应过来。  

时间加速不同于时间禁止。  

比如刚才盘古世界过去一瞬,她得到了几十天的时间。  

她都有几十天的时间了,当然有时间从容不迫地破解时光神术。  

比如,直接用仙法,干扰周围时光属性的神道法则。  

她不会时光神术,还不能干扰神术的正常运转?  

都不用说仙人,领悟了剑意的真元境武者,都能通过“天人合一”状态,以自身真气和剑意,创造一个武道意境,来影响周围神道法则。  

就像当年在天门镇,她还是普通武者,第一次遇到酆都无常时,便是用莲花剑意干扰他们的隐身神术。  

若有大仙能以时光仙法,直接困住敌人五百年,也没必要借天劫劈人,直接一剑劈死对方,不更省时省力?  

小羽感慨道:“时光还真是一把刀,只要有时光从身边流过,总会刻下岁月的痕迹。  

无论使用神术还是仙法,无论多借时光,还是被抽走时光。  

每个人能承受的岁月刻痕,始终固定不变。”  

即便她用功曹神的时光神术一瞬间“多赚”几十天,她也不是真的增加了几十天的岁月,而是提前将后面的时光用掉了。  

黑金刚被功曹抽走一个月时光,他也没少活一个月。  

他的真实寿元不变,但在外人看来,他的正常死亡日期,将推后一个月。  

现在,小羽真切认识到“天上一日,地下一年”,对神仙而言是多么宝贵的福利。  

“羽仙子,你还要不要多借几日时光?”韩功曹问道。  

“不借了。”  

再借天劫就要降临了!  

小羽指着桌子上的果品酒水,“这里的仙珍,你自己拿,能吃多少吃多少。  

但别想着不告而别。  

大泽龙宫周围有‘九曲黄河阵’,乱跑会丢掉小命。”  

很快,一天时间过去。  

这一天小羽不再“贷款时间”,只专心将自己领悟的阵法之道,转变成新的“九曲黄河阵”。  

她很想化为黑龙,从黄河入海口一直游到黄河源头,上下来回游几圈,真切感受黄河的神韵。  

小羽敢肯定,那时她的“九曲黄河阵”一定比现在强好几倍。  

不过,她没打算凭借“九曲黄河阵”对付金仙。  

目前用来进行“胁迫式自保”,倒是足够了。  

“上将李虹!”她高声喝道。  

鲤鱼精李虹扭扭捏捏走过来,抱拳行礼,“仙子,末将在。”  

呃,这个是真李虹。  

他一直都没死。灵魂虽被抽离,肉身却保持鲜活。  

为了不让他的法体变成一坨臭肉,小羽还经常放他的灵魂回归肉身。  

而魔眼鬼域中,大半个月的拷问生涯,他俩也算熟悉了。  

将敖氏龙族的浊水黄河阵,改成她自己的“羽氏·九曲黄河阵”后,小羽又将他放了出来,还命令他搜罗尚在大泽范围内的龙宫旧人。  

不仅抓了三四百个河妖壮丁,连龙女都逮回来几条。  

她当即册封李虹为上将军,为众河妖之首,在她一人之下,众妖之上,算是二把手。  

“你过去经常外出迎宾,对吧?”  

小羽嘿嘿一笑,道:“你也看到了,龙宫已经恢复了一些往日的盛况。  

我心情很好,打算举办一场大泽宴。  

举办宴会,不能没有嘉宾。  

当日也是你带着龙君请柬,去黄河两岸邀请田儋、叔孙通他们。  

现在我为龙宫之主,还是将此任务交给你。”  

李虹迟疑道:“田儋、叔孙通他们不是死在龙宫之变中吗?”  

小羽道:“只田儋和他的几百门客死了。叔孙通他们跟随河伯,去了上游的大河(河伯)龙宫。”  

河伯离开,一是大河宴结束,他也要回自家水府履行职责;二是为了避嫌,只吃大蟠桃,不染因果。  

带走叔孙通他们,是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