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正气诀(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随机推荐:  

苟交说出来的这番话,让小羽想到了自己的老师闵神医。  

其实苟交关于求仙寻道的言行,在这个世界并不奇怪。  

人总是向往最美好的生活。  

在小羽前世,大家想上清华北大,难道真是喜欢去那里当学生?  

还不是清北代表了更加美好的未来。  

苟交此时愿意为成仙付出一切努力,本质上和古代考科举、现代上清北一样的道理。  

难得的是他小小年纪,便有这么清晰的认知,还如此大毅力。  

他现在才十八岁,比小羽都小,三年前出来游荡,才十五岁。  

再考虑到他妖邪难侵的“光明心境”.  

即便他们之间没有奇怪的因果,他本人也够资格成为小羽研究“本性元明”的小白鼠。  

呃,小羽打算带着他去见识更刺激、更过瘾的魔幻事件,目的就是研究他的“光明心境”。  

先打破,再帮他重塑。  

之前的光明心境,是他自身智慧与操行带来的。  

相当于人长大后,力气自然变大。自然长大增长的力气,肯定不如修炼武功。  

要是能通过心灵修行,来重铸光明心境,必将更加强大且牢固。  

只有更强大、更牢固的光明心境,对小羽才有用。  

“苟生,你的信念与觉悟,我明白了。你的顾虑不算错,人鬼殊途,人妖殊途,人神殊途,人仙殊途.  

你若立志当个‘好人’,不该与任何异类有太多交集。  

尤其是你读书明志,心中有一片智慧之光。  

长期与妖邪鬼怪相伴,你之五感所见、所闻、所感、所听,都会改变你的心。  

你心中的智慧光明会渐渐暗淡。”  

苟交是个有慧根的人。  

小羽不打算收他为徒、度他成仙,也不会故意害他。  

也就没必要说假话糊弄他。  

苟交好奇问道:“智慧光明消失,会怎样?”  

小羽沉吟道:“你可读过佛经,了解佛教‘性空缘起’的理论?”  

苟交摇头道:“我只听说西方有灵山,也曾见过行脚僧,但平乡县附近没有寺庙,没有高僧大德,没人讲解佛法教义。”  

小羽沉吟道:“人刚从母胎里出生时,心灵如水晶一样透彻明净,为赤子之心。  

只是孩童没有智慧与阅历,这种‘明净水晶’很容易被改变。  

人在世间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种种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在改变最初的水晶之心。  

成年人的心,被打磨得更加适合这个世界。  

适合当事人的生存环境,但它不再是你的本心。  

它由种种根尘妄念编制而成,是锁住我们触碰真心本性的囚笼。  

比如,乡民进入城中打杂工,渴望赚钱买房子娶妻生子。  

买房子几乎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理想与执念,可他真的是需要那栋房子?  

他买房子娶妻生子,是真的为了有妻子有孩子?  

他真正想要什么、需要什么,他知道吗?他不知道,但他生活的环境告诉他,他需要在县城买房子,需要娶妻生子。  

心决定了性,性养出命。  

世界为我们编织了‘尘世之心’,也决定我们的命不由自己掌控,而是世界掌控。  

你想要的超脱轮回、跳出五行,便是在摆脱这种‘被世界掌控’的境遇。”  

苟交面上浮现顿悟之色,“原来如此!我一旦常常与妖魔鬼怪打交道,种种根尘妄念皆与妖魔有关。  

由此而编织的‘尘世之心’,沾染太多妖气、鬼气与邪气,将我心中原本的纯净光明之地全部占满。  

自然而然的,我的‘命’也因此与妖魔鬼怪相连。  

与妖邪命数相连,距离仙道会不会更远?  

至少我要破除根尘妄念,找到真心本性,会比光明心境未消失时更加困难。  

不能找到真心本性,无法跳出轮回、超出五行,也就不能成仙。  

如果我注定不能成仙,仙人当然不会收我为徒。”  

小羽有些惊讶。  

她跟一个学过佛法的人说这些话,对方都不一定能理解。  

她能说出这些话,也是两世为人,先得到乌巢禅师灌顶,自己又修行多年《多心经》,才有所感悟。  

苟交一个儒生,都没见过一个正经和尚,她刚一说出来,他不仅听懂了,还有了顿悟。  

“现在你明白为何过去三年都没遇到妖邪,等我告诉你破庙有邪祟,邪祟立即找上了你?”  

小羽有种强烈的感觉,这家伙是个“千年难遇的小白鼠”,错过了便再难寻到。  

苟交右手抚摸自己心口,表情奇怪道:“我的光明心境,竟这般轻易被打破了吗?  

如此脆弱的心灵,怎么跳出命运,超脱轮回?”  

小羽道:“所谓‘赤子之心’,便是如此了。只能激勇一时,经不起挫折。  

想要百折不挠,必须先打破赤子之心,以大智慧大毅力斩除根尘妄念,找到真心本性。”  

“噗通!”苟交双膝跪地,连连叩头,喊道:“大仙.不,佛爷,请您大发慈悲,度化弟子!”  

小羽将他搀扶起来,道:“苟生,你莫不是夹脑风了?我是‘奔雷手’萝卜道士呀!”  

苟交连连摇头,满眼热切地盯着她,道:“不,你一定是佛爷伪装成凡人。  

凡人说不出大仙的话。  

您在游戏红尘,也是在考验弟子,对吧?  

弟子已经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