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骨力浑(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场上第二强者,但他算是第二强的人仙武者。  

可哪怕有军阵之力加持,在和蒙毅、看似毫无技术含量地碰撞了四十几个回合后,他开始脱力。  

扛不住了。  

从力速双极中退出,他本人也节节败退。  

两万多匈奴精骑,犹如被泥石流冲击的房屋地基,速度不快,退势不可逆。  

若不是匈奴军中也猛将入云,只凭休各一个人,绝对支撑不住。  

“呜呜呜呜”  

十五里外,修建在山头上的匈奴营寨,传出嘹亮且高亢的号声。  

匈奴的预备队出来了。  

虽然只有一万多骑兵,却位置更好。  

先前在雁门关外,是秦军位置更高,从山坡上往下冲。  

这会儿追到匈奴营寨外,却是山坡上的匈奴骑兵以逸待劳,居高临下。  

即便如此,秦军也没撤退。  

双方仿佛两条百丈长的蛟龙,在血肉泥坑里纠缠在一起,拼命撕咬、摔打。  

是一种很有秩序的混战。  

只要兵道军阵没被打散,即便局部战场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整体上依旧泾渭分明。  

如果军阵被打散.充当匈奴先锋的黑狼骑兵,第一个被打爆。  

三千黑狼骑兵没有全军覆没,却直接在战场上死亡超过三分之一。  

军阵中的将士心态崩了、力气也耗尽了。  

调转方向,朝着营寨狼狈狂奔。  

在此时的战场上,黑狼骑兵绝对算得上精锐。  

之所以这么快溃散,主要是先前消耗过大。  

维持军阵之力也需要力量。  

施展军阵战技时,类似武者放大招,消耗更大。  

当初小羽和几十个妖儿妖孙在天河水涡中狂奔,都没怎么打仗,只维持军阵逃命,都要弄三班倒,让他们休息。  

战场上搏杀,力气和内力的损耗,肯定是最大的。  

之前黑狼骑兵与蒙毅单挑,蒙毅大概没损失什么精力,他们却化为“军神”形态,处于最高强度的状态中。  

等大战开启,他们便最先坚持不住。  

虽然担任先锋的黑狼骑兵衰了,溃散了,匈奴整体战局战场上的局势,对匈奴也十分不利,只是匈奴没全面大溃败。  

还是先前“泥石流冲击房屋地基”的比喻,他们在缓慢却坚定地走向大崩溃。  

小羽大致扫了一圈。  

即便在相互胶着的战场上,匈奴与大秦的战损比也超过了三比一。  

匈奴军阵与大秦军阵硬碰硬,谁都没有地利与人数优势时,至少要三个匈奴人,才能换一个秦人。  

“这仗没法打呀,秦军不仅更猛,还有雁门关,军队数量也更多。”  

小羽不太理解,今天的战场上,匈奴人在战术上没半点问题——至少她看不出来哪里有问题。  

今天战术完美,往日也不可能做得更好。  

那么,他们怎么坚持到今日,怎么敢来雁门关?  

大概未时过半(下午两点),一束血光从匈奴营寨门口射出,起初只有三尺长,不太起眼。  

它犹如一条迅疾又灵活的游鱼,在杂乱的战场上来回穿梭。  

“噗嗤噗嗤嗤”  

连续将五个大秦人仙将领切成两截后,它吸收他们的精血,膨胀到了三丈长,凶威滔天,势不可挡。  

竟直接冲撞已成型的军阵,强行斩杀军阵之主。  

若非蒙毅反应及时,那位名叫“李戡”的军头,就要被当场斩杀。  

李戡的二十个亲兵,有四个被贯穿身体,立即死掉,另有十人只是被血色刀气刮了一下,人就不行了。  

仿佛喝醉了酒的癌症晚期病人,摇摇晃晃从马背上倒下去,再没爬起来。  

而此时化血神刀是一条三丈长的鲜红匹练,纵横往来,杀伤范围太大了。  

关键是它不受血煞之气影响,反而能吸收血气增强自身,杀人越多威力越强。  

只有蒙毅和怀山侯等少数人仙军头能用“兵凶煞气”,挡住神刀的致命刀气,不让它祸害军阵中的普通将士。  

“撤,撤退”  

隔着老远,小羽都能听出蒙毅声音中的无奈和愤恨。  

鸣金收兵之声响彻战场。  

有蒙毅亲率大军殿后,匈奴人也不敢追。  

“难怪要专门找仙人对付张元,这家伙的确能凭一己之力改变战局。”  

如果是此战之前,小羽会觉得改变战局的是化血神刀。  

现在她再不敢小瞧张元本人。  

换成另一个人拿化血神刀,早在混战开始前,已经躺尸了,神刀也被夺走。  

神兵法宝很重要,能完美驾驭它们的人,更加重要。  

小羽朝匈奴大营方向看了一眼,悄无声息落地,躺在一众尸体中,成了一名脑袋被狼牙棒敲破的可怜战士。  

而在她躺下去的同时,边上另一位匈奴战士,身下大地仿佛成了一头怪兽,张开无形的嘴巴,将他吞入地下十米深处。  

这个匈奴战士,和“匈奴小羽”长得一模一样,受伤位置也相同——被秦人的狼牙棒敲碎了脑壳。  

秦军撤回了雁门关,但战场上依旧留下了一千多人的秦兵。  

匈奴人将他们当空气,完全不理睬。  

他们也不理睬匈奴人,只收拾战场上的尸体。  

匈奴人也在干同样的事儿。  

等了大概半个时辰,匈奴战士小羽,被匈奴人抬回军营内。  

很快就有一个“真·蒙古大夫”走过来,稍微检查一下她脑袋的伤势,包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