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兵道常识(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山军’,曾为大秦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休各的父亲头曼单于更是被封为‘代王’。  

如今的代邑王城,都是朝廷出资帮他修建的。  

青虹仙张元也在我神州的‘灵宝山’学艺。  

他的化血神刀原是灵宝山镇派之宝,被他偷了去,投靠了匈奴。”  

小羽眸光一闪,“听说西边,就是流沙域那一片,前些年也忽然陷入了动乱。”  

长青散人道:“仙子是说如今的西域十七国之乱,还是早年的西沙域三十六国之乱?”  

小羽叹道:“不都一样,都是原本听话的藩属国突然大乱?”  

长青散人缓缓摇头道:“还是有些区别的。西沙域的三十六国之乱,已经确定了,是西方佛教在搞鬼。  

北方匈奴、东胡、月氏,西域的十七国,动乱的原因各不相同。”  

“呜呜呜”  

雁门关城楼上,也吹响了号角。  

小羽和长青散人立即住了口,转头往后方看去。  

大概五千重骑兵聚在一起,领头的正是上将军蒙毅。  

他胯下坐骑也非凡品,好似麒麟与马的杂交,有马的体型,麒麟鳞片,脑袋却长得有点像龙。  

“开城门,随本将出去迎敌!”  

随着蒙毅一声高叫,城门“吱呀呀”打开。  

他也没发表一番演讲,直接打马冲了出去。  

后方五千重甲骑兵速度比较慢,慢慢走了出去,在城关下方的坡地摆出专门冲锋的“矢锋阵”。  

雁门关本就修建在山脊上,两边有高耸的山峰,如同大雁的两只翅膀,地势险峻,对防守一方十分有利。  

秦军都不用刻意做什么,只将骑兵带出城门,就是居高临下的最佳冲锋地形。  

蒙毅很猛,把五千铁骑留在城下,独自一人冲出去三四里地,一直来到黑狼军阵前。  

见到他一人冲过来,三千黑狼骑士不仅没趁机将他包围,原本松散的阵型反而往中央缩,缩成一团,步伐也迟缓下来。  

蒙毅打马加速,如同一枚炮弹,撞进了黑狼骑兵队伍中,一下子将四五个黑狼骑士撞得飞上半空。  

速度慢下来后,蒙毅继续挥动手中长戟,左劈右砍,又砍死了七八个黑狼骑士,才被一员匈奴大将拦住。  

那匈奴大将也骑着一匹黑狼。  

他的黑狼有三丈长,一丈多高,比普通的大象还要庞大。  

他手中弯刀与蒙毅的长戟碰撞了两下。  

“当,当”站在城墙上的将士,都觉得声音刺耳。  

黑狼将明显抵抗不住,后撤两步高呼,“黑狼啸月”  

“嗷呜”  

三千黑狼骑士连同他们胯下黑狼,都仰着脖子发出长啸。  

人与狼的啸声连成一片。  

长啸声中,他们的形体与气,也迅速连成一片,组合成一头巨型魔狼。  

雁门关的城墙与巨狼相比,都有些袖珍了。  

而且巨狼四只脚升腾一坨门楼大的黑色火焰,可以让它踏空奔驰。  

组合成黑狼军阵后,黑狼将没有选择直接与蒙毅硬碰硬。  

他控制巨狼猛地向后跳,跳到了十丈高空,然后脚踩空气,在小小的蒙毅周围绕圈。  

仿佛在寻找蒙毅的破绽。  

体型增大了千万倍,巨狼的奔跑速度更迅疾了。  

很快就绕了两圈,狼吻长啸,右爪朝着蒙毅挥击。  

蒙毅仿若闲庭散步,胯下麒麟马猛地一个加速,化为一道黑线,跨越了三十多丈的距离。  

“轰隆!”城门门板那么大的狼爪,落在他身后的地面上,刨出个十米深的土坑。  

这时麒麟马转身一个跳跃,跳起数十丈高,蒙毅手中长戟贴着巨狼腹部划过,将十多个黑狼骑士砍成两截。  

人和黑狼的尸体、鲜血,从天上洒落下来。  

巨狼又一个前跃,跳上数十米的高空,再次绕着蒙毅转圈,再次从自以为是破绽的角度,发出致命一击——依旧是挥动狼爪。  

而蒙毅又如之前,麒麟马速度很快,灵性更是超越凡人,与主人神形合一,极速冲刺,轻巧避开,转身一跃,长戟挥动,鲜血泼洒。  

一如之前的重演。  

小羽渐渐看出来一点门道,有些惊讶也有些失望,道:“黑狼骑兵的将领不太行呀,军阵操控太过粗暴简单,不够灵活细致。”  

长青散人接不上这话。  

因为他不懂军阵之道。  

他还有些怀疑飞羽仙子不懂装懂,只在心里想,不好明说。  

毕竟他不懂军阵之道,至少明白对面黑狼将有多厉害。  

边上被称作“怀山侯”的双刀人仙,露出不太认同的神色,道:“黑狼骑兵的统领是匈奴悍将,也是匈奴王庭的‘万骑长’,号称‘黑狼王’的左敦。  

别说在匈奴部落,即便是放在整个天下,左敦也是罕见的兵道天才。  

飞羽仙子现在觉得他不济,是因为他面对的是蒙将军。  

而且,军阵本来是用来对抗军阵,或大部军团的。  

蒙将军实力强大,胯下天马步伐灵活,庞大的军阵自然显得笨拙。”  

并不是组成兵道军阵,将阵内将士的精神意志与精气连接一体,就能变成堪比“高达”的“军神形态”。  

如左敦这样,三千黑狼骑仿佛合体变形,变成一只三十多丈高、百丈长的怪物魔狼,是军阵之法大成的象征。  

当年小羽在飞仙渡遇到的烈阳侯,军阵化为火龙,还能看到将士们的行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