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仙友们(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迎祥府!  

可相比迎祥府,她又更向往中华神州。  

如果没遇到,或者没能力,也就罢了。  

她刚离开昆仑山,直接降落在雁门郡,正巧遇到蒙霍,岂非天意?  

何况这天意还颇合她意。  

如果这就是天数,她乐意接受。  

今天的天气很不错。  

不仅连续数日的雨雪停了,太阳也早早从东方升起,碧空明澈干净,仅有几朵白云,能一眼看到百里之外。  

小羽独居一座小院子,院子里也没一个仆人。  

这会儿她走出厢房,穿过院子,打开了大门,才见到门口立着两个“兵马俑”。  

明明在西蜀见到的秦人都很正常,可代县的秦人,尤其是兵将,穿上了军服,看起来特像兵马俑。  

不仅是服饰、发型与长相,精神面貌上也有一种大秦特有的严肃与规整,很“兵马俑”。  

“拜见飞羽仙师!”  

见到小羽推门而出,两位士兵立即抱拳弯腰行礼。  

小羽点头示意,问道:“是不是匈奴人来了?”  

左手边的中年士兵道:“匈奴人出动了,刚才的号声代表骑兵离开营寨,这会儿应该正在朝雁门关靠近。”  

小羽道:“现在蒙将军是在城门楼上,还是准备出关迎战?”  

中年士兵迟疑道:“是守是攻,小的也不清楚。仙师可要小的去营内询问?”  

小羽点了点头,“你去问一下,似我这等前来助拳咳咳,前来助阵的炼气士,该去何处候命。”  

中年士兵听闻此言,反而停住脚步,道:“若仙师是问这个,倒是不用去打听了。  

将军早有吩咐,根据仙师们自己的意愿,可以去军营与大队兵马一起出发,也可以直接上城楼。”  

雁门关在代县境内,军营就建立在北城门与雁门关之间。  

因为长城军团常年驻扎于此,军营并非帐篷。  

有帐篷,但以土石建筑为主。  

小羽居住的小院子,原本就是为随军奇人异士准备的。  

站在门口,能看到不远处军营内的动向。  

见军营内战马嘶鸣、人员杂乱,小羽也没进去“人挤人”的打算。  

“直接去城关。”  

“小的为仙师引路。”  

第一次去城关,小羽不好乱飞,就任由两位战士在前面开路。  

路上有很多人和马。  

有民夫也有将士,普通县城居民比较少。  

他们的动作既混乱又秩序。  

成千上万人,并没有整齐划一,令行禁止,远远看上去,仿佛煮沸的一锅汤。  

可仔细一一分辨,他们虽然乱,却不是个体混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队伍,每个人也跟着自己的队伍行动。  

只是队伍规模比较小,或五人为一伍,或十人一队。  

五十人的中队,和一百人的大队,最为常见。  

千人一起行动的很少,万人军团.至少在军营附近,一个也没见到。  

因为队伍多且杂,需要大量的传令兵穿梭其中,大声的喊口号、使劲挥舞旗帜,比菜市场还要嘈杂。  

其中还夹杂了大量的战车、牛马。  

每个战士都忙得(挤得)发髻濡湿,头顶冒热气,嘴巴和鼻孔也呼哧呼哧喷白雾。  

牛马走在路上,拉出一坨坨热气腾腾的粑粑。  

原本夯实的地面,因为化雪变成了浅浅的泥浆路。  

战士与战马在上面奔跑时,发出吧唧吧唧的声响,还溅起一坨坨黑泥。  

说来也怪,现场乱糟糟,可等小羽穿过四五里直道,爬上宏伟的城门楼时,城门后方已经集结好两个万人军阵。  

看着乱,其实效率极高。  

从将军到小兵,似乎都明白自己该干什么,不明白的也有明白人管理。  

“可是飞羽仙子当面?贫道长青散人,稽首了。”  

小羽刚爬上城关,楼梯口便走过来一位面带笑容的老道士。  

道士大鼻子小眼睛,头发花白且稀少,道髻很小的一个揪揪,脸颊却如婴儿一般红润白嫩,配合他和气的面貌,一点也不违和。  

和小羽一样,他也背着一柄宝剑。  

可小羽只背着一柄剑,两手空空,老道士左手抱着个渔鼓,右手拿着个拂尘。  

说话的时候,他还用手指轻轻敲打渔鼓,很有节奏感,右手的拂尘也轻轻挥动,仿佛在驱赶隐形的蚊子。  

小羽也笑着朝他作揖行礼,道:“我就是飞羽。先前听蒙霍将军说起过道兄,只是我初来乍到,不好意思叨扰道兄。”  

“哎,打扰什么,仙子真该早点来找贫道。贫道与几位仙友整日论道,就差你了。”长青散人道。  

两人没说几句话,有一朵仙云,从代县县城的方向飘过来。  

仙云上有两女三男,一共五个仙人。  

不是西蜀那些自吹“仙人”的奇人异士,包括长青散人在内,他们都是真仙。  

仙云上“鸡冠头”的仙姑,还疑似天仙。  

她气息内敛,暂时确定不了实力上的强弱,但她的气,极纯且清。  

小羽朝她的头发多看了两眼。  

还真是人如其名,头发不仅梳成了鸡冠头,还染成鲜红色。  

鸡冠仙姑并非将两边头发剃光,只留中间一撮毛的“莫西干发型”。  

她是将刘海和鬓发都朝中间梳,扎成个鸡冠形状的发髻。  

哪怕是鸡冠头,也十分古风、国风,顶多算非主流的国风。  

在长青散人的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