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进入瑶池(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宫殿地基都塌陷了一大块,恐怖如斯!  

但它太沉重了,专门锻体的人仙,也完全拿不动。  

只有蜀王和太子能拿起来,却十分费力,内力、体力和精神力消耗特别大。  

折腾了小半年,老蜀王精神枯竭,把自己弄驾崩了。  

太子继位后,不敢再胡乱尝试,干脆将神印封存在盒子里,单纯当一件镇宅之物,保护自己不受妖邪侵害。  

“胡宝,里间是不是有什么声音?”  

外间批阅奏折的新蜀王,放下御笔,皱眉对边上的太监说道。  

新晋蜀王是三王子李荣泰,二王子李荣礼因为与李荣基一母同胞,早就被流放边疆。  

胡宝怔了一下,偏头侧耳细听,什么也没听到。  

“王上听到了什么?”  

“寡人也不晓得,好像又没有声音了,但寡人心里颇为烦躁。  

你去里间瞧一下,莫不是有老鼠在啃什么。”李荣泰有些烦躁地说。  

胡宝立即小碎步,迅疾却无声地进入蜀王的卧房。  

“啊,大王,宝玺在发光!”太监尖着嗓子叫道。  

李荣泰也是“真元境大佬”,闻言一个箭步冲了出去,眨眼间也进入卧室。  

“怎么回事,宝玺为何发光?”  

他快速从腰间摸出钥匙,将锁打开,然后伸手去抓印玺。  

很轻松,他将印玺拿了起来。  

可他却面色大变,惊怒道:“这是怎么回事,印玺为何在漏气?羽宰衡凝聚的强大龙气,这会儿都快泄光了。”  

“啊,主人,你的不周山主神,竟然在吸收龙气?”小强惊呆了。  

主人的仙武主神不仅没有被龙气击溃,反而在吸收龙气,变得.它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有种直觉,不周山主神和昆仑山之间融洽和谐了很多。  

“嗖!”不周山主神往下一缩,又进入了小羽体内。  

小羽睁开眼,表情奇怪道:“我竟然在这儿感应到了西蜀的龙气。昆仑山不愧是‘龙根’,太神奇了。”  

小强疑惑道:“难道刚才不周山主神,吸收的不是昆仑山中的龙气,而是西蜀龙气?可西蜀距离这儿几十万里。”  

“昆仑山是龙根,与天下诸国龙脉相连。万国龙脉之气相互融合,才成就此地与万水之精阴阳调和的祖龙之气。”  

小羽又闭上双眼,继续与昆仑地脉中的龙气交感。  

当初她在西蜀当宰衡时,整个西蜀天地人三才之气化为一条龙蟒。  

龙蟒身体的每一个微小部位,都对应西蜀境内的一片区域。  

然后她就在想,昆仑祖龙之气在她眼前幻化的巨大盘龙,有没有可能也是每一个部位,对应天下某一条龙脉?  

如果这一猜想成立,昆仑祖龙身上,必然存在一个鳞片,代表了西沙域的蜀国。  

她尝试与盘龙交感,从盘龙的龙头到龙尾,一点点感应。  

果真在下腹某一点,找到了熟悉的龙气。  

扯淡的是,那龙气也感应到她的存在,变得极为欢悦。  

仿佛留守儿童见到过年拖着行李返家的老父亲。  

怯生生确认身份后,立即欢呼雀跃,投怀送抱。  

等抱在怀里(吸入不周山主神),小羽才发现,投怀送抱的是存放在西蜀龙气中的“元始煞气”。  

最初的元始煞气只是类似元始之气,是地煞之气的老祖宗。  

元始之气可以演变成各种天地元气,元始煞气可以演变成各种地煞之气。  

除了让小羽变成“巫人”,体魄极强,没啥特殊效果。  

她当然不愿变成巫人,通过宰衡印,将元始煞气放在西蜀龙脉中。  

元始煞气与龙气融合成“元始龙煞”后,宰衡印便蜕变成“拍神砖”,专门针对吸收众生香火愿力的神道众。  

再次让元始龙煞发生质变的,是小羽莫名其妙获得了“人王之权柄”。  

融合了龙气的“元始龙煞”,可以承载人王之权柄!  

这才是元始煞气最强大奇迹效果。  

羽宰衡都离开了西蜀,依旧有一小部分人王之权留在印玺中。  

离开了西蜀,羽宰衡本人都无法再次激活人王之权,可现在古怪的元始煞气,又将权柄带了过来。  

这一小部分权柄,比小羽担任宰衡时,要少了八成!  

可仅仅这一点权柄,让昆仑山脉内部的人道龙气,不再排斥她。  

毕竟“人王”就是人道之首领,昆仑山脉中的人道龙气,只会对人王之权万分顺服。  

“如果我是中华人皇,来到了昆仑山,王母娘娘还不得把我当贵宾.”  

这个念头刚一出现,小羽便想起另外一件事:王母娘娘似乎特喜欢招待人皇!  

不仅仅是周穆王,盘古世界很多人族大帝,都见过王母。  

都不用说别人,只说早前在凤栖崖上见到的逐日帝君,他活着时便收到过王母娘娘的邀请。  

嗯,逐日帝君是个死鬼,鬼仙。  

以太阴炼形恢复人类形体,外表看起来与生人没区别。  

小羽心里很想继续研究“元始龙煞”与祖龙之气的反应。  

她感觉里面一定还藏了大秘密,可她没时间了。  

当初之所以放弃元始煞气,是因为元始煞气入体后,立即与她体内的血脉结合,还将她体内的“清盈之气”往外排。  

现在承载了人王之权的古怪元始龙煞,也是一个德行。  

很想扎根她的身体,与她彻底融合。  

似乎所有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