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擒星拿月(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太多”,她心里在想:水应该少一些。  

然后神奇的事发生了,她自身的“元始之气”竟与“先天一炁”交感——仿佛连线,有了信息传递。  

“水”真的开始减少,其它元素开始增加。  

她的意志,是此时“鲸墟混沌”中唯一的“自我意志”。  

她的气与演化世界的先天一炁交互。  

她相当于成了“代理·天道”!  

大道法则依旧不理睬她。  

她无法控制法则(制定标准、研发技术),只能当个生产商。  

小羽尝试减少水,让四元素、五行,都达到均衡。  

可她很快遇到麻烦,四元素和五行之气,都无法平衡,“水”必须更多.除非她消耗自己的“元始之气”,用自己的“元始之气”来演化成“水”之外的其它“气”,让四元素与五行达到平衡。  

小羽竟从“先天一炁”中感受到一点渴望。它不完整,渴望她用元始之气来补完自己。  

但小羽只是来观看小千世界诞生的,没打算自己创世。  

尤其不可能牺牲自己去创造世界,她没这么伟大(愚蠢)。  

她此时找到了“真心”,在以“真心”看混沌世界、也掌控自身。  

“真心本性”最“真”,完全不受根尘妄念的影响。  

小羽不为所动,丝毫不受“成为创世神,创造一个世界”这一念头的诱惑。  

嗯,她这会儿是“真佛”,不是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的“半佛”(假佛)。  

她心中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一切根尘妄念如同灰尘,可她心里“空”了,连明镜都没有,怎么污染她,影响她?  

她岿然不动,各种“气”的配比确定不改了。  

地水风火自然而然就演化成为天穹与大地(包括陆地与海洋)。  

小羽看到了周天星斗的诞生。  

盘古世界的星辰,皆为大道规则的物质(能量)显化。  

说白了,这个世界的星斗,就是一坨坨活生生的大道规则。  

大道法则以物质形态存在,便成了发光的星辰!  

故而星辰的运转中,蕴含了世界运转的规则。  

“中古封神”大战的主要原因,自然是十二金仙身上劫气太重,杀劫临身,不得不主动应劫。  

但封神的目的,却不是整个三界大发慈悲,帮区区十二金仙完成杀劫。而是在他们应劫的过程中,挑选一大批“良家子”去天上当“天神”。  

让防风祭去天河水师当天兵天将,他死活不愿意;若让他去某个星辰上当“星主”(星君),他必定受宠若惊,屁颠屁颠前去应聘。  

凡间的葛庆,当个地府阴神,都乐开了。去天庭当天将,是他想都不敢想的好事。  

道理是一样的。  

对闻仲、三霄娘娘、赵公明等中古大佬来说,去天上当星君,和防风祭去天河水师当天神一样的感觉,都不愿意自降身份、放弃大前途,去低身俯就。  

可天庭需要人啊!  

天河水师需要大兵填线。天上的星斗,需要星君来“合道”。  

周天星斗大阵,是三界安全的保证。星君归位,大阵才完整,这符合盘古世界众生的总体利益,是最大的“大局”,道祖都必须服从。  

道祖的利益也在其中。  

因为星辰本身就是大道规则的显化,此时在鲸墟,直接将盘古世界的大道法则,投影到鲸墟的天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日月星辰。  

离火之精气汇聚在盘古太阳的投影中,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轮大日。  

坎水之精(太阴之华)气汇聚在盘古月亮的投影中,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轮月亮。  

金木水火土五行精气汇聚,组成二十八星宿。  

接着各种各样的气汇聚,在日月与二十八星宿周围,演化成各种小羽熟悉或陌生的星辰。  

所谓星辰之力,并不是特殊的“星光元素”。它们依旧没有脱离阴阳五行的范畴,只不过力量显化的方式更本源、也更加高端,蕴含更多的大道规则。  

用普通人的篝火、奇人异士的火法、回禄天神的灾火、太阳真火举例。  

普通人升起的篝火中,连火灵力都极其稀少。  

奇人异士的火焰术法,顶多算一种小“术”。  

回禄天神的灾火则蕴含了神道法则,是大“法”,已经很强。  

星辰中的太阳真火,则蕴含了大道之力。  

同样是五行之中的火,星辰之力可以直接撬动大道,因为星辰本身就是一种物质形态的大道。  

看到日月星辰在自己眼前孕育、凝聚、成型,等于看到日月星辰代表的大道在面前演化,小羽像闻道而喜的悟空。  

虽没真个抓耳挠腮,却念头异常活泼通达。  

无数感悟与欢悦的念头,如同爆米机里的米,“嘭嘭嘭”爆发。  

“气液混合态”的她,忽然抬起右手,对天上的太阳使用了“袖里乾坤”。  

这个动作并非“理智小羽”仔细思索后,做出的决定。  

而是一种情感爆发下的冲动。  

就像老人见到孙子朝自己扑来,他下意识抬手摸孙子脑袋,并没什么特殊的目的。  

对太阳使用袖里乾坤后,“理智小羽”立即上线。  

她十分懊恼:“我在犯什么蠢,这可是太阳,我怎么可能——”  

懊恼的念头都没转完,她的手掌处传来无比恐怖的吸摄力,整个天空都开始摇晃。  

天上的星辰日月,如同挂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