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益易之道(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发,九年易形,筑基完成。  

听着有点像仙武功法中的“易经锻骨”。  

其实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增强、进化。  

这里的‘易’,是变化的意思。  

用“易气”举例。  

易气是将体内的“气”,转化为五行之本源。  

无论人的真气有多少种属性,它们的根源都是阴阳五行之气。  

小羽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便完成“易气”。  

她的丹田气海中央,凝结了一枚“元始之种”。  

是“元始天尊”的那个“元始”,而非“原始”。  

意思很明确,一切之初。  

有了这枚元始之种,小羽的真气可以变化成任何属性。  

简直是仙界的《小无相功》.不,比小无相功还要厉害。  

小无相功只是模拟各类武功,小羽的真气是真正变成任何属性,任何她熟悉的功法真气。  

当然,变化也有极限,模仿对象的真气能级,不超过她自身的真气能级。  

否则将只有气息相似,无法达到同样的效果。  

比如黑金刚体内的妖气。  

小羽很熟悉黑金刚的力量,黑金刚真气的能量等级又远不如她的。  

她心念一动,立即浑身妖气滔天。  

体内的真气全转化为妖气,和黑金刚的妖气一模一样。  

黑金刚本人都分辨不出真假,因为这就是真的。  

单单完成“易气”,她的实力便增加了一倍不止。  

之前她使用各种剑法,都无法百分百发挥自身境界的全部威力。  

因为内力属性不匹配。  

毫无疑问,《五雷将军剑》要发挥最大威力,最好修炼《五雷将军剑》本身的内功心法,雷属性的内功。  

小羽传授了朱玲玲《五雷将军剑》,没单独传授她《太极长春功》,因为不需要。《五雷将军剑》有内功、有剑招、有剑意、有主神。  

仙武五大要素“心神意气体”,只缺了心诀,是最顶级的仙武。  

可小羽自己使用《五雷将军剑》,只有剑招、剑意和主神,内功依旧是《太极长春功》。  

很显然,她不能完全发挥五雷将军剑的真正威能。  

现在完成“易气”,她的真气可以千变万化。  

只要她所熟悉的“气”,都能立即变化出来,和原本的没任何区别。  

三个月“易气”。  

九个月“易血”,十一个月“易精”,十三个月“易脉”,又三年时间过去。  

小羽已经在蓟河水府待了五年,如今也有十九岁,长成个大姑娘了。  

易血、易精、易脉,和易气类似,都是变化,不是单纯的“进化”增强。  

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神,神化为液(髓液),液化为骨。  

究其本质,血、精、神、髓、骨,皆为“气”。  

易血、易精、易脉,都是在进一步深化“气”之变。  

当然,不同境界肯定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和变化。  

比如,练成“易血”后,小羽几乎不会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流血。  

她的血也能变化成不同人、不同生灵的血。  

例如,她取青龙之精血,深入研究后,自己的血也能变成龙血。  

“奶奶,你可是要找什么,或者要叫谁过来?”  

这一天,看到小羽推门而出,守在宫殿大门口的龙虾兵立即殷勤询问。  

现在小羽住的是华丽宫殿。  

来到蓟河水府仅仅三个月的时间,黑金刚便带着四十九个河妖,为干娘建造了一栋规模堪比紫禁城太和殿的华丽殿堂。  

能有如此效率,多亏过去百年岁月中,流沙河玄龟河神隔三差五召集麾下众水妖,帮自己扩建水神府。  

黑金刚和众妖孙经常去水神府服徭役,对这类基建工程十分熟悉。  

都形成了肌肉记忆。  

挖石头,将石块修整成砖块,打地基,砌墙.他们干过太多次。  

宫殿修好后的五年里,小羽基本上一个人住在空旷大殿内默默潜修。  

不是不出门,只是每次她出门,必定有事吩咐。  

所以一见到她,龙虾精立即过来询问。  

“我闭关结束,今天只是出来走走,你继续打瞌睡吧。”小羽道。  

说是给羽奶奶站岗,其实龙虾精以及别的轮值守卫,都是在大门口睡大觉。  

大虾没有回去打瞌睡。  

奶奶结束闭关,要出来闲逛,他不殷勤侍奉,反而去门口睡觉,怎么睡得着哟!  

“奶奶,你要去哪?我来给你领路。”  

“我今天清闲,随便走,没有目的。”  

小羽一边下台阶,一边环顾四方。  

此时蓟河水府已经大变样。  

地形上不再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原。  

她居住的大殿两边,还修建了八栋规模略小的房子,并不都是住人。  

事实上水妖不太喜欢在岸上居住。  

八栋大殿,一间是学堂,一间是宿舍。  

过去几年,小羽也会抽空教他们读书写字。  

读道经、读佛经,读儒家经典,学习做人的道理这会儿学堂空荡荡,只门口坐着个水蛇精“小绿”,拿着一本书,摇头晃脑在高声诵读。  

听声音,读的还是《尚书》。  

余下六栋都是仓库,里面存储了粮食、草料、灵药、酒、布、桌椅等杂物。  

布是几个女妖纺织的,书.纸张也是小羽教他们制造的,酒水倒是他们自己酿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