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大局已定(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小羽在小梁河、清水河、梁河、黑龙河,四条大河小河里一共找到842个地下水脉入口。  

大概只有13个水脉入口能进入“深渊”——比地下水更深的地下水网,与地面的平均距离超过千米。  

这不是小羽自己一拍脑门,想出来的“深渊定义”。  

她身边还有胖孙子。  

螃蟹也不懂得如何精准定义“深渊”,可它跟随黑金刚逃难,至少知道黑金刚所在的地下水脉网络,大概有多深。  

最低三百丈,最深可达三千丈,距离地表超过万米!  

那种深度,黑金刚它们都感到莫名恐惧,不敢久留。  

小羽手持胖孙子,用它当测量器,对地下水脉进行了简单的“上中下三层”定义。  

上层地下水脉,就是井水的深度。  

比农家水井要深一些,距离地表不超过百丈。  

河中、湖泊里的鬼神、水神,大抵活跃在这一层级。  

中层被小羽确定为“深渊”,也即是万米之下。  

下层是在十万米之下,“妖”迹罕至。  

天门镇、迎祥府附近,与河道相连的地下水脉,绝大多数都是“上层井水”。  

当然,“井水层”也可能会连接“深渊层”。  

小羽找到的13个水脉入口,是地表河水直接联通中层的“深渊层”。  

直接连接深渊层,不需要在“井水层”遨游,也就避开了可能藏在“井水层”的“井神”、巡河夜叉、湖神、河神、野生河妖等。  

按理来说,小羽才四更天下水,在第二天中午前,能找到这么多地下水脉入口,必定是“寻灵捉脉”神通修炼得十分顺手小羽的确很快上手“寻灵捉脉”,短短七八个时辰,已经小成。  

但她和“寻灵捉脉”这门神通,其实很不契合,修炼起来也不顺手。  

事实上,她此时练成的“寻灵捉脉”,对比原版“寻灵捉脉”,已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小羽不是照着神通秘籍的原文修炼。  

很不好练,鲲鹏血脉对真龙的“寻灵捉脉”有一种天然的抗拒。  

鲲鹏翱翔天空、沉入大海,都突出一个“大”字。  

而“寻灵捉脉”却是泥鳅钻洞,突出一个“小”和“巧”。  

小羽不是在贬低真龙,认为龙如泥鳅一样,在地下水脉中“打窝子”。  

在寻灵捉脉方面,真龙应该比鲲鹏更强。  

龙的特性是: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鲲鹏只能大,很难小。  

因此,觉醒鲲鹏血脉的小羽,和“寻灵捉脉”其实不怎么契合。  

但鲲鹏也有自己的“寻灵捉脉”。  

所有水下生物,包括擅长潜水的人类,都有在水下辨别方向的天赋。  

这种天赋都可以称之为“寻灵捉脉”。  

区别只在于天赋的高低。  

小羽顺应鲲鹏血脉的本能,对真龙的寻灵捉脉,进行了自适应化调整。  

因为遵循血脉本能,过程比较容易,修炼起来也很快。  

只说结果。  

真龙的寻灵捉脉,相当于打开高德地图,将地图放大到极限,连街道两边的店铺名字,都显示了出来。  

但屏幕就这么大,显示的范围变小了,可能容纳不了半条街。  

小羽的鲲鹏版寻灵捉脉,突出一个大,感知范围特别大,路线却比较模糊。  

同样打开高德地图,将比例缩小,能看到更大的城市区域,路线的细节却没了。  

如果汽车导航,肯定是真龙的寻灵捉脉更合适。  

而且,真龙的寻灵捉脉还能提升境界,最高境界能大能小,既可以将广袤的地下水域纳入心灵,又能瞬间在脑海中绘制附近水网的精细三维地图。  

只能说龙在管理水道、河道方面,的确更有天赋。  

小羽的鲲版寻灵捉脉,也有优势。  

一天时间不到,她便找到八百多个地下水脉,这就是优势。  

她几乎在一瞬间,将百里方圆内,水脉入口喷出的“水灵力”全部捕捉。  

只不过位置有些模糊,需要游过去一一确认。  

在大方向上,她几乎不可能迷路。  

不会以为前面是一条通常的水道,结果走了十多里,突然陷入死胡同。  

这让小羽对寻找黑金刚,充满了信心。  

“胖孙子,你不用回小静轩了,就在黑龙河里待着,但不要跑远,别让我无法迅速找到你。”  

结束游河前,小羽将胖孙子放在黑龙河底的一块大石头上。  

位置在迎祥府码头附近。  

“奶奶,咱们什么时候出发?”螃蟹口吐泡泡问道。  

小羽沉吟道:“大概就在这一两日内。”  

按照她原来的计划,离开前得在迎祥府、天门镇来一场大扫除。  

很简单的道理:在朱一套落难后,天门会的郝如海立即花重金购买他女儿朱玲玲,要对她百般凌辱,让朱一套泉下有知、不得安宁。  

若她悄无声息地离开,忍她忍了很久的郝如海、冷傲天之流,会什么都不做?  

特别是五福瘟君剩下的三兄弟。  

他们原本就打算吞吃翠儿姐肚子里的“仙胎”,才被她打杀了大哥二哥。  

如今她走了,他们能继续忍下去?  

还有李荣基.李荣基有点麻烦,她有杀心,却没有让世人信服的理由。  

她肯定无法清除所有对她心怀叵测之人,但一场大扫除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