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灵山听经(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传我心经,镇压魔念”小羽心中一紧,神色莫名道:“燃灯佛祖知道我在修炼魔功?”  

老和尚冷笑道:“你以为你能瞒得过谁?  

除非没看到你。  

一旦看到你,感受到你身上气息的仙人,有一个算一个,都能立即判断你暗中修炼了魔功。  

就像一个没有鼻子的人,掉进了茅坑,自以为遮掩得很好,却不想只能欺骗同样没有鼻子的同类。  

在长了鼻子的仙人面前,茅坑的臭气,隔着几十步都能闻到。”  

停顿了一瞬,他又补充道:“特别是天仙,天仙气纯且清!你身上的‘魔气’,尤其让他们敏感且厌恶。”  

小羽既是震惊又是无奈。  

老和尚没说透时,她的确抱有侥幸心理。  

可老和尚这番话一说出来,她立即听懂,还明白了原因。  

说白了还是“气”的缘故。  

“我见过东方朔大人,他没任何反应,还送了我一枚仙丹。”她说道。  

“他若有点反应,你反而要感到高兴。他连你身上的魔气都不理睬,你猜他对你是什么态度?”老和尚道。  

小羽挣扎道:“他送了我一枚仙丹。”  

“所以他和你的因果已了结,你别再想凭借阻拦蛤蟆精的功劳,攀附上他。”  

说到这儿,老和尚轻吁一口气,“也不怪他,下一次的蟠桃宴就在六年后。  

他目前正需要几枚蟠桃,好养熟金丹。  

错过了蟠桃宴,等于断他成为金仙的机缘,无论多小心谨慎都是应该的。”  

小羽惊道:“他竟然能分到‘几枚’蟠桃?”  

她特意加重了“几枚”的读音。  

“王母娘娘家的蟠桃,难道非常丰盛?”  

老和尚沉吟道:“蟠桃从来不会太‘丰盛’,只会不够分。  

按理来说,东方朔一个天仙小辈,能上桌吃席,已是天幸。  

分到半片三千年份的小蟠桃,都得离席,向王母和玉帝叩头谢恩。  

可他如今的火候,只半片小蟠桃肯定不够。  

至少得吃两枚紫纹缃核的大蟠桃,九千年一熟的那种,才能够阳火炼阴符,金丹大成”  

“唉,扯远了。东方朔不在意你身上的魔气,不代表别的仙佛也不在乎。  

你信不信,下次再遇到玉蝉,他一定激动高叫“好你个羽凤仙,果然是魔崽子,我要替天行道,诛杀邪魔”?”  

“玉蝉是拐子山下的妖蝉吗?”小羽眼神闪烁,试探道:“我已经皈依燃灯佛祖,如今也算灵山中人,妖蝉应该不会再找我麻烦了吧?”  

老和尚摇头道:“首先,你还不曾抵达灵山,也没有皈依燃灯佛祖。  

三界中,向佛祖发大宏愿的善信有很多。  

他们中一部分虔诚者,都曾得到佛祖关注。  

你只能算其中比较特殊的一个。  

另外,灵山不单纯是一座山,佛教也非统一的教派。  

当今的佛教,源自上古时代的‘西方教’。  

西方教两位教主为接引和准提两位‘道人’。  

但在接引和准提之前,还有最初的传法者——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传法接引与准提,犹如鸿钧老祖传法三清道祖。(ps)  

你看看‘太乙玄门’,难道同为道人,便相亲相爱一家亲吗?  

太乙玄门有很多派别,灵山佛教也有很多‘部派’。  

每一个部派,如同一个道家门派。”  

“我还以为灵山是一片祥和安宁的净土世界呢。”小羽感慨道。  

她倒是没幼稚到以为每个佛陀都清心寡欲。  

可老和尚直接将灵山类比成“太乙玄门”.三界有多少道门宗派,数得清吗?  

难道灵山所谓“部派”,也有无数个?  

老和尚道:“你觉得如今的迎祥府太平吗?”  

“不太平。”小羽道。  

老和尚又问:“与你最初所在的沙丘比呢?”  

小羽皱眉道:“与沙丘比,迎祥府简直是祥和富饶的天国。  

可偌大三界,别的地域都烂到和沙丘一个档次?”  

老和尚道:“要论富饶,西方最为贫瘠。但你问的是,灵山可堪为祥和之净土。”  

顿了顿,他又道:“灵山为祥和净土,只针对两类人,一类是虔诚皈依佛陀的善信,另一类是金仙以上的大能。  

对你而言,三界之内,皆纷争不断,命不由我。  

无论身处何方,都没太大的不同。  

哪里都有争斗,哪一场争斗都可能要了你小命。”  

小羽道:“妖蝉也就算了,若妖蝉的主人金蝉子,也对我出手,咋办?”  

老和尚理所当然道:“还能咋办?老实受死呗!”  

“我的意思是,纵然部派之间有冲突,也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只底层门人争斗,佛陀和佛陀弟子之间,总得维持最基本的脸面吧?”小羽道。  

老和尚眼神轻蔑地瞥了她一眼,“你说得对,可你是佛陀,还是佛陀弟子?”  

小羽道:“我乃燃灯佛祖门下。”  

“门下什么?”  

小羽道:“等我去了灵山,能成为什么?”  

老和尚道:“等你去了灵山才知道。现在莫要再问,更别好高骛远。  

让老衲传你一卷心经,你回去后,将自己的神魂好好洗练一遍。”  

小羽当然不愿立即结束交谈。  

她巴不得老和尚跟自己说个几天几夜,尽量打听三界仙佛之事。  

可老和尚说完后,不等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