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天和天道(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其实,玉帝起初并没关注发生在天门镇的“微末小事”。  

在他心中,从他产生选拔葛庆、朱铜等人为天兵天将,并由他们去惩罚羽凤仙的念头开始,“上帝也保不住”这一事件已画上句号。  

他是天,是天老爷的代言人。  

他的意志即是天意。  

天意可改不可违!  

嗯,他可以自己改变想法,但他的想法凡人无法违抗。  

之后复活葛庆、选拔天兵、培训天兵天将、葛庆等人冲出南天门等一系列事件,他都没有关注。  

玉帝再次关注羽凤仙,是因为她再次“口出悖逆狂言”。  

“好狗胆!”  

当时他正在和王母娘娘商量几天后蟠桃宴会的事。  

忽然间,和蔼的笑颜变得勃然大怒,并用力一拍身前的桌案。  

“哐当”一声,桌案没有粉碎,案上的茶杯却跳了起来。  

突然爆发的怒火,让门外的卷帘大将吓了一大跳。  

王母娘娘雍容绝美的脸庞上,先是露出惊疑之色,很快惊疑消散大半,轻轻一挥手,施展了一个“小水镜之术”,直接将人间天门镇正发生的事投影到面前。  

就见水镜中,羽凤仙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几位天兵叫骂。  

骂他们是“囔糟食的夯货”,还说替昊天上帝抱屈。  

结果紧接着,她开始拐弯抹角挑衅玉帝:上帝选拔的天将是连续被她两次击杀的无能败犬,替上帝执行天律的是曾经违背天律的凶鬼,本该仁慈严肃的天罚使者却是个披着“义气”外衣的小人那么,选拔这等天将和使者的上帝,又是什么货色?  

不仅指桑骂槐,拐着弯骂玉帝用人不贤、不遵天律、没有仁慈宽宏之心,还继续挑衅:我嘴上不明明白白骂你,但我心里怎么想、我的潜台词,你肯定都明白,我也明白你明白,嘿嘿,你还想人前显圣、展现公正和威严是吧?可惜你只能用恐怖来吓唬人,让人畏惧。我也恐惧死亡,可我不会被你吓住。  

以上,是王母娘娘对小羽一番话的翻译。  

基本上也没翻译错。  

第一阶段,小羽的确是借着“替昊天上帝抱屈”的幌子,在拐弯抹角骂玉帝。  

当小羽说出“哪怕大家嘴上不说,事实摆在眼前,心里会怎么想.”这句话时,“天”怒了。  

王母娘娘跟前的玉帝,倒是面色平静下来,但他心中的怒气自然而然演化成雷霆。  

普通人怒火中烧时,脑子里像是点燃一团火,脑瓜子嗡嗡的。  

玉帝也一样。  

只不过玉帝是“天”的化身。  

当他脑子里闪现一团火,那么天地是真的会有雷火反应。  

“其实她说的也不算错至少这一句找不出毛病。”王母娘娘轻笑道。  

“所以错的是朕?”玉帝淡淡道。  

王母娘娘摇头,“天帝永远不会错。”  

忽有女仙进来,在门外卷帘大将耳边低语几句。  

卷帘大将硬着头皮走进门,跪下禀告道:“陛下,娘娘,太白星君在宫外求见。”  

“八成是为羽凤仙而来。”  

王母先看了玉帝一眼,观察他的神色后,才笑道:“让他进来吧。  

区区一个羽凤仙,不值得陛下专门再回一趟灵霄宝殿。”  

就在李长庚走到卷帘门口时,玉帝再次勃然大怒。  

“葛庆这个蠢材,朕当真是选错了人!”  

此时在人间,葛庆被小羽的呵骂冲昏头脑,忘记要展现天帝的公正和威严,打算直接开干。  

于是天空第二次出现旱天雷。  

“微臣李长庚,拜见昊天上帝陛下,拜见王母娘娘陛下。”  

太白星君行礼的时候,还悄悄用眼角瞥了下王母娘娘身前的“小水镜窗口”。  

王母做了个免礼请起的手势,笑问道:“你可是为羽凤仙而来?”  

太白星君尴尬笑道:“两位陛下,微臣愿意即刻下界,教导那北荒沙蛮礼仪之道,让她明白天帝之威仪不容亵渎。”  

“葛庆、朱铜已在下界,还要你下去做什么?”  

玉帝神色平静,仿佛刚才两个旱天雷完全与他无关。  

不过玉帝的平静也不是伪装。  

以他的身份和境界,想长时间维持一种极端情绪,比控制自己的杂念、立即平息极端情绪,要难无数倍。  

太白星君迟疑道:“微臣细观葛庆、朱铜等人的言行举止,似有不祥之兆“  

翻译成“普通话”就是:陛下,急急急!情况很不对劲,微臣感觉葛庆、朱铜等人要衰!急急急,趁着羽凤仙还没掀底牌,咱们赶紧喊“投降输一半”。您老人家放心,老头子保证您依旧威严且公正,背黑锅和丢脸的事,老头我一力承担。  

王母转头看向玉帝,委婉道:“羽凤仙此女很不一般。”  

翻译成普通话:我也觉得情况不妙,你赶紧撤吧,让太白星君去帮你擦屁股!  

玉帝浓眉微皱,陷入沉思中。  

他即便不是真正的“老天爷”,也至少是老天爷的代表与化身。  

太白星君与王母能察觉到羽凤仙不对,他其实更早有所觉。  

但他跟太白星君、王母一样,既没找到情况不对的根源,也不能断定葛庆一定会输,所以才踟蹰不决。  

几位大佬纠结,下界的凡人却不会等他们。  

小水镜术的窗口中,葛庆开始大声向周围民众宣讲羽凤仙“上帝也保不住”的悖逆之言。  

周围民众多露出恍然之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