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红蕖论道(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版仙法吗,怎么损害仙途?”  

红蕖道:“你现在有一个茶壶,一壶清水。成仙是在茶壶里泡一壶上等碧螺春。  

你没有碧螺春,只能找到‘苦茶沫’。  

将唯一的茶壶、茶水拿来泡了苦茶解渴。  

今后即便得到碧螺春,又该如何泡碧螺春茶?  

茶壶已装了苦茶,清水已被用尽。”  

见小羽若有所思,她又感慨道:“茶壶是我们的身体,清水是我们的灵魂。  

每个人的茶壶只有一个,清水也有限。  

修仙即是性命双修,龙虎交泰,结为金丹。  

性即是精神、灵魂,命即是身体,是肉身的血气和元气。  

修炼仙武耗尽了性和命,未来遇到仙缘,也难入仙道了。”  

“有点意思。”小羽轻轻点头,感慨道:“这几句话虽简单,却是你父亲花费一辈子的时间和阅历,才得到的感悟,一定非常宝贵。红蕖姑娘,谢谢!”  

红蕖奇怪地看着她,问道:“你不担心,不焦虑自己走岔了道?”  

小羽叹道:“没能早早遇到一位度化自己的仙长,我当然感到遗憾。  

但我比你更理解现实的艰难。  

碧螺春茶,普通人家咬咬牙,基本都能喝上一壶。  

仙缘却是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遇不到,也努力不来的。  

更何况有了仙缘,还需要仙福和仙根,修仙之路步步艰难啊。  

后面的无数重难关中,一定有难关比茶壶和清水问题更难。  

若真有成仙的觉悟,也不用怕‘苦茶水’转化为碧螺春的难题。”  

红蕖沉吟道:“这种想法也不算错,但见识、机缘如我父亲,也找不到弥补仙武缺陷的方法。  

西方诸国,人仙数量并不少。  

可无数年来,几乎没听说谁在这一世弥补根基、突破到天仙。  

世上有天地人鬼神五仙,每条路几乎限定死了界限。”  

小羽好奇道:“你可知道五仙的具体划分?”  

红蕖摇头道:“我只晓得个大概,天仙最难得、也最高贵,地仙为福缘浅薄者的无奈选择,人仙其实就是修炼武道和异术的凡人。  

人仙也模仿天仙,天仙性命双修凝结不朽金丹。  

人仙也努力让真元凝聚成丹,却是一颗死丹,不仅没有金丹的不朽特性,还无法再进一步。  

毕竟天仙只是仙道的起点,后面还有更高的境界。  

不过在战斗力上,人仙、地仙、天仙之间的差距,并不如境界上的差距大。  

有掌握强大神通的人仙,可以斩杀地仙,甚至天仙。  

比如孔伯伯......”  

她神色复杂地看了小羽一眼,“中古时代,旗门遁斩杀过真仙。  

孔伯伯曾与多位地仙交手。  

地仙不入旗门遁阵,孔伯伯输。  

地仙敢入旗门遁阵,孔伯伯保底不会输,赢面也很大。”  

“旗门遁阵的确很诡异,五感和灵觉都可以扭曲。”小羽道。  

“可你杀了孔伯伯。别说什么粗心大意,哪怕他再大意,你得找得到他人在哪。你能杀他,至少破了旗门遁阵的五感封印。”红蕖道。  

“我天生剑骨头,又吃了易骨丹。当时剑意震荡剑骨,完全凭感觉,不晓得原因。”小羽叹道。  

哪怕红蕖远比别人更了解旗门遁阵内斩杀孔瓒的难度,听到这个被小羽说过无数次的“标准答案”,也找不到明显漏洞。  

见她沉默,小羽又催促道:“你继续说五仙。”  

“我知道的人仙与天仙之别,就这么多。神仙是活人封神,可能肉身成圣,也可能灵魂封神。  

仙人可以做神仙,神仙不一定是天仙。  

鬼仙就是鬼物成仙,若练就大神通,实力不一定比天仙弱。”  

顿了顿,红蕖又总结道:“想必你也听出来了,我屡次都说其它仙途,在实战力上不一定比天仙弱。  

天仙是一种境界,一种状态,真实战力与天仙本人修炼的神通仙法有关。  

没修炼强大的仙法,则战力弱,练了则强大无匹。  

护道之术要和境界、道路区分开。  

毕竟修仙不是为了打打杀杀,而是为了长生久视,跳出轮回。  

杀伐之道与长生不死,没一丁点直接联系。  

当然,一法通万法通。  

若真仙去修炼杀戮之法,几乎能一眼掌握,一练就精通。”  

小羽想了想,问道:“你可了解西方诸国的知名人仙?”  

红蕖道:“那要看是谁。”  

“血手罗汉宋钟,你熟悉不?”  

红蕖点头,“略有了解。”  

“他也是人仙境界,为何力气那么大?飞仙渡铁索硬拽出来,起码得十万斤力量。”小羽也曾问过关忠和宋长青。  

他们只知道宋钟从出道开始,就以神力著称。  

具体原因,却说不上来。  

“宋叔叔天生神力,又修炼了佛家的降龙伏虎神通,所以他为俗家打扮,从来只杀人不念经,却被称为‘罗汉’。”红蕖道。  

——这丫头真是个小宝藏啊!  

小羽有些惊喜,又问:“降龙伏虎你会不?”  

红蕖瞥了她一眼,“我一门武功都不会。”  

不等小羽再问,她夺过鬼影擒拿手,道:“哪个字你不认识?”  

“降龙伏虎和旗门遁,你都不学,当真辜负阎王送你托生到相府的恩情。”  

见她脸上恨不能以身相代的遗憾表情,红蕖冷笑道:“你不是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