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阴功之论(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你是圣人降世。”  

小羽惊奇道:“义父,您的意思是,按照阴司制度,若一个人坚持埋路边骨,却杀人放火、忤逆父母,依旧有阴功?”  

虎臣摇头道:“你还是没明白为父先前强调的‘名声’。  

你今天埋了山野露骨,他们只是传扬这件事,而不会另外编一件,夸你敬老怜幼之类的。  

你没敬老怜幼的名声,鬼神又怎么会专门拿‘敬老怜幼’之事考察你?  

阴司确定你埋路边遗骨之名为真,会为你记上阴功。  

你在其它事上德行有亏,等死后进入地府,照样会扣阴功。  

但是一个真心怜悯路边露骨的人,怎么可能不怜悯、敬爱活人?”3  

小羽还是觉得虎臣的话有点逻辑不通。  

“既然在其它方面德行有亏,依旧要扣阴功,在一件事上死命坚持有什么意义?”  

虎臣有点不耐烦了,“如果你今天没主动掩埋路边遗骸,为父怎会凭白让你坚持干这件事?1  

你有这种天性,为父就教你如何开发这一天性。  

开发天赋的关键是坚持。  

还是用书法天赋举例。  

某人有书法天赋,其父帮他成为书法大家。  

某人除了书法,一无是处,他或可凭书法入贵人青眼,谋得高官显爵。  

再不济,也能在庙前替人代写书信,养活一家老小。”  

小羽道:“义父言之有理,可羽儿没指望走‘阴功’之道。”  

无论虎臣怎么讲道理,都避不开一个前提条件:死后入地府,等待轮回的审判。  

那些指望下辈子能有个好胎的人,才需要认真听虎臣这番金玉良言。  

她要修仙,要跳出五行之外,把生死轮回踩在脚下!1  

虎臣又瞪起眼睛,“你知道世上哪种人名声最臭、最不可交往吗?  

不在乎死后报应的人!7  

当一个人尚且不敬畏鬼神,不在乎阴司功德,他会敬畏活人制定的律法,会在乎父母君王的权威?”12  

小羽苦着脸道:“羽儿不是这个意思。羽儿当然敬畏鬼神,也想要大功德。  

还在沙丘当蛮夷时,羽儿便祭拜天地,供奉三清玉帝和佛陀。  

只是羽儿自觉鄙陋,不堪名列‘功德榜单’。”  

“为父当然知道羽儿你是好孩子,为父希望你将自己的‘好’,展现给别人看,可明白?”虎臣道。  

“明白。”  

——无论自己本质是什么,任何时候都要把样子做好,让人和鬼都挑不出毛病。5  

小羽心里对虎臣有了几分真诚的感激。  

若非他今天耐心提点,她未来可能犯下很多没必要的错,还会白白浪费自己的“天赋”。  

唔,她对虎臣的感激还是太淡了。  

她应该感激涕零的。  

等真正融入这个人、神、鬼、仙杂居的世界,等亲眼见证众多与阴功相关的现实案例,她只恨不能穿越时间,从未来回到今日,给虎臣好好磕几个。4  

看来魂飞魄散了虎臣说的全都是金玉良言,还是普通人一辈子也难以接触到的知识点。  

嗯,虎臣把关老祖对他的教导,都传授给了小羽。  

关老祖是府城隍。  

人间阴司风评与功德相关的事务,是他的本职。  

......  

这一晚,小羽睡得并不安稳。  

大概白天太过疲累,野外露营又没条件熬暖神汤,她灵魂又有不稳之状。  

不过这次魂魄并没离开身体。  

小羽晓得自己有离魂之症,精神能保持几分清醒,不会像第一次那样乱跑。  

她被一片灰蒙蒙的黑暗包围,远方隐约传来一道声音。  

“小人广宁府段玉函,携小儿段桂生,拜谢羽小姐救护之恩!”  

“羽小姐使小人残躯得以完整,还让小人与老父从此免于风侵日晒、雨打雪寒之苦,桂生铭记五内,永世不敢忘怀。”  

声音距离很远,模模糊糊,若隐若现,但不断重复,还勉强能听清楚。  

小羽心有所悟,却没任何回应。  

不知过去多久,那两个声音消失不见......又不知过去多久,小羽又隐隐约约生出一种奇异的感应——有点像昨天傍晚捡起大骨棒时的感觉。  

“咦,段老叔,桂生兄弟,你们又出来赶斋了。”  

那声音像是在对她说。  

然后她听到“自己”说:“王二哥,我和父亲也听到叫喊了,疙瘩屯李善人家今夜放斋,我们过来讨口热饭吃。”  

是桂生在说!  

王二哥道:“前两天也有人家祭祀鬼神,桂生兄弟怎么没来?  

还有段老叔,你不是说他脑袋痛,不良于行吗?”  

桂生喜道:“我们今天又遇到关家羽小姐啦!”  

王二哥声音中都透着惊恐,大叫:“天呐,怎么又遇到那个煞星了,你们父子上辈子造了什么孽!”  

“羽小姐是好人啊!她帮我找齐了右腿,你看,我现在能跑能跳了。还有,我父的头疾也被她医好。临走前,羽大善人还帮我们父子修了一栋石宅。  

那石宅冷是冷了些,但能遮风挡雨,还忒结实呢!”  

桂生说完,段老爹也连连附和,道:“羽小姐是我们父子的大恩人,她真的很好人!”1  

这些不是小羽听到的全部,后来段家父子跟王二哥赶斋,还有零零星星的话语传入她耳中......严格意义上讲,是她听到了一部分桂生听到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